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100字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100字

《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由[法] 弗里德里克·格鲁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一):被生生拉长的关于行走的赞美诗

这本书像是出版社的约稿,特别是最后连庄子都出现时,我更加相信。

书中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对行走的赞美。这部分的描写很多,重复且空泛,像是一首生生拉长的诗歌,不外是重塑心灵,超然物外的感受。另一个是引用了许多名人的生平,多从他们与行走的关系来攥写。这部分像零散的传记,但却丝毫不客观冷静和中立,全是由歌颂的口吻来描写,这样的传记不具备太多参考意义。

书中引用到瓦尔登湖,这本书在时间和空间的范畴都很狭小,仅仅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的日常描写,但却胜过了无数关于隐居,旅行,行走的书,当然也胜过了这一本。恰好书中还给出了这种优劣的评价标准。一些书昏暗,一些书明媚,这和作者的写作姿态有关。行走中的作者,敞开胸怀,获得真切的感受。而禁锢在自己的座位上来写作,如同封闭空间的囚徒。这样的作品一定晦涩难懂,严肃沉重,或空泛枯燥,它们只是桌上其他作品堆砌的产物。这类著作就像被刻意填喂的肥鹅,被作者强行塞入引文,填充参考资料。

本书少了亲身由荒野获取的气息,多了旁征博引的拥堵。这是他不及瓦尔登湖的原因。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二):行走之中的人是空白的

“行走就像海浪的声响,永不厌倦的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行走不只是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它有着精神上的力量。作家弗里德里克·格鲁通过《行走,一堂哲学课》写出了行走不只是循环往复的无聊运动,它有着避免进行忧愁的游荡的力量。疲倦与烦恼不会因行走而消失,但行走之时却会逐一忘却。

作家写梭罗,尼采,以及卢梭,兰波,行走对于他们的意义。梭罗在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写出了《瓦尔登湖》一书,他每天在小屋的旁边行走,重复又重复,但是他从未感觉无聊枯燥,林中的生命与波光粼粼的湖水陪伴着他。而兰波内心有着一股出走的愤怒,这也令他坚持行走。大概我们需要一股愤怒或是刺激,来使我们出发,上路。

行走不只是从一所封闭的空间走到另一所封闭空间,这样的行走毫无意义,无非是换了个地继续呼吸凝重的空气,无论如何,这不能令自己感到心灵上的放松与宁静。

有人选择行走在乡村,那清新的空气以及植物都会带来别无二致的舒适感。尽管这只是短暂的行走,围绕我们的烦恼实则并未离去,就如身边的路与风景不因我们的行走而消失不见。行走的时候,我们好像是一个空白的人,与自己的对话,没有回忆,也没有故事。

而城市里的行走者更为稀少,少有人愿意在充满着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以及灰尘中开始一段行走,他们更愿意选择出门远行。选择在城市里行走的人,会发现一些无人注意的事物,城市中的美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少了这部分人,城市就真失去了味道。

在行走之时,用双脚感受地的坚固力量,虽然我们脚下占据的地面很少,但可以通过行走占据其他所有空间。希望就在我们脚下,只有一步步的走得稳固而执着。

当行走的时候,脚下好似有风,带你寻找一份身心的自由。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三):just go for a little walk

看书的封面,很美,误以为是心情散文集,结果翻开看才知原来是以散文为载体的哲学书啊。

作者定义了什么是行走,首先正名行走不是体育,是哲思的一种形式,然后通过几个关键词点明了他眼中的行走。书中还穿插着讲了跟行走有关的一些名人故事,侧重于思想层面的分析。例如尼采,卢梭,兰波,梭罗,康德,甘地等。

虽说是行走,我却想起了阿甘的奔跑,也是没什么目的,只是起而奔跑”go for a little run”,异曲同工吧。有人对他的跑解读成他知道自己要的什么,以跑的方式思考出结果;有人解读成他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在哪里,就是傻跑;又有人解读成是奔跑是一种坚持的表达。仅奔跑这一个行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行走也一样,可以有多种理解,作者在书中就提到了很多主题,包括:自由,抛开尘世杂念,动物本能的表现;室外,回归自然的需求;缓慢,时间换空间,是对周围事物的关怀;孤独,给自己一个身体和灵魂的对话空间;寂静,与心对话,减少语言的打扰;永恒,内心的清明,永不失童心;朝圣等等。每个主题都能让人思考良久。你也会在行走中体会更深刻,也有自己关于行走的感悟,不一定如名人般的执著,但just go for a little walk也一定有些自己的体悟。

当然书中作者的思考很深刻,维度也很多,哲学家总是想的多一些,好在文字优美,读起来没负担。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来讲,行走更多的就只是字面的含义,是路途的代名词而已,其实能懂得何时起步,何时停就已经是门人生的艺术了。

行走也就是迈开腿,散散步,不用费力就可以学会的基本技能,而越是简单的,才越有深意,要知道真理也总是简单朴素的。用这天赋的技能来放空身心,与自己对话,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不想,只是要静静,行走能给自己带来一段独处的时光。不需要考虑竞技得分,生活中的烦恼似乎也在一步一步行走中消失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完整的抛弃外在杂念的自我。

看过书中行走的种种,想起《一个人的朝圣》里面的句子:“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复从前。”开始走就是改变,那么找双舒服的鞋子,抬起脚,迈开步子,行走吧。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减负的机会,给大脑一个轻松思考的环境。一种精神上的放松是很美妙的享受。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四):行走的幸福

我是一个幸福感很低的人!后来我换了工作地点,开始走路上班.行走的时候,感觉时间像静止了一样.我也因此不再面对阻车,也不再匆匆忙忙.如果行走与哲学有关的话,那就是我用双脚解放了一些些的神经,这样很好,我总算有片刻的时间面对我自己,我会在脚步声中思考,我还该怎样计划未来.

我曾经很喜欢陈坤,一直等着他来解救我.他没有来,我的行走就变得很短.只是行走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之前.但是,它真没有那么简单,行走是有方法的,速度是需要把控的,如果一直急着赶路,那不是真的行走.如果控制不好稳定的速度,也会很累.真正的行走,是一种享受.

行走不是体育

行走是一种自由,不需要代步的工具,有的只是轻松的脚步.自由其实就是一块面包一口清泉一片开阔的风景.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出色的行走者,他走说:成为一个闭门不出的人,是对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尼采的晚年很痛苦,除了行走,他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幸福.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会跑到马路上大声喊叫,会有许多疯狂的举动,陪他的母亲后来只能控制他的出行,让他在人少的时段出来走走.

出走的兰波,是一个极致的行走者.他的人生就是为了行走吧,贫穷是阻止他行走的困难么?好像也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他也行走,独行天下.有一次扒火车还被关押了起来,是他的老师听闻后第一时间跑来救他.自然,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但是天才的诗人没有让他富有,真正让他富有的,是他的行走.那么从容自由的行走,摆脱一切的束缚的行走,他可以吃很差,可以忍受身体上的各种苦痛,他的神经必须在路上,所以他不顾一切的行走着,直到生命结束."非常兴奋地,我在桌下展开双脚."他一生总是这样的,"和这里道别,前往其他任一地方."生命在他的脚步下,延伸到无边无际的时空,他是丰富的,诗人的灵魂是丰富的.

独自出发,享受一次远行.

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我了解那种感觉,行走的时候,思维和灵魂从身体里解放出来,那种轻盈的感觉.其实我还很喜欢坐车,在摇晃的车上,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感受自己生命的行程,思考自己,那时那刻,我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些想法奇奇怪怪,但是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让我觉得自己存在着,我存在,我又该如何继续存在,那种思考是有生命力的,一如我简单的生活,我永不放弃的梦想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五):行走,不只是脚步,还有人生

行走,不只是脚步,还有人生

——读《行走,一堂哲学课》

文/方木鱼

有一段时间,我很同情人类的双腿。人类从一开始的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这的确解放了双手,但无形之中,却把压力转嫁给了双腿。

所以,我很理解中国的篮球标签姚明为什么在他重伤之后,而年龄却并不算很老的时候就宣布退役。尽管我内心里并不愿意他退,但我明白姚明的苦衷,如要这几年的风光和名利,那么下半辈子很有可能是在轮椅上度过富哦了。所以,当我在看到NBA 2015到2016赛季,我衰老的科比拖着沉重的双腿打球时,我内心是极度同情科比的双腿的,所以我也格外珍惜我每一次业余打篮球时的起跳,落地,转身,和快速地向前奔跑。

行走,直立行走,是人类的一个进步。而在法国人弗里德里克•格鲁眼里,行走是一堂哲学课。在他看来,行走不是体育,而是让人放慢脚步的最好途径。在格鲁的意境中,行走不再是单纯的无力运动,而提升到了激发创造、唤醒自由的高度,同时也让无数蝇营狗苟的灵魂获得平静。这之中,走在最前列的且收货深刻的,无疑是无数的哲学家前辈,比如伟大的尼采居然可以用行走对抗剧烈头痛;而兰波则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以行走抹去他的忧伤。更为有名的卢梭却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于是,格鲁自己明白了,并试着告诉我们,行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缓慢》一篇中,作者写到:事实上,仓促和速度会加速时光的流逝,匆忙度过的两个小时会缩短一天的长度。缓慢行走的一天是漫长的,因为它能够延长时光,任由我们自由呼吸,并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更富有内涵,而不是一味地去填充每个时刻。

这让我想起苏轼的那首《司命宫杨道士息轩》: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在《朝圣》一篇中,作者写,行走不是一次漫无目的的散步或者一场孤独的流浪。而朝圣,则无疑是一次最神圣的行走。其实,生而为人,又何尝不是一次行走?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每一步,,每一个脚印,直到你老去,走不动的那一天。

我想起一句话,要好好地活,因为你会死很长时间。所以,我想说的是,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因为说不准哪一天,就走不动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