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是一本由[美]艾米•斯图尔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读后感(一):《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艾米斯图尔特

乍看书名还以为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工作者,但本书实际并不是关于任何间谍和革命者的故事,而是关于蚯蚓的故事——阐述不起眼的蚯蚓是如何改造地质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和影响人类生活的。

1.改造地质结构:蚯蚓的生活习性很适合土壤特点,并且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和生命力极强,所以一直在默默地改造着地质结构,并提升着土壤的质量。

2.影响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蚯蚓既影响着地下的微生物系统,也影响着地上的动植物系统。

3.影响人类生活:至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过去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都具有很高的蚯蚓密度,现在蚯蚓则协助着人类进行土壤改造和监测土壤环境,未来还具有很多可深挖的潜力。

最后,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小结:“一个人能用一条吃过国王的蚯蚓来做饵钓鱼,然后把吃过这条蚯蚓的鱼吃入腹中。”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读后感(二):它们既听不见也看不见,却改变着一切

蚯蚓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寡毛纲环节动物。达尔文曾在他的晚年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种当时不被重视甚至被误解为肮脏、令人生厌的生物,提出蚯蚓是可以改变地质、转化土壤,甚至有智慧的人类值得信赖的朋友。他热爱他勤劳谦逊的朋友,面对众多非议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为蚯蚓复名的重任。人类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天才而充满执着信仰的科学家。

尽管由于达尔文等科学家的努力人们早已接受了蚯蚓对土壤有好处的印象,事实上自达尔文时代以来对蚯蚓的研究进展并不多。如今的蚯蚓研究者实验室里堆满了难以分类的蚯蚓标本,看起来更像仍处于19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蚯蚓的研究缺少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更重要的是,其隐秘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取样及统计困难、大部分种类对人工饲养的不适应造成的研究困难。更何况,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种类的蚯蚓在我们研究它之前就已经彻底消失。

站在土地上,脚下不仅仅是土壤的团粒结构,更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而蚯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线虫、细菌、真菌、原生生物,以及螨、蚂蚁、马陆、蝎子、甲虫、鼠妇、跳虫等节肢动物与蚯蚓一起组成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举例来说,一条上食下居的陆正蚓会通过吞食土壤对细菌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陆正蚓的消化道粘液是某些细菌绝好的食物来源,它们大量繁殖后被排出体外;另一些细菌则被消化死亡。这意味着蚯蚓可以通过鼓励植物病原体或这些病原体的天敌大量繁殖,对植物种植产生重要影响。

书中提到的外来蚯蚓对适应了没有蚯蚓存在的森林的破坏、蚓粪肥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蚯蚓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等等也很有趣。

“蚯蚓能改变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它们静静的,在黑暗中,进行着一切。”我们都应该好好看看这个曾被我们忽视,却举足轻重的小小生物。它们既听不见也看不见,一切却在它们的消化道中悄然改变。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读后感(三):长眠之处没有神佛鬼怪,只有蚯蚓。

看这本书之前以为会是带着大量图片资料讲解的自然科学书籍,所以翻开发现居然没有附上任何图片的时候挺失望的,如果作为理论性的自然科学书籍,作者显得有点半吊子,因为这本书并没有很系统地讲解,甚至想到哪说到哪,她太过沉迷于在蚯蚓身上发现新鲜资讯,以至于表述的时候有不管读者是否能听懂的自说自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花园杂记,作者在园艺中认识了这些默默无名的忙碌的工作者,然后去了解去探索,为他们正名。看的过程中让我对蚯蚓一直心生怜爱。“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是为谁而工作呢?人们感情充沛地把他比作兢兢业业的翻土机农业助手,多少带着点傲慢,蚯蚓存在,蚯蚓工作,他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诚如文中提到“是我们在占蚯蚓的便宜。”我很喜欢贯穿全文引述达尔文对蚯蚓的研究,和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达尔文在老年的时候拖着病体残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这些不起眼的生物,并且在对蚯蚓的研究中获得了救赎。在对蚯蚓持续的研究中,他渐渐明白到他死后需要长眠的所在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地狱或者是天堂,而是这块从第一次走路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的大地,和这沉默的大地下热闹的、生生不息的、他投入了大量热爱和时间去研究探索的可爱的工作者们。格物探索使他从未知的恐惧中解脱,唯物让他脚踏实地,死后不过换一种形态,这让他从病痛和对死亡的恐惧中获得平静。死亡作为他研究蚯蚓的最后一个收尾,使他严谨又疯狂的理论有了诗一样的结局。

我们来自大自然,并且身在其中,去认识、探索、创造,最后回归山、海、和沉寂又热闹的土壤里。

我们总会往来处归去。

彩蛋(行间笔记):

*是说每五英亩的土地就会有一百万条蚯蚓呢,那么板块漂移的时候有多少个蚯蚓家庭就此被打散,多少对蚯蚓情侣看对方最后一眼了,两个板块拉开蚯蚓跟拉丝披萨似的……还有掉进海里的。

*想起狮子王里生生不息循环着的生命观,想起所有生物死后都不会彻底消亡,而是化作其他形态继续存在于这个空间中,突然对待死亡产生了一种从容——没有消亡,从未离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突然意识到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多大,人类加速了物种进化进程,并且选择让某个物种朝人类有利的方向去发展,而非自然界定制的“物竞天择”。这样被人类定制的物种会随着人类的兴衰潮起潮落吗?被高度驯化的家犬并不适合野外生存,驯化的肉鸡飞不上天,人类的利己主义细思有点毛骨悚然。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读后感(四):像达尔文一样爱上蚯蚓

当我们在郊野遥望天空,脚踏大地之时,可曾想过在脚掌下不到一平方英寸的土壤中,有着比全市人口还要多很多很多很多倍的生命?

这些生命默默无闻地在土壤中进行各种活动,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其中,蚯蚓应该算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人对动物的关注又何尝不是呢?长相娇憨可爱的大熊猫、金丝猴、猫猫狗狗人人都喜欢,可是蚯蚓呢?人们对蚯蚓的认识大约只是:1、长条形很柔软。2、略恶心。3、会挖土。4、可以拿来钓鱼。

你知道每条蚯蚓身上的斑块都是独一无二的吗?你知道蚯蚓是如何交配繁殖下一代的吗?你知道蚯蚓的再生能力有多强大吗?你知道地球上有长达一米的巨蚯蚓吗?你知道蚯蚓也会阻碍人类活动吗?你可以叫出一只蚯蚓的名字吗?……

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这本《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里找到。如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所说,她并非一个科学家,仅仅是一个喜欢园艺的蚯蚓爱好者。艾米的文章如蚯蚓挖土一样层层深入,从自己的蚯蚓箱开始观察研究,慢慢摸索蚯蚓的真相。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艾米还结识了很多研究蚯蚓的科学家们,他们像蚯蚓一样不被人关注,却乐在其中。他们欣赏蚯蚓的形态、生态作用和种种,他们能看到蚯蚓的伟大与美丽而别人不能。

对艾米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达尔文。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在那个博物学大有可为的时代,达尔文却把晚年都献给了挚爱的蚯蚓,在封笔之作《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里,详细描述了他通过实验观察到的蚯蚓的生态作用。达尔文对蚯蚓的赞美不遗余力,来看看达尔文为蚯蚓提供的头衔:

“使地质巨变、抚平坡地的搬运工。”

“人类值得信赖的朋友。”

“保持土地肥力的守护神。”

达尔文还说:“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生灵像它们一样,虽看似卑微,却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达尔文的晚年,非常享受和心爱的研究对象——蚯蚓的独处时光。他设计了种种有趣的实验来了解蚯蚓的习性,连他的妻子都以看他的实验为乐。

艾米在她的蚯蚓箱里也找到了类似达尔文的乐趣,越是对蚯蚓多了解,就让她越发对蚯蚓肃然起敬。她用平实的语言分享了她所知道的那个真实的、了不起的蚯蚓,希望大众能对蚯蚓刮目相看。书分了十三个章节,每看一个章节就收获了一些新的知识。我喜欢这类“干货”多的书,不浮夸,不无病呻吟,陈述事实又娓娓动人。

所以,你会像艾米和达尔文那样爱上看不见听不见的蚯蚓吗?不妨开卷一读吧。

——原文刊于《新发现》,转载请告知,谢谢~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读后感(五):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科普了什么?

1.分类

生殖孔的位置;体节的数量;刚毛的着生位置;长度和颜色;

进一步鉴定需要用解剖,如下。

最后一对心脏所处的体节;卵巢的位置;砂囊的位置;肾管的位置;

2.找对象和造小孩

蚯蚓的主要择偶标准是对方的体长。

蚯蚓属于雌雄同体,它们有雌雄两套生殖系统。所以交配时腹部紧贴着对方,头部则朝向对方的尾部,让它们的雄性生殖器官与对方的雌性生殖器官对齐。这些生殖器官其实就是些细小的生殖孔,大多在第十二体节附近找到,位于头部与环带之间。大部分蚯蚓有多对雌性生殖孔,交配中的蚯蚓会多次调整姿势,保证都接收到精液。两条蚯蚓会在几个小时后才分开,但它们的卵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受精,精卵会被排入一层由环带分泌的浓稠液内。几天之后,这层黏液最终硬化,蚯蚓向后蠕动,以把这层硬化的黏液从头部褪下来,并顺势将硬壳的两个开口用黏液封住,这便形成了蚯蚓的卵茧。有时候蚯蚓会制作多个卵茧,直到它用完所有的精子储备。每一个卵茧只有不到1.3cm长,而且不会比产卵茧的蚯蚓粗多少。卵茧有点类似柠檬状,颜色多为褐色或土黄色。

3.断蚓重生?

把一条蚯蚓砍断变成两条,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多数情况,是包含了头部的一端或是保留了更多体节的一端存活。

不同种类的蚯蚓再生能力也有区别,陆正蚓再生能力有限,红蚯蚓则能高速再生失去的体节。

蚯蚓从来不会重新长出比它失去体节更多的体节,而能否完全恢复,则与创伤留下的体节数有关。它们甚至能在多次横切后复原。

4.慢慢变老

只要达到性成熟,年轻和年老的蚯蚓看起来一模一样,没有人可以通过形态来判断蚯蚓的年龄。

蚯蚓死后分解的很快,24h内就完全消失。

5.吓死个蚓了

蚯蚓最害怕的是鸟类、鼹鼠、老鼠。

而来自土壤的寄生虫和细菌感染,似乎对他们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有的细菌经过蚯蚓肠道会被消化死亡,另一些则大量繁殖,一举成为土壤中的主要细菌。

6.小伙伴

线虫、细菌、真菌、原生生物这类土壤生物,是蚯蚓肉眼不可见的同伴。它们是蚯蚓重要的食物来源、协作者,而有的时候,是蚯蚓消化道里长途旅行的乘客,有的种类甚至把蚯蚓富含营养物质的肠道作为它们永久的居所。这就是关乎蚯蚓的一个有分量的秘密,一个就连达尔文也没有完全认清的秘密:蚯蚓,远远不是一种细小而脆弱的生灵,事实上,在它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已经算是里面最大的生物了。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它们就是大象它们就是鲸鱼。

7.赞颂千篇

传统优点:疏松翻动土壤,增加土壤氧气含量,平衡细菌群落,消灭有机物,产生肥料。

一些新的应用,如下。

可作为有毒污染物的生物监测物种。它们可以快速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富集在自身组织中,却不至于死去。

降解有毒物质,例如多氯联苯。

有蚯蚓的土壤,同化温室气体甲烷的能力更强。

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固体物质,可利用蚯蚓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肥料。

8.蚓无完蚓

菲律宾巴纳韦高山梯田,在水稻生长季节,梯田会注满水,但在不种水稻的时候,放掉水种其它作物,例如水果、花卉。一些外来蚯蚓到达这片区域,当梯田放掉水之后,它们开始大量繁殖,将梯田钻的千苍百孔,无法蓄水。对于农民只能将梯田全年蓄水,让蚯蚓无可乘之机。

明尼阿波利斯的阔叶林,因为蚯蚓的入侵,导致林下植被、蕨类植物、各种野花慢慢消亡,树木的幼苗也生长艰难。蚯蚓在很短时间内将森林落叶消耗殆尽,这些落叶层可能和水的保持,种子萌发等都有关系。

9.有趣的灵魂

蚯蚓依靠潮湿的皮肤进行呼吸,和人类肺部细胞有点类似。

法国草原生态学家安德烈.沃伊津发现,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还有幼发拉底河谷地区都有着很高的蚯蚓密度。他总结道伟大文明之所以能在那些区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蚯蚓生活在他们土壤之中。

蚯蚓是沉思者,它们仔细琢磨着身边的一切,将这一切翻来覆去,细细探索,并且穿行其中。它们是意志坚定的生物,不紧不慢,却总在行动。

我们对蚯蚓的依赖比蚯蚓对我们的依靠要大得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