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摘抄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摘抄

《西线无战事》是一本由[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一):愿西线灵魂永安息

我们不去尝试阐述伤痛与经历,我们只是讲那无所适从的一代,他们无处安放的灵魂与凋零的青春,该是战争的附属品,还是无情时代的消遣呢,他们只是大时代的缩影,但足以让人领略到残酷战争所带来的麻木与创伤,为了本能的生存下去,而要抹除自己的情感,少年的意气风发最终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战场上,他们年轻又老成,他们成熟又浅薄,他们该如何看到未来,也许他们幻想中的未来,就该像那飞速升起然后点亮夜空的信号弹一样绚烂吧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二):他们的十九岁

匆匆看完西线无战事,想起了我十九岁的年纪,夏天,是消失在队伍中军训的日子,一个月的时间度日如年,看着我潇洒撑着伞的学姐,摆脱军训显得遥不可及。而现在那个十九岁的夏天也显得遥不可及。

他们的十九岁,和我们差别也没有很大。一样的困在象牙塔里面,一堆理想抱负,对报效祖国有着理想化的向往。但他们训练后,就没有那么幸运地,可以奔赴各自喜欢的领域,而是走向冰冷的、血腥的战场。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三):战争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残酷,要死无数人,要摧毁无数家庭...

战争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残酷,要死无数人,要摧毁无数家庭...任何发动战争的领导人,借口民族主义的好战分子都是邪恶的,拿别人的生命点在脚下.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四):死者的遗志不是要报仇,而是不再有。

西线无战事

这本书真的该给你一些自以为国力强大的愤青看看,到底为什么需要反战,为什么会有标题的这句话。战争不单止是给一方带来痛苦,而是双方都带来巨大的痛苦。

死者的遗志不是要报仇,而是不再有。

这句话其实不单是用于战争,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和这句话息息相关。牵扯到的不仅是歧视、霸凌还有伤害。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悲剧,但是这些悲剧的背后不是想要报仇,而是这一类的事件不再有。这些事件某种意义上就是战争的缩影,它带来的不是单单一方的伤害,受害人收到了肉体亦或者心灵上的创伤,施暴者也会得到心灵上的扭曲或者是施暴后的懊悔。

我认为这句话雷马克不单止是反战争,也是在反对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和欺凌。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五):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曾被教导,在关键时刻,为了国家民族要不惜抛头颅,为了集体荣誉要勇于奉献争当先锋……一批还在探寻人生方向的年轻人,在草率训练后就被送往前线。然而在面对残肢断臂的战场,曾被严格要求的正步和敬礼在这时却起不到任何躲子弹的作用。

同样年纪的敌方士兵倒在自己藏身的弹坑里,这个同样有着疼爱自己的父母、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的、还有可能成为朋友的活生生的人,因为中弹而痛苦呻吟直到死去。自己能做的只有陪伴和悔恨,只有对周遭一切不透彻的思考和怀疑。同样的,战友也在一个一个惨烈的离去……

而休假期间,面对家人却无法讲述自己残酷的遭遇。在路上遇到的上级却在计较军人礼仪。关于前线死伤的战友,在后方为人所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伤亡总数。前线激烈的交火后,在后方的报告也只是西线无战事……

国家是什么?集体又是谁?自己舍身维护的又是什么?战争又是因为谁而发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