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凉山叙事》读后感摘抄

《凉山叙事》读后感摘抄

《凉山叙事》是一本由罗伟章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凉山叙事》读后感(一):脱贫攻坚,一场情感的双向奔赴

放眼历史,我们为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而自豪;放眼现在,我们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全面进步而骄傲。 除了天眼、天宫、蛟龙、墨子等各领域高科技的实力展现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不能不提,那就是惠及所有老百姓的全面脱贫。 为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体脱贫的目标,国家打了一场高难度的脱贫攻坚战。这场和平年代的“战役”同样动人心魄,也同样值得书写和铭记。 四川作家罗伟章用一部《凉山叙事》向我们展示了凉山艰难的脱贫之路。凉山主要是彝族聚居地,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有学者指出日韩以及因纽特人都有可能源出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 书中花了很多篇幅谈及彝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历史文化越悠久,传统保留越牢固,如今的脱贫之路就越艰难。一种民族文化如果不能自我修正,便只有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凉山的落后绝不仅仅是因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所以,扶贫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一个“变”,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结对帮扶的佛山送来了大批有头脑、有担当的扶贫干部,他们用情怀和行动逐渐改变了凉山落后的面貌,也走进了彝族人的心里,为脱贫攻坚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书写了动人的一笔。 真心帮老百姓谋幸福,老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你,这是一场情感的双向奔赴。而用心书写、记录这一历史进程的作家同样值得我们敬重,走进生活、贴近百姓的文字蕞有生命力,也蕞有温度。

《凉山叙事》读后感(二):《凉山叙事》:神秘的彝族

大凉山、彝族这些在我的认知中仅仅是个概念,毫无具体内容可言。《凉山叙事》这本书带我认知了凉山、认知了彝族。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伟章,曾获得人民文学奖、凤凰文学奖等。《凉山叙事》这本书以信札的形式讲述凉山昭觉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描述了彝族人生活的大变化。

《凉山叙事》反映的是脱贫攻坚内容,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改变,更多的改变来自思想、认知、传统、观念等方面。书中对彝族的历史和生活习俗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名为十月太阳历,每月三十六天,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天,还有五天是用来过节的。要知道在古时历法是掌握在天子手中的,彝族有自己的历法,说明可能彝族人当过统治者。有人还从服饰方面找到了证据,彝族日常衣服宽大、装饰用科讲究,宽大便不利于干活,用料多意味着富有。彝族还有自己的文字等。

《凉山叙事》是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书,从书中你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丰富自己的认知。

《凉山叙事》读后感(三):在那遥远的地方

《凉山叙事》这本书的作者罗伟章超级厉害,曾获人民文学奖、凤凰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等多项大奖。著有小说《饥饿百年》《寂静史》等作品,这本书是他两赴凉山,走访了解下所著的一本“凉山百科全书”。

这本书讲述了彝族的历史变迁、文化品性、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他们生活的地方较为偏远,所以行为方式也更加传统,这本书将他们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艰难发展一一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认识了这群可爱的彝族人。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作者的描述给吓到了,他说:“他们是一群传统的人。”有多传统呢?有些人深信自己是奴隶主,而奴隶主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那些他们抓来的人,是他们的个人财产,自己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更有甚者,在1949年以后,还把进凉山工作的汉族工程师和干部抓去放了娃子(奴隶),并且在娃子身上肆意行使“主人的权利”。

还有他们的婚配问题:不是自由恋爱,而是遵循祖制!但令人惊讶地人,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因为千百年来的观念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不容反抗。

说实话,这本书刚开始看得我还是比较压抑的,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呢?直到我读到后面,我才发现,原来,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来,循序渐进,一点点推进。

当我看到他们从一开始所有人都不说汉语,到现在推行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呀,“一村一幼”“一乡一园”真的太让人激动了。思想从娃娃抓起,文明从学前教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冗长的陈述,只有真挚的情感和缓缓地叙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可爱的人,在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