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摘抄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摘抄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是一本由[明] 施耐庵 著 / [清] 金圣叹 评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5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一):憾

四大名著又啃完一部。一直到三十回合武松的部分结束,我觉得水浒是完美的。以史进为一个人物形象标杆,用鲁智深、林冲、周通、李忠、柴进、吴用、武松这些人迅速大幅的拉开宽度。豪迈不过鲁智深、憋屈不过林冲、下三滥不过周通、平庸不过李忠、富贵不过柴进、智谋不过吴用、狠辣不过武松,期间包括之后出场的其他人物基本都在这些人圈定的范围内在程度和细节上再做修改。比如同样是憋屈,林冲和杨志是不同的;同样是狠辣,武松和石秀又是不同的。其实还有个标杆是最浑不过的李逵,但李逵出场时个人觉得水浒已经开始出现败笔,秦明的归降就感觉想当然了,情理上说不过去。当然,有一个人是完全出离这个范围的,就是咱们的公明哥哥了。首先从身份上就是独一无二,一百零八人中唯一一个文吏出身。这一点很有趣,感觉就是宋朝官场的再现,文人领导一切,那这样想最后的诏安也能理解了。而且从人员分布看,真正盗匪出身的才33人,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基本都是能力较为低下者(不排除有宋江刻意打压的成分),就算其他出身里的人里有部分匪气相当重的,统统算上人数也绝不会超过一半。按照宋江的权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是一百零八人里匪盗类的人居多他肯定不会一心要诏安的。诏安只是一条必然的路罢了。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二):施耐庵是不是跟海明威笔力有得一拼

那阮小二走将出来,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领旧衣服,赤着双脚,出来见了是吴用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三):(九)

想来惭愧,时至今日才把所谓四大名著囫囵都读了,这个暑假连着读了《西游记》和《水浒传》,想来以后是轻易不会再读了。

《西游记》正看的时候,不止一次感叹那电视剧拍得好,小时翻来覆去看了,如今再看书,真是个一幕幕如在眼前,仿佛识了些旧时朋友,不觉地就滚珠似的看过去了,要说佳处,那就在于两厢对照,看了书才知道唐长老是个羞答答还嘤嘤哭的货色,当年只记得他长得个唇红齿白是个“儒僧”的模样(如今说来“儒僧”两字也是现在杜撰,晓得个书里写了个三教合流,也添了个忠孝两全)。败兴就在于新奇大减(特别是《西游记》这种以“奇”取胜的书)。

再说已被“玩”坏了的悟空,大家都爱他个叛逆,本事大又有情有义,直是个顶天立地英雄人物了,无奈金箍捆锁,心猿难放,看了书也终把这层光环褪了些去,只觉前七回着实尽兴,幻思奇崛之至,竞写出个无法无天的猴子,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近乎个无所不能让人不由心驰神往。后面虽也着趣笔写奇事,还揶揄三教,抹勒时事,却也稍嫌程序化,只能说是个“幻笔写传奇”,只能说在“趣”之一道上曲尽其妙了(想我个人估计还是更偏爱以幻笔写世情字字带血之文字)。

初看水浒,只三拳打那镇关西跟着说妙,其余便只觉得血腥满面。十几回过后,渐渐血气上涌,只恨平生未曾遇见一个好汉,待看到第二卷,不由胡乱猜想耐庵背后用意,只等那后面已扯过造反大旗,处处赚人招安,只觉味道大减直逼败笔。

初看金公批语,一连妙字不免觉得聒噪只轻轻略过,后直呼宋江之假心里不以为然,待看到李逵出场,方觉金公也是个妙人,不遮拦是个直人,后再看金公评点108将,除此更说得与俗夫不同,直必须胸中有奇气,垒块,独具只眼了,此刻更觉金公是个亲切前辈了。

再说宋江,初不觉假,更兼卷首听人说金公借大骂梁山泊首领宋江如何如何先入为主,觉得金公也不免偏颇失准,赠金银我不觉俗只想所谓急功近义仗义疏财豪杰本色,浔阳楼吟反诗我也只觉宋江受尽龃龉终激豪气,后直到李逵母死宋江大笑,自卖孝顺而不体孝子心痛,方觉此人的确有假,后再看送金银只觉收买人心,次次说要让得大位更添虚伪,晁盖赴死此人更是嫌疑,后数回不提报仇卢俊义处也只觉说话机锋,此刻我只是完全服了金公慧眼! 虽仍有些处不能轻易说对,且也看出此人是只欲学刘备施仁德而做皇帝耶?却三国只写得皇叔近伪而此人却是不堪处颇多只得叫个假人了。

说起三国,看了此书,只觉和两书牵扯颇多,一乃史记游侠列传,二乃三国。也不枉有人直骂三国坏人心此书直是本反书,盖因为他们都激人血性,教人搏个“海晏河清”,或者直说教人“犯上作乱”,那些腐人血气全无,陈词滥调不必说它。只想说得两书价值就在此处,看完水浒也不由幻想几百年前能有大家把这改编成剧目走进大江南北,吓得腐人坟中惊起一大蹶不亦好笑!

再说游侠列传,这书我只觉是以此为旨铺排而成,但也终写得此条出路断绝,后敷演而作武侠,慢慢也只从自我解脱着笔了,叹。

《水浒传(注评本)(套装3册)》读后感(四):水浒路线图

凭空结构之史诗,苦心孤诣之大作。在精深雄健文字背后,在宏阔非凡思路之中,那个伟大的、卓绝的、隐匿的作者,愈发令人想念。

柴进——

1. 【开局】史进-鲁智深-林冲【柴进接待】——上梁山(火并王伦——晁盖)

2. 宋江【柴进接待】——武松【柴进接待】——武十回——宋江...(李逵)...上梁山

3. (李逵)柴进本人陷高唐——攻高唐——呼延灼攻梁山并败逃青州——破青州——收三山(史进-鲁智深)【结局】

4. 保卢俊义性命(行贿)——宋江解晁盖之套【全局】

王进——史进——柴进

————————————————————————————

水浒之灵魂人物是宋江,但这个人物只是在第十八回中才首次出现。大梁山泊第一领袖是晁盖,但他也只是在第十四回才首次登场。作者为何如此处理?小才或庸才若提笔作《水浒传》,恐怕会迫不及待地在第一回就让关键人物集体亮相。但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这样做。

然而《水浒传》的作者乃是不世出之奇才,是一个超级自信之作家,其全局之掌控与环节之构思远非常人可测。仅举一例即可知之。

《水浒传》正文自开篇以来就走的是单线程,单向度的路程传递:王进——史进——鲁智深——林冲——(柴进)——梁山泊(投名状)——杨志。杨志乃是一个关键节点。自其在北京得意,单线程就突然变为了双线程。但也必须如此。杨志在北京受重用指向了护送生辰纲一事。而生辰纲之护送与生辰纲之被劫在情节设置中乃是同一事件。但为了交待劫匪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暂时搁置杨志之线程,从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起,回荡开来转写晁盖这个线程:七星聚义——劫生辰纲(杨志线程由此开始转交给晁盖线程,并在第十七回和鲁智深一同暂结于二龙山,双线程再次变为单线程)——事发——宋江报信——投靠梁山泊——火并王伦——主持梁山泊。这正是《水浒传》之主线,而且梁山泊之第二领袖兼灵魂人物宋江也是被生辰纲事件激发到叛乱之路上的。由此可以说,生辰纲事件乃是《水浒传》之开端性事件。不但如此,晁盖之号“托塔天王”的得名由来(移置水中之塔以起动妖魔)以及三阮所住的位于梁山泊边上的“石碣村”(隐隐呼应全书楔子中洪太师发掘石碣放出天罡地煞)皆似大有深意。

但作者为何不从这里开始写?为何开篇要从王进处开始写,中间还传递那么多路程?

愈急愈缓,愈近愈远。作者显然深谙此道。这是统观全局的自信。

双线程的回荡之写法尤其显示出作者之超常的从容自信,这种从容自信在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中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之境界,因为在这一回里给人最大的印象不再是路上奔波与命运传递,而只是在湖光水色中悠来荡去,仿佛一切来路与去路之痕迹都已勾销。

通过这种雍容回荡的无心叙事,作者在倾尽全力使读者相信,这不是一部编写出的故事,而只是对一场事件的现场目击。

(待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