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遇见动物的时刻经典读后感有感

遇见动物的时刻经典读后感有感

《遇见动物的时刻》是一本由[美]克雷格·查尔兹(Craig Childs)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动物的时刻》读后感(一):无题

午睡前慢慢读了几页,还无法漫谈内容多么精彩文字多么美妙。但他的装帧设计确实值得一提:是近年来遇到的最美的书了。通体沉静的蓝色,外封是一张可展开的海报,内封纯净蓝得醉人,每一页的边沿也印成蓝色。纸质平滑而厚重(讨厌那些看似很厚掂一掂却意外轻的书),排版和字体让人舒适,插画精致像是百科全书里的配图,整本书散发出怡人的味道(这也很重要)。没有需要丢弃的腰封(或者买回来时已经被我扔了?)。最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每一页可以完全摊开!你只要试试看一本可以摊平书脊的书,就明白我在说什么。顺带提一句,注释也做得非常用心。在书的第一页印着卡夫卡的话,“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更喜欢这种形式的用心,质朴的真诚在翻动纸张时闪烁,让阅读时的心都被抚顺。

《遇见动物的时刻》读后感(二):遇见动物的时刻,美好舒适

作者克雷格.查尔兹(Craig Childs)是美国的博物学家,野外探险家,沙漠生态学家;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本书里所描写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物都是他真正经历过的,他在森林里,沙漠里,草原上建自己的基地,近距离的观察动物,与动物连接;描写的动物的书应该有很多,如果我也有机会写这样一本书,我想写作的角度应该有很多,比如动物是有灵性的,有情感的;比如凶猛的动物也会有温柔的一面,比如动物的进化历程,生存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的互动等等;但是这些在书里都没有作为主要的东西来描写;作者完全将自己作为观察者,从动物的角度来讲故事;读书的时候,看到作者描写的美洲豹,熊,甚至文字,秃鹫,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仿佛这个星球上没有人类,他们才是这里的主宰,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生存着;人类偶尔窥探到了他们的秘密,但他们并不在乎,他们有自己的生机勃勃节奏和上下几亿年磅礴的历史,过去,现在,未来都在缓缓流淌着;这真是阅读自然文学的最舒适的感受,相信任何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爱上这种奇妙的感觉。这本书的评分是8.6分,我看有评论认为这本书翻译的不好,我感觉还挺好的;因为语言很诙谐有趣,完全能吸引着读者读下去。

《遇见动物的时刻》读后感(三):我们不是上帝唯一的孩子

初次在豆瓣写书评哈哈哈哈,写得不好请见谅。

此书乃康康推荐,感谢。 克雷格•查尔兹是美国博物学家、冒险家、沙漠生态学家。这本书讲了作者与34种野生动物的遇见:有美国大峡谷的大角羊,有亚利桑那州山区小溪里的虹鳟;他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蚊子展开激战,也试图拯救不列颠哥伦比亚海岸的搁浅的大青鲨。 这本书不是科普类的书。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读者记住乌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管鱿目。正相反,书中更多的是描写,大量的景色描写,动物的神态与动作描写,场景感画面感十足!像我这种想象力不丰富的人,都能脑补出作者和那只站在他胳膊上的螳螂的对手戏。 作者的目的,就像他写在序言里的那样,“希望你去树林里走走,看看小鸟和浣熊……你能拉一把椅子坐下,听听其他野生动物会和你说些什么。” 书中的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人类凭什么认为自己是上帝唯一的孩子?”是啊,还有如此多的野生动物,它们当中有些在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定居在这颗蓝色的星球。它们的种群可以抵抗十分恶劣的生存环境,却唯独无法经受人类毁灭性的屠杀从而灭绝。“灭绝”一词,仔细想想真的特别恐怖:整个地球上将不再有与这个物种有关的任何痕迹,就像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人死了还会留下一些物件供后人凭吊,可是一个物种灭绝了,没有后代传承它们的样貌、它们的习惯、它们的气息,留下的只有断掉的食物链和被扰乱的生态系统。 最后,请满怀敬意与敬畏,翻来这本书。不为了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这种功利的目的,只为了单纯地享受阅读,只为了进入森林深处感受遇见野生动物时的惊险与刺激!

《遇见动物的时刻》读后感(四):万物有灵且美

前几日有个朋友发了一张照片,在某国旅游的时候,一只梅花鹿旁若无人在路上行走,一点不害怕被抓起来,和人相处就很和谐,然后我们谈论国内的动物都是被圈养的,鸽子小鸟见了我们会飞走的……凡此种种,让我们窥见人类与动物的对立,何谈人与动物和谐?就连我们的小孩子们,从小深受大人的熏染,见到小蚂蚁、小虫子本能地用脚踩死,以一种智慧的高高打上的人类姿态,蔑视小动物的生命,尤其看到这本《遇见动物的时刻》,内心触动很大,作者与各种我们视为“危险”的动物近距离接触,甚至多次身处绝境,却依然保持对自然动物尊重。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动物文章,因为写的是作者的亲历,所以算不上是小说,但所描写的事情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也只有在小说中才能遇见;可以说是散文,而且语言特别优美,充满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作者还是个不错的画家,里面动物插图并不多,但每一张都会说话,不同的眼神流露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配上作者的文章更是相得益彰;译者翻译的也很到位,孩子读了这样的书,不仅增加动物的情感,就是对中国语言之美也会增加几分,随便翻开,就能看到美美的语言,“他们的话语像扬起的尘埃一样在我身后散开,我跳下门廊,迅速奔跑起来……”而且这些语言,都特别有带入感,虽然我们没有原始的森林可去,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动物,当读来仍有“遇见动物”的时刻感。

现在都旅行四处旅游看风景,可看动物的并不多,即使看也只是去动物园游览一番,是的,很多人没有条件,但更多的人是没有和动物相处的情怀,在见诸报端的动物伤人事件中,一再被放大的是动物与人的对立,而动物之美或许我们只有在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中看到吧,而这本《遇见动物的时刻》比动物世界更吸引人,即便是螳螂这样的小昆虫,在作者笔下也活色生香起来,那些关于它的科普知识都融入了绘声绘色的叙述中。

万物有灵且美,走进《遇见动物的时刻》,你就遇见了美。

《遇见动物的时刻》读后感(五):遇见动物的最美瞬间

遇见动物的最美瞬间

美国当代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克雷格•查尔兹代表作,原始的自然气息,令人心动屏息的动物世界历险经历,给每一个热爱动物的孩子和大人,随机附赠炭笔手绘精美卡片,共12款,这么好的活动。于是,我就下手买了一本,的确不错,我孩子很喜欢。

作者只身深入荒野丛林,与三十多种动物屏息相遇,展现了动物富有神性的一面,给人以无尽的启示。他了解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王国中蕴含的野性之美,他的优美文字深深唤起了人们对失去的天空、原野的记忆以及对生命的好奇和敬畏。《洛杉矶时报》把查尔兹的文字比为“纯氧气”。的确不简单,换做我们,我们能做到吗?

作者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也是触景生情之作。克雷格•查尔兹的大半生都在荒野中探险。他写下自己与30多种动物的偶遇过程——在美国大峡谷被大角羊追逐,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海岸与鲨鱼一起浅游,在空中观看游隼以每小时二百英里的速度表演特技,在水洞边与美洲狮展开激烈的对峙,在犹他州的沙漠感受一只灰熊的孤独和足迹……他了解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物王国蕴含的野性之美。每一次相遇,他都将自身还原为生命的原始状态,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搏斗与死亡。他的优美文字深深唤起了人们对失去的天空、原野的记忆以及对生命的好奇和敬畏。

不妨欣赏一段好文章,三月,在圣胡安山坚冰与淤泥的季节到来之前,我走进位于马蝇峰和达拉斯溪之间的一片草地,身后拖着十九根刨过的黑松,每根近八米长。一次拖两根。我拖过草地的还有一堆将近一百斤重的船帆布,每隔两三米就要扔在地上,趴在上面歇口气,爬起来,再拖两三米。在一个特别选定的地方,我立起支撑柱,将它们彼此扣紧,而后架起一个圆锥形帐篷。周围的草地是一片跨在黄松林之间的开阔草坡。草地边上,驼鹿和梅花鹿聚集在一起,谨慎地在生态过渡带的树荫下散步,听着我劳动时气喘吁吁的声音。

草地向东南延展至一堵堵年轻而富于煽动性的青山,山峰像烛蜡一样逐渐化作激进的险峰。风吹过草地,扫过群山,像是耸耸肩评论着。野草弯腰无语。

上述栩栩如生的描述,的确笔者自叹不如。此书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