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摘抄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摘抄

《说故事的人》是一本由[美] 朱迪·皮考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4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一):学好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

喜欢敏卡,回忆故事写的最好!开始不习惯作者这种多视角的写作方式,感觉有点混乱,但,越看越有意思,欲罢不能。其实,重要的不是宽恕别人,而是放过自己。联想到台湾作家林奕含,非常可惜,或许是我们文化的原因,或者称之为传统的陋习,才致她于死地。反观西方的宗教是个好东西,能让人的内心得到平衡,解放。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二):说故事妙在层次

塞奇的祖母曾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而约瑟夫则是一位在镇上人人敬仰的老好人,他们意外地相逢之后,约瑟夫希望塞奇作为犹太人的后裔帮助他自杀以此获得救赎……这只是故事的展开。 作为一个说故事的人,在这本书里,有多个叙述的角度,塞奇、塞奇的祖母、一直在追踪隐匿战犯的里欧、当年的纳粹军官兄弟,甚至包括塞奇的祖母在最黑暗时候写的神话故事……这些视角交织在一起构成的故事,在立体感、完整性乃至留给读者的感受空间上都是巨大的震颤。正义与邪恶、生命与死亡、爱与仇恨,忏悔与宽恕……所有这些被作为面包烘培师的主人公,完整地揉合到了一个“面包”中。 平时看的反映犹太人苦难的作品不多,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难过,那时的犹太人的生命完全如同蝼蚁,被德国军人随意捏死……书的有一些篇章里,每个字都仿佛渗透着在生死线上的恐惧与挣扎,但他们依然努力保持镇静,哪怕有一丝机会存活下来。面对亲人熟人的一个个离去,完全无可奈何。所幸,无论是正义的一方,还是曾经作恶的一方,时间给予了他们的最终平静。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三):无所谓原谅与否

2019年读书打卡第82本

#说故事的人-【美】朱迪皮考特(JodiPicoult)(著),苏莹文(译)[图书]##外国文学[超话]# @Kindle中国 @攀登读书

在故事的转换角色中,我最爱敏卡。

为什么到最后错杀了法兰兹我那么心痛,他明明也是纳粹怪兽,难道只是因为他对敏卡曾经的照顾?

我曾经怀疑过文字的力量不足以撼动思想,毕竟单调地呈现在书本上比不得影视文化来得更直观,后来,我慢慢的发现,阅读的力量是可以让你静态化感受时间的流动,纯享画面感带给你的体验。它的安宁、静悄悄地铺垫在你面前~无疑,这本读物是血腥、是残暴、是拘捕、是文字的窒息感、是信仰遭凌虐的痛心疾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我发现谎言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像是层层的油漆,到最后,你甚至忘了最初的底色。”

“相同的行为经过一再重复,似乎会变成正确的做法。到最后,甚至连愧疚都不复存在。”

“权力不是去欺压比你弱小的人,雷纳,而是在有能力做出恶行时,懂得去拒绝。”

也许它的美,就像写在故事开头的那句话一样:“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支撑我活下来的故事!”简单却不乏力量。。。

——《说故事的人》朱迪·皮考特【美】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四):哀而不伤的故事

自从戒了轻小说之后,我很少会追着作者来看书,因为我知道:你可以爱书,但作者你不需要疯狂待他。所以我从未了解朱迪,虽然她的作品都冠以响当当的名号,可是都不是我心水的主题。《说故事的人》,它是。

这是我2016年读的第一本感动人的书。

外婆去世恰好一周年,可是我不了解这个老人。一个老人的去世等于一件图书馆的消逝,外婆她身上的皱纹太多,以至于我看不到她经历的伤痕。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神秘,坚强而又幸福的奶奶就像我亲爱的外婆一样。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听过外婆说关于自己的故事,她嘴里满是她孙子孙女的事儿。

这让我想起2014年年底左右,看的一部电影《big fish》,大鱼。爸爸一直在给儿子讲故事,可是那些故事在儿子看来都是荒诞的,直到父亲死去之后,儿子经历的一切告诉自己:自己的父亲,就是那么伟大。

穿插着集中营的描写,让我几度落泪。人的生命在残忍的恶魔看来不足一提,我们如今所学的进化论没有任何一点可以靠近那个绝望的地方。在那里,恶魔们想着怎样用花俏的方法去毁灭人命,犹太人们没有什么好想的,多呼吸一口空气,至少有一口二氧化碳属于自己,告诉自己:我活过。

然而尽管沾满了献血,那颗善良的种子还是在其沐浴之下生长了。他们也会善良,恶魔也有失去所有力量的时候。他始终流着献血,那是属于人类的基因。就算一开始的塞奇遭遇的一切告诉读者:她是好人。可是最后,她把曾经的“恶魔‘杀了。我相信你会感到绝望,然后心痛,然后,谢谢朱迪,那个老人,他终于救赎了。

书中说“ 埃塞尔的丈夫还活着,但是他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已经不认识她。人会因为各式各样由小至大的失落而痛苦。你会遗失钥匙、眼镜或失去童贞。你可能会昏了头,丧失良心甚或理智。你会搬出自己家,住进可提供协助的机构,会有子女迁居海外,或是,你必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配偶逐渐进入痴呆的状况。失去,不仅限于死亡,而哀伤是灰暗的情绪,会以各种形态出现。”

一个说故事的人,谈起一个悲伤的故事,竟然觉得温暖。

有生之年,好好珍惜一切。

《说故事的人》读后感(五):听一听曾经的故事,那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事件

前段时间刚读完这本书,然后看了这本书的书评。发现很多人觉得它扣分的地方在于前面的剧情拖沓,女主角作为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虽然这本书在讲述纳粹与犹太,但是作者是不是有时在浪费笔墨,比如说牵扯过多女主角的感情生活,女主角与那位军官的相处等多处情节?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无论如何确实要承认塞奇奶奶讲述的身为犹太人被迫害的情节是最震撼的。好像这些故事真的能给读者带来撕心裂肺的疼痛。或者其实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读完之后确实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难过。你难以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因为这段历史和我们没有关系,根本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相信我,读完那个故事确实会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对人性的质疑。

在此先不讨论塞奇奶奶的那一部分,因为那的确非常精彩。不得不说最后结局的反转并未让人觉得非常惊艳,连接当时和过去的方式也有点牵强。

先讲述一下塞奇这个人本身。首先我认为这个人物非常的有血有肉,她所做的让人不屑的事情以及背后的理由让人感受到人的感情的复杂。从前的她,对自己的身份背景不感兴趣,对犹太人不感兴趣,因为她觉得与她无关。直到后期,她开始感受到对身为前纳粹军官的愤怒。人物的转变,是始于她越来越了解过去,听到越来越多过去的痛苦纠葛。

相信其他书评也有提到,这本书给人带来惊艳的地方是它对于对错善恶的批判。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觉得。到底应该对待年迈的约瑟夫如何?他是十恶不赦的德国纳粹军官?还是孤独无助想寻求宽恕的老人?罪孽能被宽恕吗?作者对于这些问题展现了一个批判性的思维。好人还是坏人,本身就很难抉择?历史课本上告诉我们纳粹有多么深沉的罪孽,但是就连塞奇奶奶,作为一个被迫害的人,都很是能告诉你,在那群军官中依旧有一些相对善良的人们在帮助他们。很多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我认同的是,我们不能忘记伤害,但是我们可以饶过自己,饶过别人。

再来说说女主的感情生活到底是不是这本小说的败笔。我认为读者们需要理解,女主作为串起一切事情的人,她并不是一个阳光开朗的人。正因为如此,她的感情生活是她发泄情感的一个窗口,是有必要存在且让读者知悉的。

内容简介里说了:总有一段闪着光芒的温暖回忆,支撑我们走过人生中每个灰暗的季节。

所以不论怎样,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都能有一种相信未来的信念,因为人都能有新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