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1000字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1000字

《西线无战事》是一本由[德]雷马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一):枪声响起,没有赢家

十二月在病中读完的一本书,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当枪声一响,没有人是胜利者,也无需任何理由值得去庆祝和欢呼。残酷的战争毁掉的是精神上最终的生存意识。作者似乎是个非常善于情感叙述的人,对于前线的细节描写虽然也真实,露骨,不掺杂过度的血腥渲染,但总起来他还是用了大量的笔墨,倾诉了战争对于一代人无差别的伤害和毁灭。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二):评《西线无战事》

我希望我永远也不能理解这本书。

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吧。

怀着对战争,对士兵的敬畏,我认真阅读书中的每一处,争取不漏掉每一个文字,有些章节,我会读完一遍再读一遍,我想努力体会作者描述的场景跟情绪,可是,我发现我每一个字都读了,但就是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及底下深层的东西。我想这是因为我没有相似的经历,看到那些文字难以引起共鸣。

尽管如此,书中描述的前线士兵如破碎布娃娃一般到处散落的身体,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直观的感受;书中人物对战争正义性的讨论,也是我会想到的问题。

愿永远和平。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三):关于《西线无战事》

阅读这本书只花了三天的时间。

四月初因R.VS.U issue 看完《漫漫长路》后,便打算在今年列一个“战争回忆系列”,此后重读《永别了,武器》,接下来的计划就是《西线无战事》、《五号屠场》、《红色骑兵军》。

或许是《漫漫长路》和《永别了,武器》对我的冲击过于深刻,《西线无战事》整体风格夹在两本之间,读起来让我觉得纠结——它兼顾了《漫漫长路》的残忍化叙事和《永别了,武器》的简明写作技巧(当然,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比起来,仍算不上简洁)。无可置疑的是,雷马克的写作年代远在塞巴斯蒂安•巴里之前,后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前者的启发也无从考证,但雷马克讲故事的技巧、思考的深度和对战争残酷场面的揭露在同时期作者中可谓大胆。这也揭示了他的作品因其坚定的反战立场而被纳粹德国查禁的原因。

雷马克将应召入伍的青年的”浪漫主义理想破碎“诠释得非常独到——

除了卡特牺牲的场景以外,我最为感动的情节是雷马克对“战地音乐”的两次描写:第一次是保罗与俄国战俘的合奏——隔离的铁丝网旁,钢琴与小提琴声声交织——Music is the cure;另一次是保罗在战地医院目睹的瞎了眼睛的音乐家决绝的自尽——“那音乐师伸手抓起餐叉,用尽全力猛戳到自己心脏上,随后又抓起一只鞋,使劲往里敲打……”——The loss of eyesight means the loss of music, which means the loss of everything.

确实如此。陷入狂热战争的失明的世界本就失去了一切。

又及,”西线无战事“的标题似乎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宏大的历史叙述下,每一个个体都有被忽视的可能,就像倒在最后一刻的保罗。

每次看完“战争回忆”系列的一本,总是需要休息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