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湘行散记》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湘行散记》读后感(一):四个部分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这个版本的《湘行散记》,包括四个篇章。 一是12篇散文组成的《湘行散记》,全书的精华部分,精美独特的画面,神秘的故土色彩,全部作于1934年。二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废邮存底》,一些读不懂的书信。三是沈从文先生寄居云南的文章《云南看云》,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沈先生,住在乡下,已为人父,又值国难当头之时,文章已经少了初时的灵性。四是建国后断断续续写的《偶感怀人》,人生回忆,往事难追,读读罢了。 一个人写东西,无论散文和小说,都是在塑造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家园中的人和事,既熟悉又陌生,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能够写成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文字,那么基本就无敌了。这本书四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湘行散记》无疑就是这样的。画卷展开,顺着河道,坐着扁舟,进入沈从文的梦境中去,文中的人物立即跳将出来,鲜活活地迎接读者。 早先还读过“凤凰三杰”之一的“湘西王”陈渠珍写的《艽野尘梦》,这次才知道,沈从文先生年轻时就做过陈渠珍的书记员。从刀口上过日子的人,变成捏根笔写文章的作家,这样的人生没有第二人有过。遗憾的是,沈先生驾鹤西去早了几个月,否则他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了。

《湘行散记》读后感(二):山海和你

"言语间皆是我想陪你走下去的人间。"

相比于游记,《湘行散记》更适合被定义为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集。眼里的山是你,水是你,案牍上摇晃的烛光也是你。细腻软和的情话让湘江的山水都变得无比娟秀。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真当年纪的人。"

没有白月光,没有朱砂痣。你不来,就是山水:你来,山水就是你。你来与不来,我都欢喜。但是这个世界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机缘巧合与恰如其分,更多人是在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错过彼此。但无论是喜欢还是爱,都不该滥情,遇上固然令人艳羡,但若是此生都了无机缘,就把爱留下山海之间……

所爱在山海

《湘行散记》读后感(三):一个神奇的人,一本神奇的书

我是看完《边城》之后,再购买《湘行散记》的。本来就想随便看看,但这本书给我整个阅读历史进程留下一个深刻的注脚:沈从文的书我一定会再多读几遍。自己平时也写写东西,但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自己写的——真的是一文不值。

明明是一本散文,读的却像小说加活生生得景点介绍,简直比VR还要真实。吊脚楼、水手、船、水獭帽,还有最后那个有性情的小豹子,一幕幕画面顺着章节逐一呈现,简直就像看了一本画册,不得不佩服沈从文功底深厚。其中的描写不必赘述,强烈推荐愿意写东西的人去读,太生动太形象。知乎有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叫李盆,看了《湘行散记》之后,感觉李盆的文字有沈从文加刘震云的合体。

除了文字好,沈从文的嬉笑怒骂中永远带着深刻的道理。多情水手与多情妇人的一段描述,表面上看着只是一段感情,但我认为他想说的是一种殊为不易的理想:水手的命运在船上,并不在自己手中,所以闲散时的逍遥享乐其实是一件太过正常的事。反倒是其中的真情,难能可贵。

一个人,要有何种的能力,才能有这番体会,我不得而知,大概只有真正去过湘西了,才能感受到别样的情怀吧。

《湘行散记》读后感(四):火车擒住轨

在那样一个国家动乱的年代,沈从文依然能够保持本心,内心对自然淳朴的信念如此的坚定,这大概是那个动乱的年代,最珍贵的东西吧,一个内心不虔诚的人是无法写出那样虔诚的文字的。 在琐碎中找寻生命的力量,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众多散文作品中的精华。创作于沈从文离开湘西后重回故里之时,1934年,沈从文返回湘西,曾经充满诗意的世界生出了疮痍,美丽乡村开始凋零,于是他悲从中来,一路写下了湘西水域的这些人和事。字里行间弥漫着历史沉淀下的古朴气息,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 本书文笔自然纯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想起徐志摩的一首《火车擒住轨》: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 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 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 。。。 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 是啊,小城里淳朴的人抑或是都市里忙碌的人,都逃离不了生命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又何曾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平凡人,唯有珍惜眼前的人儿,以最大的热忱渡生活中琐碎的事,如斯而已,对于那些无能为力之事只能以平常心去接受它。

《湘行散记》读后感(五):情书中的爱情最美

合上书,最深刻的不是那句流传最广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而是“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读到他写给妻子的情书,想起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文人写起情话来真是让人无可抵挡,旁人读起来都甜蜜的受不了。

过程中对沈从文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去查阅他的生平过往,之前对这情书有多感动,过后便有多失望。婚后还是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即使只是精神出轨,即使在他看来这并不影响对妻子的爱,可是,世人眼中的完美爱情终究是有了裂痕。也许像他们这样浪漫文人,感情是一定要这样充沛的吧。

然而,反观张兆和真的是爱沈从文的吗?她曾说过“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胡适也曾告诫过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用错情了……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年纪太轻,生活经验太少,故把一切对她表示爱情的人都看作‘他们’一类,故能拒人自喜。”

当初沈从文疯狂的追求,张兆和陷入他的文字的网,他们当初走进婚姻到底有多少爱,有多少是形势所趋,有多少是当下的感动?如人饮水,终究是幸福还是不幸,也只有他们自己有资格回答。

说回书中,作者笔下的那个湘西世界,有时读着会觉得嚯,真是敢写,有时又觉得那儿的风土真是美,想要和你去那走走看看,现在是什么样了呢,仿若作者那时在船上看着眼前回想年少时的记忆中的湘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