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精选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精选

《万物停止生长时》是一本由赵志明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一):一本既心怀悲悯又充满温情的小说集

读《万物停止生长时》这篇的时候,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人生的百态,从毛倌和玉英新婚,到喜庆和喜欢的命运分叉,直到最后一刻,作者为他们选择了一种现实的结局,那一种生活的真实深深让读者难以感怀。另外,真的很喜欢这个封面,与整部集子似天作之合。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二):赵志明小说印象记

赵志明的小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出“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的样子,显然又有很好的“西方文学”的底子。

人们说,写作者对小说的关注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怎么写和写什么。那么,显然,赵志明的小说更注重写什么。

他的小说我又觉得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当下的现实”,一类是“古代的志怪”。

我们可以在他的小说里看到,“当下的现实”都写得比较平实,“古代的志怪”大多是些用力更猛的“故事”。不过这些“古代的故事”,我觉得和他写的“当下的事实”一样,其实都是一些架子,用来散发小说里弥漫的对“生活”的沉郁的理解。

不知道为什么,看他的小说总觉得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郁,还有一些藏得很深的讥诮,也可能是悲悯。他的小说没有峥嵘的头角,没有“锋芒”,在小说里已经完成了自圆其说。也许是因为我看他的小说第一篇就是《还债》,这实在是一部当代的经典,我猜随着的时间的流逝它也不会褪色。最后那句“因为我们是穷人,习惯被人怜悯,却不知道怎样去怜悯别人”,似乎整篇小说都是奔着这句而去的,但显然感觉又不是,是整篇小说写下来之后,自然地生发出来这一句,然后把整篇小说像山脉一样提拔到更高的地方。

看他的小说,觉得像一把钝刀,不想似乎也不愿意去理解“怎么写”这样“机巧”的问题,就这么沉重缓慢地挥过来,似乎怎么挥都是对的,最关键的是这把刀的沉重和功力。

现在我很期待他的长篇,在我的预想中,它会又好又好看,充满着“中国”的气息。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三):逝去的故乡风物与故人

青年小说家赵志明的《万物停止生长时》是一部关于逝去的故乡风物与故人的作品,赵是常州溧阳人,小说中有相当浓重的地方风味,有点像今年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的《繁花》,地域小说的特点尽显,故事的叙述融入了不少吴地的方言,像“交关”(非常)、“倪子”(儿子)、“馋吐”(口水)、“寄爷寄娘”(干爹干妈),“白相”(游玩),透着乡土气息,营造出真实且别具风格的时空,一段段关于远逝的光阴故事徐徐展开。

这部小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那一个个魔幻又无比真实的故事里,暗藏着乡间朴素而光怪陆离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粗犷而又细密的关系。同名小说《万物停止生长时》,在喜庆和喜欢两兄弟的故事周边,诸多人物的性情的一一展现,爱子心切的母亲和封建冷酷的婆婆,痴呆木讷的哥哥和活泼灵动的弟弟,形成对比。围绕着亲情,故事缓缓推进,没有花哨的叙事技巧,只有平凡却动人的情节,让我看到一种血缘的力量。当“西湖雨笛”再次吹奏时,乡间已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但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兄弟情义依旧如昨。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总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汹涌澎湃,在悲哀之余,痛思自己当下的生活。

同样讲兄弟的短篇《小镇兄弟》,却又是一番光景,我们看不到手足之情,就像文末的描述那样,向家兄弟除了同桌吃饭,此外别无交集,也互不言语,就像文中描述的新街和老街,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小镇兄弟的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传递出一份谈谈的哀愁,沧海桑田之变,也会让人愈离愈远,终成陌路的过客。

曹寇曾评价赵是“一个透明的赤子”,作品中愈发透出纯净,而不似当下许多作品“普遍表现出来的矫饰、炫耀、做作、文艺腔、浅薄的深刻、肮脏的机心、鼓励里的谄媚。”赵作为一名优秀的说书人,他讲述的都是最贴近人间世的故事,都源于他所经历的生活。乡间的农家人多少有些麻木,有些狡黠,有些自私,这些情状掺杂在家长里短的流言蜚语之中,里面的精彩处都被他化为生活细节,精确地记录下来。

我很喜欢赵铺陈一个故事的节奏,细密而迂回,却又能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他的兴趣点。他说,“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它传达的是我个人的情趣和兴致,有时仅仅是对语言的一种迷恋。”在这部书中,我想,他迷恋的还有他儿时记忆深处的真诚和深情。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四):此时无声胜有声----评《万物停止生长时》

自小爱看书,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挑书之人。尽管市面上图书很多,但是我总是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册阅读。尤其时下作品种类繁多,挑花人眼,偶有看到精彩的作品,着实让我欣喜不已。

《万物停止成长时》便是这样一本非常入味,耐看的小说集锦。其实最初我被这本小说吸引的还是因为它颇有想象力的作品书名。世间万物皆有会生,老,病,死之时。哪里会有停止成长的那一刻呢?带着诸多的疑惑和好奇心,我细细地开始了阅读这本名为《万物停止生长时》小说作品集,也由此认识了这本书的作者赵志明。品读文字里面的话外有音,寻觅故事之中的内藏深意,感知人间的世相百态,激发读者的深思和追忆。

细细地翻阅这本书册,我们可以读到近九篇短篇小说。尽管文字的篇幅都不是很长,但是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寻味到很多的文字深邃意境。其中《万物停止成长时》便是这众多短篇小说中的其中一篇。无论是这个作品的名字作为全书的书名,又或者是作为其中单独的小说故事都着实恰当不过。于整本作品集而言,我们借助着这些众多故事集锦感受着作者时不时借助文字表达和阐述的内心意境展现。尽管其中言语文字不多,尽管其中内容都停滞在某些我们本不经意的现实,但是看似静止状态的事物却异常生动地展现着别样的情趣和深意。在这样的喧嚣城市,如此的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的,以局部现整体的表现手法着实不易。我们在作者用文字凸显的故事之中,视线得以停留,心情得以舒展,韵味得以品味。对于这个短篇故事而言,《万物停止成长时》又通过一对截然不同人生遭遇的兄弟诠释着兄弟之情。然而,更深刻的则是历经灾难的哥哥喜庆早已经没有了灵动的心性,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尤其是故事最后的一句:“这就是他们和我们,以及你们的现实之一种。”每个人的人生之路看似平淡无奇地一往无前,但是原本我们以为只是静默不前的事实早已经今非昔比。万物停止成长了吗?虽然作者的定义是万物停止成长时,但是其中的隐藏寓意更是耐人深思。一切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改变着,万物实则停止不了真实的成长。借助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其中的内涵着实耐人思量和琢磨。假若没有用心去品味,我们实难触摸作者那般借助文字表达哲理的良苦用心。诸如此类的作品故事在这本书册中随处可见,也着实值得深思。

一读《万物停止生长时》集锦,我觉得书外的读者可以发掘到不少别有洞天的滋味。那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无声胜有声的精彩和深意!

《万物停止生长时》读后感(五):飘忽、沉重的农村事

长久、黑暗能麻痹一切也能淹没一切,长久的农业劳作、千年的农村庄落麻痹了什么、淹没了什么,其实我们从没有去深究过。当赵志明用一种冷冷的语调从不同的层面一字一字看似平淡实则残忍地描述着他所熟悉的农村的一切时,这种麻痹、淹没就如轰然而逝的雷声一样,震惊世人的内心却没有在他们的外表留下任何的痕迹!

赵志明文字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看似他叙述一些琐碎的乡村往事,实则是一丝一丝解剖这千年文化下的人性。在他笔下,人性基本没有完全的好与坏,而是一种挣扎的人性!在头上长角的人中,赵志明用杨户头与村民一生的纠葛展现了这种挣扎!村民从最初对杨户头的同情到厌恶到嫉妒到变态的报复……村民这种人性深处希望对方比自己过得差的欲念最终毁灭了杨户头一家,彻底地将杨户头从这个村民全姓“王”的村庄中剔除掉。这种挣扎,体现了在长期无休止、单调的劳作下,某些人扭曲的心理!这种扭曲的心理一方面想做好人一方面却又不希望自己施舍的对象比自己好,一旦比自己好,就会百般不舒服,甚至用不光明的手法消遣、折磨对方。这种心理,在《万物停止生长时》中随处可见,所以赵志明这种直击人物形象灵魂深处、毫不留情地用虚无及写实手法将它们一一呈现的时候,黑暗就会显示出一点紧张,唯恐自己的黑色会失掉,于是便用了种种手法来掩饰自己即将被光亮代替的绝望。在乡关何处中,鸭司令的被害身后是面对利益时的“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的无情以及丈夫是家中的天、天塌了妻子儿女无所依靠就算有怀疑也不敢报仇的无奈。可以说,乡关何处中的氛围是压抑的,甚至是绝望的。这种绝望让死者死不瞑目生者自我麻痹。最终结成了一种灰色的无色人生!而赵志明要做的就是从这种灰色中寻求亮色,用它来毁灭灰色!

赵志明的叙事视角比较独特,不谈立意只是叙述,用一种记录式的语言,从隐藏在欢乐、黑暗背后的人性出发,撕扯着灰色,抽离着人性的恶。在他的笔下,泛着的淡淡的因果报应思想实则仅仅只是一层披在人性之上的外衣。同为人类,自然要为其塑造的人物“遮丑”,这种“遮丑”并非出于作者的自愿,在陈年旧事、在证据缺乏、愚昧等交织的网下,唯独用因果报应这种“遮丑”式的手法,才能一渲作者的抑郁、愤懑之情。

好的文字是一种沉淀,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推敲。千年的历史其构成要素细不可查,赵志明所做的只是解剖了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将是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引导着当代文学家从不同于前的点解读历史、解读生活及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