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丑陋的中国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由柏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一):丑陋的我不喜欢柏杨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谈了很多中国人丑陋的地方 比如散沙 内斗 大嗓门 没礼貌 对标的都是西方社会的文明标准 那中国人有没有这些问题 我觉得有 那是不是丑陋的 我觉得柏杨是否偏激了

柏杨坐了国民党的十年牢 有点怨愤是正常的 是否影响公允判断 或者在西方哗众取宠 不得而知

最后 书的下辑 刊登了许多文人对柏杨观点的点评和互相来回辩论 让我忍俊不禁 想起方鸿渐来 如此酸儒 联想建文帝的悲剧 不禁让我降低了对文人的友好度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二):一点浅见

80年代的作品,现在读来就有年代感了,有隔膜。仓廪实而知荣辱,大抵是这样吧,毕竟这么些年来看,欧美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老百姓的素质也下来一些了。对国人批判很多,有些的确是这样,但有些真的特别不认同了,比如:因为罢工而飞机停飞的时候,美国人谈笑风生,若是国人就会吵闹,这说明美国人包容,国人粗野,且不说是不是以偏概全,试问飞机停飞造成乘客的各种损失,给其他人的误工等等,真的OK?一个讲求秩序的美国,会不计较工作延误和合同未完成?这不是逻辑上的矛盾吗?其实,觉得作者可以对比研究中西方历史再下结论,因为有对比才有发现,文明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缓慢曲折的前进,多一些研究,少一些武断。总体感觉,柏杨先生在谈到中国人的丑陋时,激情澎湃,反而不知所云,有些地方是双标的观点!

整本书看下来,比较喜欢南日先生的《柏杨余波》这种稍微理智冷静分析的调调,或许是柏杨先生遭到太多迫害,失去了看事情的那种睿智之眼,太过当局者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还更冷静精准些。历史大局的发展总是受世、时、势的多方角逐影响,个人机遇也总是受命、运和人性的变数左右。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三):酱缸文化

这本书我只看上辑。主要是柏杨关于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记录,以及一些杂文。

不得不说,柏杨的演讲直接,犀利。

正如他自己放弃小说选择杂文的原因,“杂文就像匕首一样,可以直接插入罪恶的心脏”。

他把匕首直接插进了中国糟粕酝酿而成的酱缸。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是长江大河,涛涛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坑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寂,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滩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这本书写于30年前,现在的台湾已经大变样,而大陆。。还是书里如此一般。

╮(╯▽╰)╭

这不是对一个国家的批评,是对一种劣根文化、人性的批评。每个人都该读一读。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电子版~

印象最深的是这段:

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

凡是不自私的行为,不自私的想法,都会被讥笑为傻子。中国人不够宽容,凡是一个人心情厚道,宽恕别人,赞扬别人,就会被人骂作傻子。

我觉得一个中国人必须多少有一点傻子的心情,然后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得救,不然的话,就会像印第安人一样,日渐没落。有句俗话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可见得人不自私的话,就会被别人认为不可救药。我们能不能够从自己开始,不要靠政府,也不要求别人,只是从自己做起,做一些世俗认为的傻事?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四):中国缺少解决问题的人

《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刚刚看完,总体感觉,除了第一篇非常完整、论据充分,其他的确实就是杂文,看起来不是那么过瘾;至于后边针对柏杨先生的研究进行的论战,我也觉得有拼凑字数之嫌。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剖析之深刻,现在看来其时效性未减一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中国人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并没有任何改变,也许就是民族性或者国民性的问题啦。国民性,用心理学词汇叫集体人格,我能想到的作品可能仅限于《1942》了,其他的书,比如《厚黑学》也没有读过,如果《巨婴国》也算能够反映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的话,我才刚刚了解中国的国民性。我是从武志红先生的《巨婴国》这本书中读到《丑陋的中国人》,以前也听过,但没有下决心去读,这一次是下决心去读了,结果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效率不高,但是收获不少。

《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柏杨先生的演讲或者杂文,来剖析中国的国民性,另外一部分是其他学者对于柏杨先生观点的褒贬,虽然我觉得有点凑字之嫌,但是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对方的论据中的羸弱针锋相对确实也很过瘾。

冯骥才先生的序写的很好,我以前不是特别重视看书的序,知道听了梁文道先生对于序、序言、导言等的观点后,我才觉得想要快速了解一本书讲的什么内容,就必须看序言。

《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中讲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酱缸,甚至柏杨先生在序言中就讲了一个酱缸国的故事,当然我们都知道酱缸国就是中国,酱缸国的医生和患者,就是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今天的中国还是这样啊,医患关系还是很紧张,与社会制度无关,和经济环境无关,就是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所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此,有一位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为什么看这本书,书上写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啊,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确实是这样,虽然那位学生未必知道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但是却说出了柏杨先生的书还是具有很好的时效性,现在读一读,还是很深刻,还是很振聋发聩。至于书中例子,我觉得和每天看新闻中的案件没有什么区别,以前的典型情况现在还是典型,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现在没有一种推力促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五十年后,柏杨先生的书还是一样的具有时效性,等什么时候,我们的后人看到这本书时流出诧异的眼神,我觉得柏杨先生用这本书针砭时弊的效果就有了。

但是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哲学家、文学家只能反映问题、发现问题,却没有能力改变问题;哪些人能够改变问题呢?那些人应该多多的看到问题。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五):老而不死是为贼

柏杨五个臭毛病

一、论证无力

许多观点空穴来风,耍流氓般的论证,举的例子基本上都有一定错误(我不想再翻书举例浪费时间);点出许多“劣根”,但是一条具体的改进措施都没有,不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厚黑”过深。

二、脏话过多

自诩为“柏杨先生”,但到处都是“屎尿屁”“”“臭蛆”......情绪激动但好像又并不是“爱深情切”。

三、文字不行

没什么写得出彩的地方;到处“夫夫夫”的、“呜呼呜呼”、“盖”来“盖”去的,别“盖”了,弄得个半白不文的,行文十分油腻。

四、跪下主义

很可笑地把“崇洋媚外”给拆成两个词,自称“崇洋”但不“媚外”,但文如其人,“拿来”还是“跪下”早就在读者心中。

五、罗里吧嗦

像个搞传销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几个词几个观点可以翻来覆去地讲,这本书讲完那本书讲,还要做演说,浪费纸张、浪费金钱、浪费别人的眼。

下辑中有三篇好文,《柏杨余波》《贱骨头的中国人》《伟大的中国人》,特别是其三,读了之后可能觉得会上辑全是废话。

很明显,我并不支持柏杨,但“不以人废言”,对他的一些较好观点摘录如下:

1杂文像匕首一样,可以直接插入罪恶的心脏P7

2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的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P10

3锅砸了大家都吃不成饭,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可以顶......死不认错P14

4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P14

5人情味是要发生在彼此不认识的人之间,那才是真正的人情味。P37

6而中国呢,就是太“多难”了,所幸“多难”还未多到把我们消灭的程度,但是已经多到使我们失去灵性。P62

7往往一个人在当官之前,跟一个人的官兴太兴旺的时候,人性就消灭了。P66

8任何改变都没有十分之十的利益,只要有十分之五点五的利益,就是最大的利益。P68

9我想我只是讲历史事实,因为时代和环境的转变、教育的导向,现时代可能不会再这样。P7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