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贫思想》读后感100字

《清贫思想》读后感100字

《清贫思想》是一本由[日]中野孝次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贫思想》读后感(一):若知足,虽贫亦可名为富;有财而多欲,则名之为贫。

“人拥有的越多,心灵的空间就越少。心灵成了物质的奴隶。由此,如果愿过自在舒畅的生活,就必须舍弃物欲。人的心灵一旦从物欲中摆脱出来,会是多么丰饶富足啊。”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除了习惯了工业化的食品、工业化的生活用品之外,人的价值观也被“工业化”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每一段的人生都有被固定的目标。好好学习、考取好学校、找份好工作、找个好的结婚对象、买车买房、在30岁前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生完孩子,再继续为了孩子而拼搏赚钱。

曾经陷入在这样的循环里,每天的关注点都是工作、房子、钱,无心去体会美食美景,无心关注自身的感受,身体无节制地长胖,花很多的钱买了并不适合的衣服和包包。

也想过要断舍离,但一直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的手。后来才知道,光是靠意志力地断并没有用, 而要靠精神上的富足去从物欲中摆脱出来。

直到有一天生活中出现了变故,跳出了这样的循环,才慢慢意识到,物质真的那么重要吗?

现在更希望去关注自身的感受、关注宠物们的快乐、关注植物的生长。从精神层面获取的快乐,比物质上的更丰饶。对物品的追求不再是“流行什么”,而是我真正需要什么,精挑细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物件,并好好地珍惜和使用它。不再有用的物品尽量让它循环,送人或卖掉。

《清贫思想》值得留下,感觉浮躁的时候再取出翻阅,时刻警醒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清贫思想》读后感(二):清贫思想

本书是作者将“清贫思想”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向外国介绍,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以日本的人物逸事、诗词作为材料,而这些材料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呢?作者则在后半部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后半部分作者谈到的现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和现代社会状况,这些与现在的中国是何其的相似。本书内容整体上有些单薄,但它所反映的情况值得我们思考。

PS:里面的俳谐、和歌的意境很美。

摘抄:

月挂天心过贫町——与谢芜村(俳谐)

“月挂天心,是说夜已很深了。独自一人发出响亮的脚步声,走过杳无声息的深夜街道。道路两侧,人们都已闭户入眠。天空中,中秋月清凉,如水一般的月光孤零零地照着大地。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感到对人生悲凉的感叹和无法排遣的寂寥萧索。月光下,一个独自经过深夜后街的人,谁都会沉浸在这种是诗情之中吧。”

由句子到心境,借助荻原朔太郎的评解,我们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芜村的诗境。芜村不是在高高的天上俯视这寂静的“贫町”,他自己就处身于“贫町”(尘俗世界)之中,但他的心却随着天上清澄的月光眺望大地。这就是芜村所说的“离俗”。

鹿近山田庵

呦呦惊我醒

彼亦为我惊?——西行(和歌)

小鹿轻声换叫着走近我住居的草庵,惊醒了沉睡中的我,我大概也惊动它了吧。被惊而使之惊,一个惊字,使住在草庵里的人和山原间的小鹿互相呼应,给人一种轻妙飘逸的感觉。

花开竹篱边

蝶迎花飞去

艳羡复伤情——西行(和歌)

花儿悄然开放在竹篱边上,蝴蝶迎着花儿飞去,那自由自在的情景是多么令人羡慕,但一旦念及它们那短暂的生命,又叫人心里是何等伤感啊!

长夏昼寝

童吹麦笛

惊我清梦

昔日捉迷藏

瞬息掩至

住家旁——西行(和歌)

牧童吹笛,笛声清越尖锐,惊破了西行的清梦。西行望着他们嬉游的身影,童年时的回忆一瞬间历历在目,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清贫思想》读后感(三):只为自己,为自己灵魂的平安而活。

书名唤清贫思想,在书店偶然看到,从扉页看到主旨在引起人们反思这物质过剩的时代下生活的本质,便来了兴趣,细读下来也确实让人惊喜连连。

每一章节,字里行间中如同品茶,将那悠久历史中日本的名士风流之事,徐徐道来,愈品愈香,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不免为之一振,有反思,有惭愧。

古今中外,名士均喜好隐于山野之中,或看淡世俗,或追求贤圣之境,然其中之艰苦却着实让人难以想象,幕府末期的名相松平访问曙览的住处被其家徒四壁所震惊,写下这段话警示子孙:

屋里肮脏不堪,处处似有跳蚤爬出。但是透过这表面的极端贫困,曙览一开言,其风雅之风雅之实顿现,令人羡叹。我虽以万金之身住高楼,食美馔,用无不足,但较之曙览之胸罗万卷,精神上实为赤贫,思之汗颜。此后不仅当咏曙览之歌,亦当学其心之风雅。常涤心灵污秽,以世外花月为友。子孙者亦当谨记。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关于池大雅夫妇的逸闻我也十分喜欢:

大雅尝书淀侯金屏风。使者来致致谢时,由厨房入口起满散废纸书籍,无处可进。将废纸推靠一边,让使者通过。使者致三十金谢礼,大雅谢后,将钱包径置于地。是夜,盗凿边墙而入,带走钱包。次晨,妻玉澜见墙有洞,料窃贼所为,乃问昨日淀侯所给之钱置于何处。大雅毫不讶异,直言置于地上,若无,必为盗者持去。门人来,见此状,问先生为何凿墙,回云:昨夜盗入,带走淀侯所谢金款。门人曰:墙洞不雅,当修补。答云:如此甚佳。时至夏日,可引凉风;夜小解,可不必开门而出矣。

真正的名士便像是这般吧,不禁为他们高洁的品格所折服,以天为盖地为庐,不事权贵贪财富,而往往他们在身故之后才受到人们的尊崇。

“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这类真人的事迹谁能知解,谁能传扬?此非隐德守愚,而是他们本来就已超乎贤愚得失之境。”

带着我们将这些名士之风采遍览之后,作者中野孝次提到了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与往昔物尽其用的思想背道而驰, 人人都被欲望所俘虏,成人小孩无不例外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者。

物质过剩的问题是每个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通病,没有匮乏的资源束缚我们的欲望便制造了成千上万的垃圾,不再以勤俭为美德而去攀比各个方面,小到服装首饰、大到汽车房子,人人以多为好,不停的索取更多,然而却没有人停下来去思考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9岁的弟弟,玩具堆积如山,但每个玩具都只玩几天就会弄坏,便嚷着要新的玩具。后来他开始玩游戏,玩的游戏多了,他也开始要求更多,隔三差五的就喊没意思,新的游戏很快就会被他厌弃而去找更好玩的。

在物质丰富的背后是种种的浪费行为,是毫无节制的索取,是欲望的无穷膨胀,但这种生活却没有为我们带来任何快乐,我们总在为得不到的而痛苦彷徨。

中野孝次说要回归人的本性,就必须重新反省生活的本来意义究竟是什么,那些古代名士为我们做了榜样,我们毕竟无法完全舍弃世俗生活隐士而居,却可以通过适当的节制欲望,而让我们的身心更轻松一些吧。

“只为自己,为自己灵魂的平安而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