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1000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1000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一本由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一):辐射,无形的恶魔

在回学校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感觉整个人都压抑得不行,有一回做梦梦到书里描写的不长毛的猫,没有气味的花,还有树林里形同鬼魅的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病毒可以消毒杀死,可以隔离;火灾可以扑灭,地震后可以重建,但辐射你看不见,但它却无处不在,就像无形的恶魔,摧毁了多少人?而它的余波到现在都还在。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二):被时光掩埋或是不曾掩埋的痛苦

书中那段话击中心脏: 这个博物馆里,别人看得到军人的头盔,勋章。而只有我,听见了那个送来勋章的女人的哭泣。

当我们一步步徜徉于历史中时,是不是会自大的只看到冷冰冰的文字和数据,而忘了这一切背后都是血淋淋的人…

只有远离战争的人才会痴迷战争,而我们这些远离于切尔诺贝利的人,才有勇气踏入这片现代史上最沉重惨痛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三):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向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致敬。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字让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可以推进社会的变革,即使这个进程非常缓慢。看过她的书大多数记录1937-1970年代事件,而写书并出版翻译成中文版已经是2015年,而等我这种读者知晓已经是2017。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经历。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抱怨时想想书中那些主人公悲惨经历,上天对自己不薄。#17/2017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四):悲者的国度

合上此书,怀着忐忑的心情,因为每一篇的采访看的都是那么的沉重。那个时候核电站爆炸的时候,没人意识到这次事件让世界悲哀。当每读一段,前苏联解体后每个国家对于切尔诺贝利人的另类眼光,仿佛让我置身那个时空,亲身经历一般,心中难掩伤痛。如今世界虽然和平,但表象难以掩饰暗潮涌动,只希望人们可以用心与人交往,因为厄运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当别人用别样的目光看着我们时,大概心中一定十分难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五):无

还好吧。当闲书看,了解历史上最大的核灾难之一。苏联式的统治,人民的痛楚,核灾难的警钟,给我这个生活在后世的人难以磨灭的印象。科学给予了我们,也胁迫着我们,然而科学仍是希望,切尔诺贝利人民的无知,也是导致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科学不断进步,人类才能与核能和平相处。

切尔诺贝利一个在人类地图上消失,而永远不会在人类记忆磨灭的版块。祝福切尔诺贝利人民,祝福人类,祝福地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