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杜马岛读后感锦集

杜马岛读后感锦集

《杜马岛》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马岛》读后感(一):海洋深处的诅咒

可以断定,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那个瓷娃娃,额头上有第三只眼。

故事总是这样,灾祸降临,然后幸运的是获得了某种超能力,绘画,那种可以开画展,作品传世的技能。

只是虚幻残肢带来的预知能力,总是伴着不祥。

杜马岛上的鲑鱼角在召唤,在那里有上一位绘画技能传承者,通过断续的话语,渐渐指出了秘密之门。

在朋友家人医生的帮助和理解中,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邪灵也猛扑出来,用死亡阻止智者愤怒的脚步。

异色青蛙,长满尖牙的马夫雕像,鳄鱼,苍鹭,亡魂,幽灵船,这些都没能阻挡光明战胜黑暗。

永远沉睡在法仑湖的深水沟里吧,珀尔塞,再也不要醒来。

《杜马岛》读后感(二):真相隐藏于细节

文夏月

这两天,据英国的《卫报》报道,寻找马航MH370的团队在印度洋深水区发现一艘沉船,估计这艘船可能是19世纪之初的铁制船,该新闻报道还附上一个沉船的卫星图。看着这样一张沉船图片,心中不禁感慨,曾经在这艘沉船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那些坠落于冰冷海底的人们在海底度过了怎样的岁月?这种有点诡异的想法完全是因为这些天在读斯蒂芬·金的长篇小说《杜马岛》,除了沉船,看到身边的布娃娃、瓷娃娃、画作等小东西也能引起无尽的遐想,不得不佩服斯蒂芬·金写作功底,让读者有了超强的现实带入感。

《杜马岛》这部小说共500多页,53万字,整体看,书的前三分之二的篇幅一直在缓慢叙述情节,快到最后时节奏大变,犹如平静的海面突然起了暴风雨,但对于一直坚持读下去的读者来说,并不感到突兀,因为各种细节的铺垫,海平面下早已暗潮涌动,只欠东风。斯蒂芬·金一向擅长描写细节和心理,尤其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他总是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后才带你进入真正的恐怖中。

“车祸”这一事件经常在斯蒂芬·金的小说中出现,在早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头号书迷》中,小说家谢尔登是因为车祸造成双腿不能行走,从而受困于“头号书迷”安妮的家中,而在《杜马岛》中的主人公弗里曼特也是因为一场车祸而导致了命运的突变。在弗里曼特所谓的“上辈子”中,他拥有自己的公司,家财万贯,既有贤妻在侧,又有两个女儿引以为傲,但一次车祸使自己失去了右手和右臂,腿脚变得不灵敏,甚至脑子也偶尔犯糊涂,会短暂性失忆。在与妻子离婚后,他听从医生卡曼的建议,来到杜马岛进行休养。在这座孤岛上,他遇到了曾经的律师怀尔曼、助手杰克、房东伊丽莎白,从此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斯蒂芬·金从一开始就强调“所有的细节,真相就在细节里”,比如当弗里曼特来到自己租住的屋子“浓粉屋”时,信箱上用大大的红字标出“13”,“13”这个数字在西方就与中国的“4”一样,有些不吉利的征兆,给人一种不详之感。一个孤岛,年久的房屋,飘忽不定的大海,有着特殊经历的居住者和房东,这种种意向结合在一起,已经营造了一种诡异的氛围。当弗里曼特发现自己突然有了绘画的才能,他止不住的开始画画,这些画也是充满着神秘之感,画似乎预示着什么,又改变着什么,他自认为开启了一段新的生命,实际上却被一种力量所操纵。

这部小说写于斯蒂芬·金遭遇了严重的车祸之后,因此,对于小说中同样经历死里逃生的弗里曼特这个人物的把握上,也体现了斯蒂芬·金的一种态度,那就是活下去,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面对无法阻止的悲剧和恐惧,也要勇敢地活下去。小说对人性和亲情的描写贯穿始终,弗里曼特与小女儿伊瑟的父女之情,怀尔曼与女儿、妻子的感情,弗里曼特、怀尔曼间的友情等等,这些情感在悲剧面前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杜马岛》这部小说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你读下去,好奇、害怕、恐惧,那暗藏玄机的布娃娃、脚底下的白骨、海贝发出的类似骷髅的声音、诡异的画作、神秘的幽冥之船、在海里伸出的手……这些小细节都给人留下挥之不散的印象,这些细节应该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说一直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原创,转载请豆邮联系。

《杜马岛》读后感(三):King之作

斯蒂芬·金曾在《论写作》一书中谈到,作为流行作家,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们语言的问题。他说,作为流行作家,他们也在意语言,虽说方式卑微。

其实这是作家本人的谦辞,除了有高超的讲故事艺术和技巧外,他的小说在文学性思想性方面也取得了很好成就,是首位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畅销书作家。在斯蒂芬·金这里,通俗性畅销性与严肃性文学性并不冲突。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恐怖悬疑”作家的地方,他的小说除了情节紧张、戏剧性冲突强烈、想象力丰富外,还具有严肃文学所具有特质。

拿《杜马岛》来说,剧情属于推理小说中的“孤岛模式”,主人公埃德加·弗里曼特脑部受伤之后,变得脾气暴躁,紧接着婚姻失败、事业停顿。埃德加接受心理医生建议,住进了佛罗里达的一个小岛--杜马岛。

除了观光热季,岛上只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妇人伊丽莎白和男看护怀尔曼居住。在封闭的小岛上,埃德加发现自己仿佛被神宠爱了,有了天才般的绘画能力。不仅如此,他的画还能影响现实。

发现这个秘密的埃德加很害怕,向怀尔曼求助。怀尔曼这才跟他讲了杜马岛的神奇之处--伊丽莎白和他都是曾受过严重脑伤的人,这个岛似乎是在无形中召唤他们这些人。他们想向伊丽莎白了解情况,可是她已经八十多岁了,有老年痴呆症,不知道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即使这样,埃德加还是接受伊丽莎白的建议,开画展,想把画全部卖出去。因为他发现,有时候他不是自己想画画,而是仿佛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指引他作画,常常会不自觉得画出一个叫“珀尔塞”的红袍女子。

但在画展之后,伊丽莎白死了、自己的朋友和女儿也死了。埃德加这才明白,一切都是珀尔赛在作祟。

为了自己最爱的小女儿,和那些被害的至亲好友,埃德加选择复仇,再一次将珀尔赛封印。

故事虽然还是典型美国式的恐怖,悬念,加一点灵异,以及主人公的安危,套路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相较于作家本人的巅峰之作《宠物公墓》,也未见得有超越之处。但相较于其它同类型的作家,《杜马岛》还是具有非常耀眼的光芒--深刻的内涵。在面对家人和朋友被害时,埃德加可以屈服,甚至那样的高压,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肯定会屈服。但是主人公没有。他选择抗争,选择复仇,虽然结果可能是反被邪恶力量吞噬。

不仅埃德加是这样选择的,当年的伊丽莎白与父亲也是这样选择的。邪恶力量或许永远不可能消除,但作为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必然要对此进行强有力的抗争。连抗争都没有就放弃,在他们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内在的很重要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本书的骨架基本撑不起来。

还有就是斯蒂芬·金本人的语言功底,让这本书有异于其它的恐怖悬疑推理小说。很多时候,人们说起通俗文学,大抵也是认为重故事不重文学性,描写粗浅,内涵不深。但在《杜马岛》里,老金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似乎每一样身边的平常物件,都能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但就是忍不住不看。这是金小说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的恐怖绝不是过于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想象,而是基于事实,在事实上加一些别人完全料不到的转折。

金的细腻描写还在于对人心理的描摹,不仅是主人公受伤后的心理变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父女,朋友,亲情,友情……每一个描写都细致入微,突出展现杰出作家对人性的理解。

作为大师级的小说家,金的写作技巧性非常足,他知道怎么把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讲得曲折。《杜马岛》不能说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也不是一个特别“新”的故事。很多部分都能从传统或者金过去的小说里找到影子。不过这些不影响《杜马岛》的好看程度。这个好看分很多层面,能引人深思算一方面,一拿起书便放不下也算一方面。

《杜马岛》整个故事节奏起伏优秀,惊吓后会有幽默,幽默后会有思考,正当感叹时,后面又贴上一个谜团,连绵不绝,层次递进,既不突兀,也不枯燥,更不会有“哎呀这个梗太老”的感觉。因为里面每一处情节,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与主线紧紧相连,浑然一体,不可或缺。

总体来,《杜马岛》没有超过金的巅峰之作《宠物公墓》,但在同类型作品中,绝对还是当之无愧的“King”之作。

《杜马岛》读后感(四):重回生活之路

斯蒂芬•金在1999年创作《论写作》(中译本《写作这回事》)之时突遭横祸,幸得眷顾,文坛这颗耀眼的明星才未曾陨落。故该书甫一上市,美国《娱乐周刊》便发出如是欢呼:“Long Live the King”。陆谷孙教授为此书中译版作序就曾提到此事,言及此话一语双关,他说:“直译当然是‘国王万岁’,用在金先生身上则是祝他体健又笔健的意思。”果然,此后的金先生身、笔俱佳,至今依然不断有佳作面世,《杜马岛》便是金先生此后的又一力作。

一直以来斯蒂芬•金因坚持创作惊悚恐怖小说而被人们尊称为“惊悚小说之王”,但如果抛开其小说之中的惊悚元素,仅仅保留他那作品之中对人性深入的探讨以及人心最真实的触碰,那他的作品流露出的温暖和给予人的希望,已足以令人难忘,如《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但“King”就是“King”,他将国王的权威显现于故事,如《杜马岛》既有真情实感,同样也融入了超自然、灵异、报复、惩戒为目的的邪恶力量,毫无疑问这样的题材已经被无数作家运用,而金先生更是这领域之中的代表人物。但《杜马岛》了不起的地方并不在于其桥段的架设,在于作者对人物经历那感同身受的叙述方式,当然这些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杜马岛》讲述了主人公弗里曼特经历了一场夺去其右臂的车祸,在这起严重的车祸中主人公丧失了右臂、大脑受损、多处骨折,同时还得面对婚姻破裂的事实,在身心亟待修复之际得到了心理医生“地理疗法”和重拾过往的兴趣以寻回生活希望的建议,于是故事便在优美舒适的杜马岛而展开。

全书约53万字,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主人公弗里曼特是如何重回正常生活的,他用了半部书的篇幅详尽地讲述弗里曼特是如何与伤痛及破碎的婚姻做斗争,从而回归正常生活。这保持了作者惯有的故事叙述特点――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与刻画人物的背景和内心活动。但金先生对主人公弗里曼特的塑造着墨侧重于两点,一是伤痛对带来的心理变化,第二是截肢后出现在心头缠绕的幻肢感受。

看过金先生《论写作》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其在书中提到的并于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否认在这部小说之中有着作者的切身体会,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才能切身体会到灾难降临之后身体严重受创时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也因此这部小说被《书签》杂志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金先生自传性质的作品。不可否认金先生的生活经历,但读者不妨将这部作品视之为作者有了深刻的生活经验之后对人物刻画的传神之作。

通常人们认为身体遭受到伤害之后人物内心将会以一种坚强不屈或是沉浸伤痛的形象,但事实是当事人面对已成事实的伤害时,内心充斥着更多的是懊恼与无奈。这些都在弗里曼特身上表现出来了,如其与妻子的对话中,他一再的克制着自己不要表达出真实的想法,同时将心中的不满与愤怒隐藏于理性背后,而在面对自己的女儿时又得表现出父亲勇敢坚强的一面。这是一种极度矛盾的心态,如弗里曼特在医院曾用塑料刀伤害了自己的妻子,这便是一种懊恼累积的发泄。而弗里曼特的妻子帕姆,在这一事件之中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道德感,在面对丈夫严重车祸之后的改变,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而是无法忍受丈夫身心的改变而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人性的探索无疑是金先生故事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旨在找出人在灾难变故之后的真实感受,并为身心谋求出一条能回归生活的道路。金先生自身在伤痛之中的坚持创作令其有了对伤痛及生活的理解与释怀,而在故事中主人公弗里曼特则用绘画的方式重新赢回了自己的生活。正如金先生自己所说:“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尽管小说后半部充斥着黑暗,但赢回生活的强者又何惧与邪恶抗争。

《杜马岛》读后感(五):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 海蓝蒲雨

“想要尝试斯蒂芬·金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开始。”书上的这句话犹如一个魔咒,将我牢牢吸引住。斯蒂芬·金,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恐怖小说家,他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出版的每一部小说都高居榜首,令读者大众为之疯狂。翻拍其小说的电影被大众津津乐道,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1999年,斯蒂芬·金遭遇车祸,他将这些肉体上的痛苦与心灵上的折磨化为文字落在书页上,他毫不吝啬地将痛苦的源头和肉体的疼痛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开启了《杜马岛》中主人公埃德加走入诡异纷繁的杜马岛的恐怖之旅。

夜深人静,屋外一片漆黑,屋内只有亮起的灯光,静谧安静,连空气都开始紧张地小声呼吸起来,我翻开书页,开启了一场静谧而恐怖的探险之旅。书页似乎被沾染了,它咧开嘴呢喃起来:看吧,看吧,它会让你着迷。是的,我被吸引了进去。

故事以两条线开始,一条线关于作画,描述了一个一个看似独立,实际连接起来的人物故事,而且是跟画画有关。另一条线是从建筑商埃德加遭遇了那场恐怖骇人的车祸开始,他被一步一步走入了召唤他的杜马岛。

人生总是这样,会突然措不及防,令原本完美的生活打击得支离破碎。埃德加的人生就是如此。原本他特别幸福,是个成功的建筑商,有一个相爱的妻子帕姆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伊瑟和梅琳达。生活按部就班,平静安详。一切都被那一场惨烈的车祸搅乱了,一切都乱了。他失去了他的右臂,头痛时不时袭来,甚至会严重暴怒,犹如一只眼睛猩红的豹子,随时攻击人。此时此刻的他,却不知已经被恶魔选中。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场误杀,将平静生活下的丑陋露了出来,那幅佛罗里达的宣传画隐藏着一张罪恶的脸,她在阴森森地笑,等待着重操旧业。看!又一场血腥的杀戮开始了!她在等待,等待开启一场等待已久的腥风血雨。桌子在漏水。

来到杜马岛的埃德加似乎着了魔,画画的欲望在喷涌着,消失的右臂总是会奇痒无比或者是异常疼痛,那个时候的他犹如一个牵线木偶,在画布上挥洒起来,一幅幅诡异的画作在笔尖上出现,等完成后再回头看,总是会忍不住地倒吸一口冷气。诡异,恐怖,惊惧,那些画作在倾诉,在勾引,在构建,在杀戮。

浓粉屋在呢喃,屋子下面的海贝在说话,埃德加总是能够听得见。我微微发怵,鸡皮疙瘩在身上层层叠叠。屋子里极其安静,连时钟上滴滴答答的走动声都扩大了好几倍。屋外,大风狂吹,伴随着树叶哗啦啦的声音。静谧的夜,展示了她奇妙的力量,一种能够控制心智、压抑心理的魔咒。

埃德加创作的画如浓粉屋下的海贝一样能够预言,他在遥远的佛罗里达竟然能够知道远在学校的女儿伊瑟恋爱的事情,也能够知道妻子帕姆跟自己的手下汤姆有染的事情,这些事情太糟糕了,让埃德加坐立不安。他不曾知道在他眼里还是小女孩的女儿,身边已经有了给她戴上钻戒的未婚夫。也不曾知道在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汤姆竟然垂涎帕姆的美色。这一切发生的那么快,犹如闪电一般,给埃德加一个措手不及。画画,如一只天眼,让他看见了曾经看不见的世界——一个糟糕的真实的世界。

她要作恶!伊丽莎白感受到了那股强烈的寓意,她感到害怕,她明白她的厉害,她以前品尝过了,那种撕心裂肺痛苦欲绝的失去最爱的人。可是她太虚弱了,没有力量去战胜她,她需要帮手,一个得力的帮手。伊丽莎白在等待。等待将漏水的地方修补好,让一切恢复平常。

画画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一幅幅画作在短短几个月不断增长着,埃德加感受到了那股力量,他在探寻这股力量的源泉。埃德加的女儿们不能上岛。将画尽快送出杜马岛。伊丽莎白说了一些听不懂的话,在埃德加的脑海里划过。高潮出现在埃德加举办画展之后,伊丽莎白走了。回到了最爱的父亲和姐妹身边。她最后怒吼埃德加的话语,如暴风雨般席卷开来——“看在上帝的份上,难道你看不到自己画了什么吗?”。那些恶魔的画画,正在咧开嘴大笑呢,她死神一般的双手牢牢的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那些画犹如一个个定时的炸弹,随时将逐渐发现真相的埃德加扼住。她用他朋友和亲人的生命当作筹码,来换取自己的平安。她也害怕,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悄悄的侵蚀她,她颤栗着挣扎,努力保全自己。杀杀杀!当噩耗到的时候,埃德加看穿了一切。他在害怕,她也在害怕,她们在彼此试探,试图阻止对方。

藏在伊丽莎白二层的野餐篮终于露面了。一张张画将伊丽莎白经历过的惨烈的画面传递过来,埃德加诉说着,怀尔曼和杰克倾听这可怕的一切。不能惹恼她,她能看得见听得见,埃德加和他的伙伴们摸索出来。那件沉睡的屋子里埋葬着她,要让她再次沉睡。终结一切。

山雨欲来风满楼。

埃德加、怀尔曼和杰克三个人走向那间屋子,最终一战——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战胜了恶魔,将清水再次覆上,她沉睡了。我为这三个伙伴热泪盈眶,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斯蒂芬·金的笔触很是神奇,车祸后暴躁的脾气,头痛欲裂的折磨感,自甘堕落的心情描绘得绘声绘色。他在细小的细节中展示了强大的观察力,除了他切身的体会,更多的将他的思考和盘托出——淋漓尽致的人性剖析和对爱的救赎,埃德加在得知妻子和汤姆出轨后仍然愿意解救自杀汤姆的善意,对女儿伊瑟浓厚深情的爱意,怀尔曼对伊丽莎白的爱的倾注,对朋友埃德加的信任和支持,杰克对雇主埃德加的力挺,都闪耀着无限的光辉。在这部作品中,恐怖只是故事的基石,而人性中的善良和救赎才是主基调。斯蒂芬·金最终撕开了《杜马岛》的真面目,恐怖终将过去,爱在心中永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