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祭语风中读后感100字

祭语风中读后感100字

《祭语风中》是一本由次仁罗布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4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祭语风中》读后感(一):忆旧人

完整的看了一遍,我想我还会再不时的翻一翻的。看着晋美旺扎讲米拉热巴的故事脑海里出现的是小时候藏文书上的那篇课文,很久没有在教室上藏文课了,但还记得小时候一起拉着长音大声读藏文课文的快乐。 在讲到和印度打仗的那个情景时,感觉是我爷爷在给我讲他的故事,以前爷爷在的时候他总会提起他给解放军送弹药时的事情,文中出现的很多情形他都讲到过,看到那几段文字,似乎又看到了爷爷和他那慈祥又带有一点自豪的笑。 看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这似乎有一点“因果报应”,又似乎“果”的到来太晚。一个个人离开尘世,即使是人们所敬仰的高僧也是要离开的,但只要你离开前多做善事,心存善念,你会在轮回中有个好归处。活着时做个善良的人,你离开了,在别人心里,你还是个善良的人,那就足够了。 特别喜欢小说里的一些细节,他能让我想起很多以前的事,似乎可以带我进入我的记忆深处,能让我再次和爷爷见面,能够让我看到故乡的变化,也告诉我,不忘初心。

《祭语风中》读后感(二):在历史变迁中看曾经的西藏

“满天的星光闪闪烁烁,习风微微吹荡,我的心却静如一面湖水,我们经历的一切会随着风吹散,不会留下一丝丝的痕迹”

当我读完最后一段话,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呼出一口长气,既是感叹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和世间的是世事无常,也愧感自己当下生活的庸碌与空乏。晋美旺扎啦,在那人生的最后旅程里您不管儿女的反对,选择了遵循信仰的昭示,像黑夜中的星星一样,在天葬台为亡魂指引中阴之路,给活人慰藉失去亲人的苦痛,用余生和残躯利益更多的人,就如同您的师傅当初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洞窟苦修三年一般,您这一生从未放下过心中的信仰,从那一天父母和哥哥将你送往寺院,你朝着师傅走去的那一刻,您心中的信仰便开始生根发芽,从一个寻求佛道的小沙弥到历经沧桑的守道人,这一路走来,你看尽世事无常历经人情冷暖,带我们看到西藏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你心心念念时刻给你指引的恩师希惟仁波齐、你活泼可爱时常挂念却早早离世的小师弟多吉坚参、你心有怨怼活得世俗却在生命的最后不断忏悔的大师兄罗扎诺桑、你曾心中钦佩却历经苦楚的瑟宕二少爷、你心中所爱隔阂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未能见上一面一生遗憾的爱人美夺央宗等,还有努白苏管家,那个为了努白苏府最忠心的管家,还有你真诚热心的邻居卓嘎大姐,你曾爱慕的麻子家的女儿仁增白姆,你晚年找回的远在异国他乡却到最后未能见上一面的哥哥等,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人物,仍旧历历在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一时风光有可能在最后确实长久的苦楚到最后又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细想一下,这不就是人生嘛,没有人会一生如同一条直线一样活得没有一点波澜,就如同希惟仁波齐在对晋美旺扎留下的箴言中所说的,要历经人间悲喜当作是一场历练,而晋美旺扎也是在守护自己的信仰与世俗的变迁中不断的历练着自己,而在在这历练中,他始终没有忘却去帮助那些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即使他们落魄不堪他也施以援手,即使最后因此遭难也从未抱怨,而他的一生也是在不断的告别中,以至于看到最后书中一个个熟悉的鲜活的面孔渐渐苍老渐渐离世,开始突然生出一股不想再去读下去的冲动,通过每一个人对人生的抉择和在这俗世中的经历,感叹这人世无常这世事无常。书中还始终穿插着米拉日巴求道的故事,一个圣者从世俗复恨到最终救赎自己亦救赎众生,而晋美旺扎亦相信当下所受的苦难与无法与米拉日巴相比,以此常鼓励自己也慰藉他人,即使在生命最苦楚的那段时光,虽然你无法做到完全抛开一切像圣者一样,但这一路走来你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却尽力守住心中的信仰守住你信仰之内所需要守护的人,包括当时局动荡人人自危时,你仍旧在午夜背着卓嘎大姐将她送还于这天地间,当让其中对于《尸语故事》的那段描述我亦是很感兴趣,有时间我想我会去看看。说了那么多,对于这本书我是强烈强烈的推荐,看它不仅能更真实的了解西藏近50年的历史变迁,而且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真的是很鲜活生动,包括对于语言、姿态、心理活动等都描写的很到位,当然还包括对环境、房屋建筑等实物的描写也很形象很具体,会让你有画面感的同时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书中用到了很多的拟人句式,也就是看书你会感觉山月清风河湖草甸都活了一般,很不错的一本书,这只是我第一次读了一遍的感受,我想我会再看两遍,好书,值得多读几遍。

《祭语风中》读后感(三):读《祭语风中》

“人的一生就是在苦海与乐土之间穿行。”(晋美旺扎)

“心唯有具足了慈悲,仿佛披上了坚实的铠甲,任何挫折都不能损害到你。”(希维仁波齐)

读到拉萨的第二场秋雨飘落时,台风白鹿正横行闽粤沿海一带,整日大风骤雨,须臾不断。在窗前捧读此书,日光也随着雨势明暗,映在书页上,呼应着故事里西藏社会近六十余年所经历的风雨晦冥。

这也是第一视角晋美旺扎的西藏生死书,他少时皈依佛门,本应按着宗教传统,跟随活佛潜心修炼佛法精微,但近代变革的飓风席卷西藏大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变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书里谈到了他的几次出逃。在59年卫教军叛乱伊始,他跟随活佛希维仁波齐出逃印度,因故中途折返。回到拉萨后,宗教神权统治崩塌,佛寺凋零,时日维艰,为求生存只能离开寺庙。在经历中印自卫战和希维仁波齐的圆寂事件后,晋美旺扎还俗。而后在矫枉过正的混乱时代,佛教圣地拉萨也惨遭打砸毁坏,他念着《忏悔经》清理佛寺——一部藏传佛教文化的近代史跃然纸上。

然而即便身处无所归依的时代,信仰仍然牵引着晋美旺扎,他做过居委会抄写员、支援前线的运输员、私人商店的店员、建筑工人等等,经历丧母丧父丧妻之痛,看遍世间不平之事,却始终未曾放下希维仁波齐的教诲,把苦难作为修炼场,满怀慈悲和宽容之心,善待世人,慰藉亡灵(书中故事都很感人)。这显然是选择了一条有别于常人的、非常艰难的路,所以我们看到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道歌唱段、类似于呓语的内心描写、如梦境甚至是神迹一般的观想情景,来呈现晋美旺扎的精神世界。它是世间的一面镜子,又和世事拉开了距离,小说把晋美旺扎的精神自我放在了佛堂之上,将其作为暗线故事圣者米拉巴尔的平行线,这种复调式结构展现了藏人寻找自我救赎之路的艰辛历程和不屈信念,虽时代不居,却是殊途同归。晋美旺扎最终回归天葬台,从送葬者变成了天葬者,最后是一名死者。万物最终都要消散,信仰在其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小说是茅盾文学奖评委之一推荐给我的,据说是本届茅奖入围作品中最打动他的一本。细读下来,故事本身和近代以来许多苦难小说并无二致,在所谓民族史“宏大叙事”的层面上可能也略有不足。但它的特殊之处显而易见,至少有两点:

其一是展现了西藏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是无可替代的特质。它洞开了一孔,读者展卷扑面而来的是生灵活现的西藏社会生活,糌粑酥油茶青稞酒,哈达顶礼僧人嚓嚓,人们傲慢又卑微,对生死常怀敬畏之心。宗教文化的异质感经常被处理得很突出,但在这里它被作者笔下对朴实人情和社会风貌的细腻书写所消弭了。叙事虽展开于一个飓风来袭的时代背景,整体写作却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温度,读来让人印象深刻又满怀感动。

其二是刻画了一种反求于内的精神锤炼。小说中对一种朴实又坚韧的、隐忍又超脱的、充满信仰和慈悲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既是藏传佛教文化中所蕴藉的终极情怀,也体现着普世的人文关怀,换句话说,散发着人类文明的高级质感。在这里,宗教和人的命题,超越了生与死的命题,成为本书的灵魂所在。

特别喜欢小说开头第一章的描写:

“帕崩岗天葬台山坡上的简易棚子下,晋美旺扎盘腿就座,面朝低处的天葬台,祈诵《普贤行愿品》。………

噔噔噔——

嘀铃铃——

扎玛如和摇铃的声音急促地奏响,整个山谷被添得满满当当。余声,随后被徐风裹挟着飘向远方,寂静罩住了天葬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