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书(修订本)(全8册)读后感100字

宋书(修订本)(全8册)读后感100字

《宋书(修订本)(全8册)》是一本由(梁) 沈约 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0元,页数:27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书(修订本)(全8册)》读后感(一):好

好。(1)评论书法。 元王恽《<颜鲁公书谱>序》:“ 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元黄溍《跋荆公帖》:“今观此帖,风神闲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1)评论书法。 元王恽《<颜鲁公书谱>序》:“ 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元黄溍《跋荆公帖》:“今观此帖,风神闲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

《宋书(修订本)(全8册)》读后感(二):好书

这本书很棒,内容丰富,很值得一看!可以提供很多的资料,对我的专业很有用处。尤其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在做资料查阅时,这不失为一本很好的选择。这本书很棒,内容丰富,很值得一看!可以提供很多的资料,对我的专业很有用处。尤其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在做资料查阅时,这不失为一本很好的选择。这本书很棒,内容丰富,很值得一看!可以提供很多的资料,对我的专业很有用处。尤其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在做资料查阅时,这不失为一本很好的选择。这本书很棒,内容丰富,很值得一看!可以提供很多的资料,对我的专业很有用处。尤其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在做资料查阅时,这不失为一本很好的选择。

《宋书(修订本)(全8册)》读后感(三):修訂前言小識

1、宋書

《宋書》一百卷,包括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南朝梁沈約撰。

2、劉宋

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劉裕受禪建宋,改元永初,仍定都建康。

劉宋凡八帝,歷時六十年。至宋順帝昇明三年(479)年,蕭齊代宋,劉宋滅亡。

劉宋之初,西有漢中,東與卑微夾黃河相對,後期疆域退縮至淮河、秦嶺一線,與北魏稱南北對峙局面。

3、劉宋國史

起於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著作郎何承天,後來山謙之、裴松之(未及而卒)、蘇寶生等陸續受诏參與編輯。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徐爰領著作郎,「因何、蘇所述,勒為一史,起自義熙之初,訖于大明之末」,其中臧質、魯爽、王僧達等傳,為孝武帝劉駿親撰。

《隋志》二:《宋書》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泰始三年(467),徐爰爲宋明帝劉彧斥退,劉宋國史修撰隨即停止。

南齊永明五年(487),齊武帝蕭賾命沈約修撰《宋書》。沈約以何承天、徐爰等人舊作為基礎,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完成紀傳七十卷。至永明末應已全部完成。但根據避諱,可能在蕭鸞甚至梁武帝即位後才最終定稿。

4、其它宋書

孫嚴《宋書》六十五卷;王智深《宋紀》三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王琰《宋春秋》二十卷;

鮑衡卿《宋春秋》二十卷。皆亡佚。

5、沈約

(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人,出身世族之家。其祖沈林子,爲劉宋開國功臣,仕至輔國將軍,留心文義,頗有著述。其父沈璞,曾官淮南太守,元嘉三十年(453),以奉迎武陵王劉駿不及時而被誅。其時沈約十三歲,潛逃後逢赦免,篤志好學,晝夜不倦。

宋時官至尚書度支郎,入齊後歷官著作郎、中書郎、尚書左丞、五兵尚書、國子祭酒。梁朝建立,封建昌縣侯,歷官尚書左僕射、尚書令等職。

梁天監十二年(513)卒于官,年七十三,謚曰「隱」。

爲南朝著名詩人、文壇領袖。一生著作頗豐,除《宋書》一百卷外,尚有《晉書》一百十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邇言》十卷、《謚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今僅存《宋書》,明人輯其文集九卷。

6、評價

涉獵廣泛、史料豐富,後世讚譽爲多,但評價也有爭議。

① 篇幅問題

趙翼《廿二史札記》:「凡詔誥、符檄、章表,悉載全文,一字不遺,故不覺卷帙之多也。」「《南史》于宋書大概刪十之三四,以《宋書》所載章表符檄,本多蕪詞也。」

但今天看來,保留了大量原始文獻,如著名的《僑人歸土斷流疏》《禁淫祠詔》《興學校詔》等。

② 史志問題

劉知幾以八志「上括魏朝」爲病。(《史通·斷限》)

晁《志》沿其說,「兼載魏晉,失於限斷」

沈約:「何書自黃初之始,徐志肇義熙之原。今以魏接漢,式遵何氏。

陳《錄》:揆以班馬史體,未足爲疵。」

葉適《習學記言序目》:「至沈約比次漢魏以來,最爲詳悉,唐人取之以補《晉記》,然後歷代故實可得而推。」

顧炎武《日知錄》:「陳壽《三國志》、習鑿齒《漢晉春秋》無志,故沈約《宋志》諸志并前代所闕者補之。」

《四庫提要》:「推原溯本,事有前軌」「約詳其沿革之由,爲大失」。

余嘉錫《辨證》:「若沈約《宋史》,上括魏朝,蓋因《三國》無志,用此補亡,斯誠史氏之良規。」

唐長孺:「不但補闕,亦且溯源。」

————《宋書》八志,篇幅佔全書近半,上溯魏晉,補前史未備。

③ 隱諱問題

承襲徐爰舊史,於晉宋易代之際,多爲劉宋避諱。

e.g.晉恭帝本爲劉裕所逼而遜位,卻稱「禪讓」,並連番推辭方即位,「儼然唐虞揖讓光景,絕不見有逼奪之跡」(《廿二史札記》)

又沈約奉齊武帝蕭賾之命修史,多遵齊武帝旨意。

e.g.袁粲。

涉及宋齊革易之處,多爲蕭齊迴護,對齊高帝蕭道成讚揚備至。

e.g.「其於諸臣之效忠於宋,謀討蕭道成者,概曰反,曰有罪。」「其於道成而爲之助理者,轉謂之起義。」《廿二史札記》

④ 門第

編次多依門第,傳中往往綴列親族,對門閥士族成員普遍多溢美之詞,對少數聲明不佳者也不免曲飾。

7、散佚與編次

宋代,嘉祐末詔館閣校讎,尚多殘脫舛誤,或雜以李延壽《南史》。

e.g.卷四《少帝紀》、卷四六《趙倫之傳》、卷七六《朱脩之宗慤王玄謨傳》,都是後人用《南史》補足的。而卷六二《張敷傳》卷五九《張暢傳》本不闕,卻被補入,導致二者各有兩傳。

書中的篇目,按《志序》所云,以《律曆志》為首。但歷代傳本卻都拆分《律曆志》爲《律志》《曆志》,將分別題作「律上」「曆上」「曆下」。

四庫:出於後人編目,強爲分割,非約原本之舊次。

錢大昕:自孟堅合律、曆爲一志,後之作史者皆因之。休文序例不言更分爲二;則亦固、彪之舊矣。此志三卷,當題『律暦上』,次篇爲『中』,末篇爲『下』。今以首篇爲《律志》,下二篇爲《曆》上、《曆》下,蓋後人妄改,非休文之旨也。

故點校本改之。

8、版本

① 宋代

兩種版本。

《宋書》校刻始於北宋嘉祐年間、治平年間。

嘉祐六年,「詔三館、秘閣校《宋》《齊》《梁》《陳》《後魏》《後周》《北齊》七史,書有不完者訪求之。」(《續通鑒長編》)

三朝本《南齊書》載治平二年勑節文:《宋書》《齊書》《梁書》《陳書》《後魏書》《北齊書》《後周書》,見今國子監並未有印本。宜令三館秘閣見編校書籍官員精加校勘,同與管勾使臣選擇楷書如法書寫板樣,依《唐書》例,逐旋封送杭州開版。

《郡齋讀書志》:治平中,鞏校訂《南齊》《梁》《陳》三書上之,劉恕等上《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中原淪陷,此書幾亡。

南宋

「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爲四川漕,始檄諸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闕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十許卷。最後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焉」

——所謂宋蜀大字本「眉山七史」。

這兩種都沒有流傳下來。

p.s.我們所見《宋書》三朝本,張元濟以爲其中「版心畫分五格者,可定爲蜀中紹興原刊」,但據王國維、趙萬里、尾崎康等人考訂,現存三朝本實爲南宋前期江浙刊本。南宋前期江浙刊本一直沿用到明代中期,李靖多次補休。

e.g.現存數種三朝本《宋書》,分藏於國圖、台北國圖等地,《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前者。

明清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南京國子監刻本、萬曆二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刻本、崇禎七年毛氏汲古閣本、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本、同治十一年(1872)金陵書局本。

明清刊本,迭有修訂,但總體面貌較為一致。

民國

張元濟百衲本搜集數種三朝本《宋書》。

北平圖書館藏六十七卷,據嘉業堂殘本補入二十三卷,另志第四、列傳四十四、五、六,第四十八、九,第五十一、二,第五十九,第溜溜食,以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暨涵芬樓藏元明遞修本合配。

今修訂本以此爲底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