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100字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100字

《最长的一天》是一本由[美] 科尼利厄斯·瑞恩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一):诺曼底登陆示意图

书里放了那么多的图片居然没有一张地图!我来提供两张吧。我是打印了地图来看这本书的。

还有翻译感觉一般,像是在读英文的句式似的。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二):最长的一天

一直以来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花了几天阅读完这本书,多少士兵为民族自由与解放奉献了鲜活的生命,才有了今天和平的生活。对于现在来说,结局已成定局。可是在书的字里行间里,仍然为盟军的军官与士兵及战局担心。在这最长的一天里,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第三帝国的存亡已不足一年。

对于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阅读时有点凌乱。人物太多,有时分不清是盟军还是德军,作者在转换人物叙述时,如果有小标题标明地点等及配合地图,会使阅读起来更流畅。

对于内容,资料很详细,让我们对诺曼底登陆有了细节的了解。

以史为镜,不希望再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了。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三):真是的历史才是最精彩的故事

本书主要讲述了诺曼底登陆这一天发生的详细故事。作者从盟军、第三帝国、被占领国、等多个角度,从元首、统帅、军官、士兵、抵抗成员、平民百姓、军人家属等多个层面翔实记录了战争的经过。虽然这么多角度、层面和人物,但全书毫不杂乱,脉络清晰,阅读时让人仿佛置身战场,深深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憾,被英勇的军官和士兵所激励,被盟军最终取得的胜利所鼓舞。通过揭密历史,让我对这一转折性的战役胡了比较透彻了解,同时也感叹伟大的历史总是由一些细节决定,如果当时德国能准确分析情报,或许的走向又将有所改变……

我觉得本书的细节很丰富,战争场面的描写远胜电影。记得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开局的登陆战争镜头让我震撼,但本书对战争的描述完全超越电影,更令人难以忘怀战争给人类肉体和心理带来的残酷伤害,只希望世间永远不要战争,只要和平!

这本书通过采访大量当天幸存的人员故事而成,所以真实的历史才是最精彩的故事!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四):历史的必然

从现在的目光往前看,没有不确定性,仿佛什么都被刻在了一面坚不可摧的墙上。

差不多四年前看的一本书了,但那种感觉到现在自己还记得,许多微小的细节连在了一起,令德国不可避免的失败。那些尘埃一般的存在,摧毁了一个帝国。

许久前自己也想去假设,德国人赢了会怎么样,盟军的素质不该赢。再年轻几岁,自己当时的想法应该是这一天的种种偶然,源自盟军的运气。在战争里,似乎不存在正义的一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之后,西化的民主自由被重新的审视,于是盟军的天然道德感在自己这荡然无存。

资源的天然不均决定了冲突的必然,战场的纵深之大,国土的稀少,人口的相对稀少,能源的供给不足,从踏入苏联的那一刻起,德军必败。无所谓诺曼底,只要愿意出让部分利益,远交近攻,这一天也仅仅是一天。

许久前的自己感叹文中的偶然和盟军的正义,许久之后的自己感谢文中的记述,却不再认为胜利源自盟军,正义的名字里有盟军。因为在更多的了解背后,是在转移国内的危机,二战爆发的必然。也是任意社会体制在资源存在不均,且不丰富的必然。

许久前,我以为那一天是转折,而今才明白,永远都会有着转折在那,只是这一个恰巧叫这么个名字,也恰巧被我看见。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五):一场胜负已定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残忍的一次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飘过……) 而1944年6月6日,称其为人类史上最漫长的一天,似是毫无争议。 庞大的第三帝国。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不可一世的希特勒。 在6月6日那一天,整个纳粹军团开始瓦解。 他们对犹太人的清除计划,对日耳曼民族的净化计划,都已成为历史。 而战争的罪人,在国际法庭上低下骄傲的头,对这一切供认不讳。 当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发现,盟军的突袭无论出现怎样的失误,最终都会化险为夷。 那一天的诺曼底海滩成了人间炼狱,但是盟军成功了。 盟军击溃了第三帝国的防线,伤亡惨重自是不可避免。 这一刻让我想起,人类的自然规律。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甚至会停下来思考,如果盟军在诺曼底没有登陆,那么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只有纯净的日耳曼族。只有正统的德语。其他人种(包括“不纯净”的德国人)要么被赶尽杀绝,要么沦为奴隶。日耳曼近亲通婚以保持纯正的血统…… 百年之后当希特勒不再,谁会主宰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谁能主宰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转瞬一想便释然。上帝创世之初,人类互爱互助。一日,人要造世上最高的城,上帝惊恐,故打乱人们的语言,让其无法沟通。 第三帝国兴。第三帝国亡。所有的征战,所有的浩劫,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哪怕没有盟军的诺曼底登陆,第三帝国也未必撑的过百年。 事隔70年,无论那场战争有多血腥多残酷,于我们,只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过往。 是仇恨。亦或是伤痕。 德国已是工业化民族,努力发展经济。犹太人依旧活在仇恨里,不断挑起战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