绿林网

思虑20世纪经典读后感有感

思虑20世纪经典读后感有感

《思虑20世纪》是一本由[美] 托尼·朱特 / [美] 蒂莫西·斯奈德著作,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虑20世纪》读后感(一):.

本书是托尼·朱特的思想自传,不过由于朱特的病患,本书并非托尼·朱特亲笔写就,而是由同是历史学家的蒂莫西·斯奈德与朱特的访谈这种形式成书。每一章都是一段托尼·朱特的自述开端,介绍某一特定时期内他的思想成长和学术生活经历。既是一本思想自传,那么必定与思想密不可分,人生经历则只是思想的点缀,偶尔展露;但托尼·朱特的思想,以及他对20世纪种种纷杂历史的看法评论,则略显艰涩;尽管书中有很详细的讲解,思想观念的历史由来都有涉及,但毕竟对于没有读过或很少读过托尼·朱特其他作品的读者来说,大概也是一头雾水——最复杂的世纪很难用一本书来探讨。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托尼·朱特的涉猎范围并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特别是他关注的重点是20世纪这个“当代”,不免会对某个甚至多个思想流派特别关注,甚至切入其中。但朱特似乎一直是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游离于各个圈子,这给了他“冷静”的态度去关注历史,评判20世纪知识分子。

《思虑20世纪》读后感(二):深刻

1、凯恩斯:稳定性远非完美市场的默认条件,而是未经规划的经济行为的一种不可预知甚至稀缺的副产品。2、当一个共同体提到“说真话”时,他们不仅指要尽可能多的呈现其自身的不行,也暗含着要尽可能少的表现他人的不幸(虚伪)3、20世纪的智识罪孽:以你所认为的他人之未来为名,对他们的命运作出裁决,你可能不会对这个未来有任何投入,但你宣城自己对之具有独一无二的完美知识。4、communism:权力的行使,只要适当的配以正确学说的包装,仍然可以毫无歉疚的展现。5、也许苏联是一个不致力于社会革命,而致力于保有绝对权力的体制。6、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它关于过去的主张是真是假,而是愿意相信这些简介和其结果的那种集体欲望和选择。7、市场不仅不是按照一只假定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而是事实上在积聚自我毁灭的扭曲。8、“基于集体目标的社会凝聚性政治”vs“恐惧的政治对社会的腐蚀”

《思虑20世纪》读后感(三):2019#阅读记#02《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

本书是徐瑾经济人读书群推荐阅读。 作者托尼·朱特(Tony Judt), 是研究战后欧洲历史最重要的学者。 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是东欧犹太移民二代, 毕业于剑桥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 托尼·朱特这位人文学术界的“霍金”不幸罹患渐冻症, 这本书是他离世前创作的最后一本书, 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社会思想的智识史和文化史, 是一部有关欧美现代政治理念的历史, 也是作者托尼·朱特的精神传记。 一直以来, 我认为自己的人文社科和历史知识还可以, 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阅读过程的艰辛和兴奋。 今日阅毕, 能比较好理解的内容只有三分之二, 还有一部分的内容是我认知储备比较欠缺的。 所以对这本书没有办法过多评论, 只是想, 再过五年要重新再读一次, 相信会比今日的阅读效果好。 为什么要了解20世纪的政治理念的历史? 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 就是构建再上世纪的理念之上, 只有深刻了解了过去的因, 才能更清楚看清如今的果, 也才会对未来做一个更为客观的观察者! 推荐阅读5星⭐⭐⭐⭐⭐ 阅读难度5星⭐⭐⭐⭐⭐ 知识密度5星⭐⭐⭐⭐⭐ 读书笔记:

《思虑20世纪》读后感(四):渐冻人托尼·朱特的精神世界

1、渐冻人托尼·朱特

前两年冰桶挑战风靡一时,人们由此知道了“渐冻人”的存在。所谓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得这种病的人,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呼吸衰竭而死亡。这是一种罕见的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它只能慢慢地等死。

托尼·朱特就是这样一个渐冻人。斯蒂芬·霍金也是,但霍金的“冻结”过程慢得多,现在还活着,托尼·朱特的病发展得很快,2年的时间就彻底“冻结”了。

本书的访谈人蒂莫西·斯奈德描述了这个“渐冻”的过程。为了完成这本思想对话,斯奈德与托尼·朱特共同度过了三个季度的时光,冬天、春天、夏天。2009年1月份的时候,托尼还能行走,那时他已经无法转动门上的把手,但是还能站在门里面欢迎斯奈德。到春天的时候,托尼的头部已经被呼吸机器包围,肺已经无法工作。夏天,托尼除了头部、眼睛和声带以外,已经几乎完全无法动弹。

托尼·朱特与家人

《思虑20世纪》读后感(五):记忆上的归来

记得刘瑜对剑桥大学职教的评价是好山好水好无聊,而中国则是好脏好乱好热闹(大概,具体忘了)。托尼·朱特在得了渐冻症以后,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家族的沉浮,荒凉是没有的,我甚至可以用事情沉重繁杂、命运飘忽多舛来形容这种“无聊”。托尼·朱特的脑容量大的可以,从他祖父青年的时代一直到他正在面对的时代,都仿佛能在读者眼前呈现出来,讲述了那些即将被沉默掩埋的事实依据。 我现在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参加搬馆,正在经历的是自己的30岁。30岁,人生远没有盖棺定论那么悲观。我的记忆有很多的模糊地带有待考证,可是未知吞噬掉可知,暧昧擦拭掉惊奇,沉默隐瞒掉更多可以宽恕的痕迹。但我就是知道父母祖辈替我们经历的事情虽然不是历历在目,但同他们平日的接触,以及有意无意的吐露中,我们应该很清醒这些就是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未来,他们之所以能够活着有意义的凭据。他们没有别的东西,有用的东西已经损耗,溃败的东西也已经被吞噬,就连他们藏住的东西也已经褪色。剩下的就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他们理解与认同这个世界的方式。 而30岁,我也应该对自己的一生应该有了明确的定位,不再好高骛远、自欺欺人。总能找到方法承认自己离世界统一标准的差距,以及自己必须放弃些什么。这本书我读起来真的很难,不在舒适区内。以前我倒是读过类似的书,《巨流河》是齐邦媛讲她生命里的故事。但是,托尼·朱特交付的是整整三代人所经历的一切,从流亡到定居,从求学到奉献,从亲情到社会认同,从分别到铭记,从匿名到镌刻。社会上发生的大变故都在他的笔下清晰透彻的进行分析和记录,准确的人名、事件、辩驳、解决方式也没有丝毫的杜撰与夸大。这些记忆是没有变形的。托尼·朱特病入膏肓却句句锱铢,用系统、确定、正式的语句争取到了、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我想他的犹太人身份不仅仅是一种本质上的反抗,而是站在高处的宽恕、和解,一种爱的最后的宣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