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解剖读后感100字

解剖读后感100字

《解剖》是一本由[德]赛巴斯蒂安·菲茨克 / [德]迈克尔·索寇斯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剖》读后感(一):解剖

在书店拿起的一本书,一打開感覺停不下來,劇情節奏能讓你一口氣讀完。

作為法医需要的是一颗理性的头脑,哪怕面对自己亲人更加需要冷静对待。即冷库又惊悚的描写手法令人几乎不敢再往下看,但是最后却看到了,男主如果没有杀了凶手,依然让法律去制裁,是不是还是一样的结局,关几年放出来又继续犯罪,所以选择自己手刃凶手。

很压抑很沉重的一本书,文字精细描写出了残忍的一幅幅画面。

《解剖》读后感(二):魂不附体

每看到一本好看的外国小说,我第一件事就想感谢翻译,谢专业走心。

这是我第一次看菲茨克大神的小说,在刷过无数本东野圭吾和中式推理,英美式惊悚后,我真的莫名深深喜欢上这位德国大咖的手法与口味。

这本是与解剖专家合作写的,其中关于尸体于解剖的部分无疑是一大亮点,想当年看江户川乱步的一本美术馆什么的我就接受不了了,但这一本,我捂着眼睛也要来回看好几遍。

记叙手法刚开始看可能略显混乱,按照地点不同讲述不同part的故事,跳来跳去但又有黏切的联系,换一个角度讲,但也没有遵从时间的顺序,怎么样,菲大神就是要玩弄我的大脑啊。

讲道理,菲大神的书没啥深刻的社会道理,救赎也只是正常意义上的救赎,当你气喘吁吁看到最后,发现故事也难免俗套,但牛逼就牛逼在抓人眼球的功力,强,实在是强无敌。

《解剖》读后感(三):體制之外的正義是正義嗎?

從《CSILV》開始,法醫題材總能引起我的興趣。《嗜血法醫》、《首席女法醫》系列、《識骨尋蹤》系列等。在印象中,法醫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職業,他們手中的解剖刀能夠左右法律的天平。小說裡赫茲斐也遇到一個類似的問題——是選擇法律內的正義還是選擇法律之外的正義。

從小說本身來看,懸疑、驚悚、恐怖和推理的元素都有了。作者號稱“德國的史蒂芬·金”,他在製造種種障礙以把讀者引入歧途方面做得很不錯。也許你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猜到第一層真相,但緊接著還有第二層、第三層……作者最大的樂趣也許就是帶著真相站在讀者的背後發笑吧。我始終認為,看不見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那麼文字對於影像來說,就有了先天的營造恐怖的優勢。只要你做得夠好,再配合人類大腦無盡的想象力,必定是一次完美的心理恐怖之旅。

小說中最大的反轉不是變態佬沙德勒沒有被那些憤怒的父親們幹掉,而是在一群警察的眾目睽睽之下被赫茲斐割斷喉嚨。由此也把故事引向深層次——赫茲斐是在贖罪嗎?如果是,那麼就意味著正義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那麼人人就都可以以“正義”之名成為德克斯特。這個問題似乎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難以回答。我很難理解德國法律為什麼可以容忍一個變態強姦犯大過於一個偷稅漏稅者。這種把“寬恕”、“救濟”和“贖罪”發揮到極致的法制思想底蘊甚至連西方世界三權之外的“第四權力”也無可奈何。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我暫時也沒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觀點。

《解剖》读后感(四):《解剖》

是不是自己太闲了,老是看这些东西。这种犯罪惊悚类的小说很能帮我打发时间。

说说我喜欢它的地方吧。一个,小说以每个主人公所处的不同位置而分了几条线去叙述,这种写法给了我不错的感觉,结尾几位主人公的见面更有了尘埃落定,一切趋于平静的意味。这也让我起了《白色猎人》(这些感受写入《白色猎人》观后感)。

第二个是这种所谓的”德式惊悚”,给我的紧张感确实比《十宗罪》、《犯罪心理档案》强烈。以为后者是靠尸体、变态犯罪事件的不断出现来刺激我的神经。读多了、习惯了这种套路以后会有些疲劳。《解剖》玩的是剧情悬疑,通过剧情的反转不断地吊我的胃口。比如尾声处安然无恙的汉娜、停尸房装死的尸体等等吧。

其他要说的,这(两)位德国作家想把一些引人思考的东西加入小说——德国法律的不公平。比如结尾的两个实例:罪犯强奸四岁儿童却因认罪就可以不用服刑;企业家藏匿百欧元税款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这个???我承认前者的判处十分不公平,没有让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中国要死刑的。但个人认为后者跟前者因为不是同类犯罪,给人的对比不强。而且在我的眼中,偷税漏税非常的可恶。 所以这两个实例对比没给我什么冲击力,比较遗憾。

但就问题来看其确实不能说不深刻,毕竟法律是治理国家的一条准绳。中国这类事情也有:大学生无意掏了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窝被判十年;贪官贪污数百万也不过是十年。这种事情也不少见了。不仅要不断完善法律,还要加强法律对人心理的震慑作用和加强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应该说我们自己要去了解法律,别什么事都推给政府。)这样,我们会敬畏法律,从而减少触犯法律了。

最后,希望赫兹斐和汉娜的关系能缓和下来吧。

打分的话,十分给五分,毕竟这类书看的时候很爽,看完之后没什么感觉。

《解剖》读后感(五):《解剖》真是一本血淋淋的小说

杀掉我!解剖我!拯救我!这句式蛮吓人的。我虽然有点重口味儿,虽然喜欢看惊悚小说和推理小说,关于法医的小说我也看过的,但是解剖尸体这样的故事版本,我还是有点敬畏了。所以每一个看客,要做好不怕做恶梦的准备哦,《解剖》真是一本血淋淋的小说呢。

一开篇,就是血流满面的男人,出现海边的尸体,下颚骨残缺的死者……因为喜欢绘画,因为想描绘情节暴力,琳达甚至亲身经历一次凶杀现场了。出版社老板提出的“情节越暴力,女性读者越喜欢”估计也是《解剖》这本书的最真实的写照,它应该很适合这一类型的女性读者,因为足够的暴力,凶杀现场都快暴力爆表了。“刀子插在体毛浓密的腹部,流出的内脏,遇有杀手倒影的眼睛……”

这只是凶杀场景。真实的解剖描写,比凶杀场景更刺激了。

法医才不怕什么血腥的场景,更不会怕阴暗的停尸间,而是如何读懂尸体里隐藏的所有秘密。对于法医赫兹斐,这个恐怖场景便在绿色胶囊出现之时拉开帷幕,恐怖的原因是这个胶囊中的名字“汉娜”,是法医十几岁女儿的名字。难道这是他女儿的尸体?一条线索是在海边发现尸体的画家琳达,,因为飓风影响而困于一个叫做赫格兰的孤岛上,另一条则是赫兹斐找寻女儿的踪迹。在赫兹婓解剖的被肢解的女尸头颅里取出的那粒胶囊里,赫然写着他17岁女儿的名字-汉娜和电话号码,而拨通的电话让法医终于明白女儿已然被绑架。在另一条线索里,琳达通过尸体旁的手机打通的电话竟然是赫兹婓的。琳达通过电话里赫兹婓的描述,确定他女儿被绑架,最终选择告诉赫兹婓尸体的事情。此时暴风雨却即将袭击赫格兰岛,所有交通都无法到岛上,法医决定远程指导琳达解剖尸体,找寻可以救回女儿的线索。

而血淋淋的解剖过程,琳达的初次感受和赫兹婓远程指导时的解剖操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一度让读者的紧张神经到达了极限。

《解剖》里涉及到一个问题,13岁的费欧娜替桑多尔枪杀了一个男子。而作为法律来讲,只有14岁才需要负刑事责任。这种法律漏洞被一些投机者利用,一个成熟的大人可以摇控操作不负法律责任的未成年人犯罪,还有股票投机者伪造信息被轻判等很多投机者利用的机会,最后导致无辜受害者的默默哭泣,而人性的缺点往往在某些时刻表露出严重的破坏性,这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