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泰阿泰德》读后感100字

《泰阿泰德》读后感100字

《泰阿泰德》是一本由[古希腊]柏拉图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泰阿泰德》读后感(一):科科

………………(◐∇◐*)科科…… 不知楼下那位写长评的读书客对这本书和其作者有何不满,竟在这里现出如此丑态,可笑!可悲! 1、鄙人只是哲学初入门者,读过些作者写的论文和其翻译的几本书,平心而论,作者水平确实不可低估,让我很是佩服,又怎能说今不如古呢。 嗯,请问读书客真正去读此书了吗?或只是粗略一翻就忙不迭的为了黑而黑?批评可以,但要指出具体的地方,不要为了黑而黑………… 贵圈真乱……(´⊙ω⊙`) 2、当我看到读书客说的对人的内容时,我:???:)six six six 啊! 我知道作者是一位很年轻的老师,且本人曾向这位作者发邮件请教问题,其人态度和蔼可亲,回复内容详实之至,令人感动! 请问读书客,您在这里不分场合的讥讽,真的就大丈夫?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科科 致读书客:"请问您的著作可否让鄙人拜读一下呢”(认真脸) 致本书作者: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拜拜

《泰阿泰德》读后感(二):文人何必相轻?对《译一本 毁一本》的回应

前些天有幸旁听了译者在人大哲学系的讲座:柏拉图的感觉学说,吴功青老师的原话:詹老师虽然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取得的成就已令我们仰视,聂敏里教授对詹老师的学术水平也很推重,在场的还有吕纯山博士等学者,对詹老师都是很敬重的。

学术评论贵在出以公心,余英时先生曾引章学诚:“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 而求破门户之见,豆瓣者,公器也,更不应以情绪之见误导我求知若渴之学子。

虽无资格对译者的翻译及研究赞一言,但按聂敏里教授评论,詹老师的研究极具原创性,多为填补国内空白,惜乎译者长期独立研究,未在大学任教,其讲授表达常未能展示他研究的水准。

至于楼主大做文章的道德评价,首先与我等学子无关,我辈学的是学术,不是选雷锋。其次,有大学问者必有大信心,表现于外也许让人目为傲慢,也是常情,维特根斯坦如果八面玲珑,也就不是他了。

在神州大地,愚意学者可分四种:1 学问和做人都好 2学问好但不太会做人 3学问一般但特别会做人 4没什么学问就剩下做人了。以我的观感,詹老师当属前两者,但愿楼主不是后两者。

学界争论本与我无关,但在楼主长评下跟帖却被删去,这就变成我自己的事了,得罪。

《泰阿泰德》读后感(三):认识泰阿泰德其人

泰阿泰德是一个优于忒阿格斯的杰出青年,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非常顺畅,与忒完全是不同的风味。 本篇苏格拉底好奇的兴趣是“我们的年轻人当中谁有望成为杰出人物,这是我尽力在考察的一件事…”,论题是“知识是什么”。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泰阿泰德是一个能跟上苏格拉底思路之人,无怪乎塞奥多洛说其与苏格拉底相似。 开篇塞奥多洛说泰阿泰德“在学习和探究的道路上走得平稳、踏实而富有成效,性情还特别温和,就像油一般无声地流着。”从后续情节来看此言不虚。 文中出现了教科书中常说的“助产术”,一种致力于灵魂考察并助力灵魂生育的技艺。所谓考察,即是辩识真假、辩识好坏。苏格拉底和他人对话看起来很像是现在公众说的“杠精”,但就像他说的,苏格拉底与人对话的目的是省察自身、外物以及自身与外物的关系,其秘诀是“稍安勿躁,重新反观我们自己。”将自身状态向更好的方向转变。 塞奥多洛这个人值得留意。 文中很系统地对普罗塔戈拉式人物进行了驳斥,考察了流动派与整全派的观点。提到苏格拉底敬畏巴门尼德,要留意这个人物。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或许我们会遇到阻碍,而它本身会揭示我们要探究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呆着不动,那么什么都搞不清楚。” 探究要有耐性。

老师在课上说读每一篇柏拉图对话,都是在认识某一类人,本篇向我们展示了何为优秀之人,泰阿泰德当之无愧。

《泰阿泰德》读后感(四):俄刻阿诺斯与摩涅莫绪涅

苏格拉底对普罗泰戈拉的驳斥根底是如果“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智慧尺度”,那么其助产术,连同“整个辩证事业都要沦为笑话”。然而对普的驳斥并非直接证明了摆脱相对性的真理的自在价值,而是在论证中借助了时间的作用,也就是预期与实际未来情况能否符合,这个真值确证一种不属于全部人的善(能借此成为尺度的能力),而无论这个先前的预期是否与一个当时的真实客体相符合。这一点又是从普的观点和流变/生成的观点出发的,而非一般的符合论。即使是后来(从187d开始),苏格拉底也并没有引入“他人”的视角,而是先尝试不考虑“学习和遗忘这两个居间状态”(188a),再由反证法重新引入对记忆的讨论。这个过程中对一般的符合论的否定根据是不能认信一个不是的东西(188d),如果遵从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残篇的解释,这实际上顺应了巴门尼德,与前文避免对他的讨论相呼应。 正如“对这些东西在所是和益处方面的那些反思则是长期而艰难地通过许多经历和教育才能得到”,真理本身就带有时间的本性了。 在讨论关于“未来”的论证前先讨论了另一种批判普的尝试,也就是回忆,或非即时感觉的知识。然而这个关于过去的论证不能作为最终论证,这代表过去与未来的不对称。但是在未来论证中草率地带过的一种可能(178c)是一种纯粹疯狂的可能性,就是过去和未来的秩序相颠倒,由过去的判断完全决定对未来的感觉。记忆的问题后来重新得到讨论,是和谬误或错认的可能性相关的。简单地说,真理关于未来,谬误关于过去。 然而当捕鸟技艺的比喻和“具有说理的真信念是知识”出现时,一直伴随着原先的思考的感觉问题消失了,因此语言本身能够成为所研究的问题的例证。基本元素是“一个噪音”而统一体才具有说理,这实际上就是早已经提的感官和灵魂的功能差异。而在讨论过程中感觉消失了,与之呼应的情况是统一体被发现与基本元素并无差别,它的实际含义是相反的,就是说基本元素和统一体没有区别,或纯粹感觉总已经是灵魂的决断了(209b),决断意味着得到“所是”。 也许泰阿泰德的表现是一个寓言:“就应该这样,泰阿泰德,说得爽快一些,而不是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犹豫不决”“显然,泰阿泰德,你开始蔑视我而不是怕我了”“泰阿泰德,你的大胆是对的”,因为与表象相对的真理是借由灵魂的功能(相对于诸感官的功能)而发现的,而决断就是灵魂的功能(“灵魂做出界定”,190a),这也解释为什么在批判普罗泰戈拉时却又引入了德谟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争端:也许这只是为了展示(相对于灵魂的)颂扬流变者的伦理态度:“怎样都不/我宁愿不”。 另:把162e作为普罗泰戈拉派的质疑似乎文意不通,并且161e处苏格拉底已经称普罗泰戈拉“不过是用言语取悦群众”。所以或许162e已经是苏格拉底自己的评论了。

《泰阿泰德》读后感(五):哲学史上好多以讹传讹

跟柏拉图的好多著作一样,《泰阿泰德篇》并没有拿出知识的定义,而后世的好多讨论却把这个“没有完全被证成的信念”当作知识来用,就像把柏拉图反对的“美德即知识”当作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这也是值得反思的。(本文写于2019年5月)

人们说这篇对话生成了一个延续千百年的定义——知识是有证成的信念。诚然这是这部对话最重要的贡献,不过因为它可能涉及到其它的问题,我决定自己也去读一下。

故事开始就是一位友人向苏格拉底谈起一位有智慧有美德的青年,也就是泰阿泰德,苏格拉底很感兴趣,叫来泰阿泰德与他交谈,试探他的智慧。

依照惯例,谈论采用问答的形式。苏格拉底问“知识是什么”,泰阿泰德脱口而出一些例子,指出知识就像各种技艺一样,苏格拉底和往常一样夸奖对方:

由此他们进入了对“知识本身”的考察(这也是对话集一贯的作风,要找到事情本身是什么,这是哲学家的旨趣。详见《理想国》第九卷)。泰阿泰德首先认为“知识无非就是感觉”,苏格拉底指出这是普罗泰戈拉的观点。

苏格拉底花了不小的劲才反驳了泰阿泰德这一具有智者背景的论点,因为普罗泰戈拉的观点并不是肤浅的。也是通过在假想中驳倒已经不在世的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才使得泰阿泰德放弃掉“知识就是感觉”的观点。

与其它著作一样,柏拉图还顺便表达了对辩护士的不满:

感觉始终与所感孪生共存。感觉是不会错的,因为感觉是完全属于个人的,并没有比较的维度;感觉离不开被感觉的物和可感觉的人,而这两者都是变动的,在这之中没有知识。

借着这里的讨论,柏拉图还表达了对巴门尼德的敬意。并且知道,知识并不在经验之中,在于对它们的反思之中。泰阿泰德说,“很可能真信念是知识”。

这样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漫长的讨论,试图去明晰什么是真信念,什么是假信念。

但是苏格拉底又反驳道,真信念不就是知识,因为在法庭上审判员们是通过被说服而获取对某件事情的正确认识即真信念的,而这并不是知识。

泰阿泰德此时又说“带有说理的真信念就是知识”,拥有对某事的知识不仅要具有对它的正确信念,而且要有充足的理由,“把握到了这个东西跟别的东西的差异性”。

那么,知识就是“正确信念附加上关于特性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知识就是有证成的信念。

但是,说“知识=信念+知识”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又犯了柏拉图在《智者篇》里指出的那种错误,在不知道知识是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它,而且还尝试用它作为它自己的定义的一部分。

跟柏拉图的好多著作一样,《泰阿泰德篇》并没有拿出知识的定义,而后世的好多讨论却把这个“没有完全被证成的信念”当作知识来用,就像把柏拉图反对的“美德即知识”当作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这也是值得反思的。

《泰阿泰德篇》还涉及到好多其它的问题,整体与部分、静止与变动、错误的来源等问题,在这里你还可以体验到古代数学;所谓的“精神助产术“、哲学始于惊奇、关于认识能力的蜡块的比喻也是出自这里。

这一篇对话比起《会饮篇》、《理想国》还是枯燥一点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好多段落拖拖拉拉、很是繁琐,我也没有耐心读下去。

不管怎样,还是要回到事情本身去,不能太依赖别人的转告。比如我的这个介绍,首先比起原著缩水了不少,再者因为水平限制,好多地方也是囫囵吞枣,只能算是一个粗浅的概括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