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锦集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锦集

《西线无战事》是一本由雷马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一):部分摘录

我们像孩子般被遗弃,又如老人般经验丰富;我们粗鲁、悲伤又肤浅。我想,我们是毫无希望了。

我很清楚,现在我们在战争时经历的一切,虽然像石头一样暂时沉入心底。但是它们会在战后苏醒,到时才是真正要探明生命与死亡的时刻。

几千年的文化竟然无法阻止血流成河和成千上万的人间炼狱,那一切不全都是不着边际的瞒天大说?看过战地医院,你才知道什么叫战争。

听说有一个军医随机念着体检单上的名字,被叫到的人上前时,他连看都不看就直接说:“可以打仗。前线需要军人。”有个装着木腿的人出列了,军医又说:“可以打仗。”卡特这时提高嗓门说:“那个人跟军医说,‘我已经有条木腿了,如果在战场上头部中弹,那我就换个木头做的脑袋,好当军医!,”我们一致认为这个回答太妙了。

在寂静的时刻,当过去的生活谜样似的反射,如一面模糊为镜子照出我现在的样子时,我坐在自己面前,却好像看见一个阳生人。我不禁讶异,这个被称做生命的东西,这无法形容的动力,竟然适应了这个形态。其他表现都在冬眠,生命就是持续不断地窥伺死亡的威助——它把我们变成看思想的动物,好给我们直觉的武器;我们变得无动于衷,才不至于在面对恐怖时崩溃,然而恐怖还是会在头脑清醒的时刻阵阵逼来;生命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同袍之情,让我们逃过孤寂的深渊;它让我们跟野兽一样冷漠,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往好的一面看,把正面能量存下来抵抗虚无。我们就这样活着,生活封闭艰苦,却又肤浅至极。只有偶尔会有事情迸出火花,紧接着,猛烈又可怕的渴望,却会出其不意地燃起熊熊烈火。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二):人的被动失却

雷马克,在他将名字的Remark改成带有法语感的Remarque的同时,也将中名的Paul改成了Maria,而Paul恰恰是本书除了最后一节的第一人称讲述者。作者出生工人家庭,18岁便卷入WWI,并在西部战线负伤。从主角的名字我们也能看出,该作品表示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虚构出的漫长的西部战线中的人性思考。

我们在该作品中难以寻得政治的讨论,作者只是通过一个普通大兵的讲述,以人道主义的角度,去讲述战争的荒谬。甚至主角七人小班还会在对岸法国人的角度去反思战争的发生。是的,从兵营到前线阵地,从弹坑到战地医院,主角的讲述是那样平静地推进着,但似乎每一页都在流血,没一个字都在讲述着战争的虚无。“词语,这些只是词语,却包含了全世界的恐怖”。

弗兰兹 (2016)

8.4

2016 / 法国 德国 / 剧情 历史 爱情 / 弗朗索瓦·欧容 / 皮埃尔·尼内 葆拉·贝尔

和法国士兵同处一个战壕的情节,立刻让我想到了前一阵在百讲观看的《弗兰兹》。我想那部电影便是本书的另一种延展。

阅读本书,我甚至要庆幸,不需要像主角在弹坑、 在死尸旁边一样一动不动地躺着——我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挪挪位置,摸摸自己的脸,以释放那浮游于战场之上的血与肉带给我精神的压迫。

反战,反战。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三):战报仅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对战争之书的记录,通过保罗我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残酷战争年代时年轻士兵所经历的。 为了活下去。为了保全自我,杀人变得逐渐稀松平常,满场遍布的尸体与漆黑的壕沟,让年轻的士兵们逐渐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对战争中理想主理想的英雄主义逐渐幻灭。饥饿与痛苦,炮火与炸弹; 克美里西是死去的第一位朋友,他嘴巴变大,牙齿露了出来,肌肉萎缩,颧骨更高,眼睛开始下线。嘴唇完全没有血色,最后他还是死了的,眼睛半开,半合半蜡黄的颜色像旧的牛角纽扣。 自那以后,逐渐经历了更多战友的离去。作者讲了一处战争。讲了他黑暗中的怒吼。讲了爆炸中的浓雾与硝烟,讲了大地一如母亲般的胸怀。 人们厮杀然后劫后余生,紧接着投入下一个战场,军队中,服从是士兵的天职。他们也会放声大笑,会偷懒,会抓鸡,然后谈到,战争结束后你们想做什么呢? 保罗曾在休假期间回过一趟家,作为前线士兵时的凶猛侦查,在有限经历中活下去,看遍了悲剧与死亡的痛苦之后的突然转变,将自己拉回到这个正常的世界。士兵的身份让他自己与普通人之间产生的质的区别。而他在收到母亲的挂念和寄托之后,更增加了自己的不安与担忧。 ●我们不再适应这个世界 ★被斩断的过往联系与生活很难再缝合 保罗于一九一八年十月阵亡 前线军团指挥部报告上写着: ☞西线无战事 #读书 #读书笔记打卡 #西线无战事 #书荒焦虑求推荐

西线无战事

9.5

雷马克 / 2022 /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