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路遥传读后感1000字

路遥传读后感1000字

《路遥传》是一本由厚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页数:3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遥传》读后感(一):一生好了

人物传记能写成这样,算是写透了。

路遥怪不得被那个谁所推崇,所谓文学只是天赋和工具,名利与野心才是人格本质。

最终文学归文学、成就归成就,也逃不过尘归尘土归土。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不免也是个有智无慧甚至剥削侵占别人的人,况且还有一笔极端青春里的人命账。贫穷无罪,但凤凰男真的是一种人格缺陷。

厚厚一本书 煌煌毕生事,总结成《好了歌》最恰:“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路遥传》读后感(二):路遥传

路遥的外形和性格都和我想的不一样,看过之后发现《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他自己经历的影子,比如饥饿、比如学生食堂的饭被大家叫做亚洲、欧洲、非洲,还有穷小子和女知青的故事也是自己生活的映射。没想到路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好强、有思想、无比倔强的人,要成为一个举国闻名的人果然一开始就是不平凡的,早就显露出才气和与众不同。 创作一部小说真是艰难而巨大的工程,先是构思、广泛阅读相关作品,还要阅读所有的相关书籍,比如农业方面的书籍、近十年的报刊。还要实地考察,了解相关角色的具体生活。一点一点的细节在脑中串联,每个开头和结尾,每个环节都要仔细斟酌。一个灵感的出现要在脑中酝酿很久。路遥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一切其他时间都压缩到最短,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一稿过后还有二稿的抄写,一字一字都十分认真。他看书看到食指磨坏,写字写到胳膊抬不起来,每次躺在床上感觉都要死去。任何事业的成就都是不容易的啊。

《路遥传》读后感(三):逐日的夸父

同样是好文章,金庸白天社评,晚上连载,行有余力,挥洒自如,三十多年笔锋犹健,人亦长青,古龙倒也享年不永,可他卖文取乐,得意尽欢,美酒佳人,生前未曾亏待自己丝毫。唯独我的延大学长路遥, 文章千古事也许没错,但人比鸿毛轻就太不对了。关于文字的游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已经是个悲剧,至于慨然赴死,以命相搏,这真的需要吗? 路遥的豪气与坚忍令人感佩,可惜他的生活哲学里没有节制和平衡,看他的身世命运,仿佛一道早有答案的公式推理题目,一个吃尽苦头艰难成长的孩子,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终究未能驱散命运一开始就笼罩在其身上的悲剧气息。看路遥的书固然是一种享受,但成书过程却让人望而生畏,这其中满是立言载道的使命感,是庄严艰辛的劳动,是无数殚精竭虑导致的元气大伤,这哪里还有趣味和兴致的立足之地,在这种境况下能写出一百万个字,已经是个奇迹。 所有作者都难免有劳形伤神的困扰,但有的作者就能发展出一套张弛间歇的技巧,碧波平湖,优游行止,而不是一味的惊涛骇浪,逆流而上。同样农家出身的贾平凹就深谙此道,写字,画画,参禅,当官,一样都没少,再看其作品的数量与高下,也不见得就比路遥差。贾在怀念文章里说路遥是“逐日的夸父”,充分体现了一个省作协主席的深刻洞察和形象思维能力,我觉得这是对路遥最精准的评价。贾平凹大概一直在纳闷,为什么他不能停下来,低头看一看再跑呢,我追的有那么急吗。 “我这十几年,吃的猪狗饭,干的牛马活”,试问一个有志于此的文艺青年看到这样的作家自述,谁还愿斗胆一试,如果山水有相逢,古龙一定会拍拍路遥的肩膀,轻摆两下大头:兄弟,你这又是何必呢。

《路遥传》读后感(四):十二年后再读路遥

忽然发现最近写影评更多,是的,看电影电视剧总是更轻松一些,写下来的个人感想也以标记为主要目的。好久没写书评,因为自己花在阅读的时间少了,阅读的速度慢了,要反省。

《平凡的世界》是上初中的第一天,年轻的女班主任老师推荐我们看的,当时家里条件一般,忘了是借人还是自己存钱买的,十二年后的今天,依稀还记得里面的一些情节,以及当时看完的心境。《路遥传》这本书,是上培训班的时候赠送的。因为喜欢《平凡的世界》,在那之后也读了《人生》,所以就想了解作者路遥。

这本书算是读了很久,因为读的慢,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吸引我,主要是以时间+事情+相关信件为轴线展开路遥的一生。后来读着读着,就为作家那股执着的执拗的劲所钦佩。

此书让我了解到之前不曾知道的路遥,原来作家进行创作也是普通科学实验,前期需要大量的考查研究(在同时我读着电子书《激荡三十年》,里面关于投机倒把,路遥到广州考查,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讲话等同时代的事情相互穿插,更显立体感);原来《平凡的世界》不是一开始就收文学界推崇,是人民群众的喜爱让这部作品更有生命力;原来创作一部长篇小说,需要如此大的毅力——分三部分别到三处连续几个月的专心一致创作,初稿完成后还一字一句修改誊写;还了解到朋友对路遥的各种支持和帮助,路遥对家人朋友的帮助,他不完美的婚姻,对女儿深沉的爱,即时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仍对文学创作不灭的热情……

路遥说过: “作家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或者有了生活,而又不能用深邃的目光洞察它的作品就都将会是无根的草或不结果的花朵。”当然,还有他对黄土地深沉的爱,才孕育出《平凡的世界》。

《路遥传》读后感(五):一种人生和命运的搏击

路遥将足球视为自己最喜爱的运动,并将它比作诗与哲学,认为足球是一种人生与命运的搏击。在我看来,这也许是路遥一生的写照。当你热爱某个事物,你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和它联系起来,足球带有的不服输的精神吸引了路遥。

在厚夫《路遥传》中描写的路遥, 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汉子,是一个现实主义与浪漫情怀并存的作家,是一个爱这黄土地爱的深沉的陕西人,是呕心沥血终成大作的奉献者。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想路遥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他很现实,他懂的那个年代自己想读书想出名不容易,于是他娶了一个北京的知青,他重情义,于是他的朋友真心待他,给他帮助,陪他走过最后艰难困苦的日子,他爱写作,爱到舍生之境,爱到甚至病入膏肓也笔耕不辍。但他不会生活,不会照料自己,自己的弟弟王天乐竟成了他的后勤,无论生活如何节俭,在烟和咖啡上绝不含糊。

然而路遥又是如此有血有肉的人!当我知道一位作家用心血浇灌自己的作品时 ,我才真真切切的体味到《平凡的世界》竟是沉甸甸的,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呐喊着,每个人物都企图与命运搏斗,从而迸发小人物的光彩。青年人真的应该看看这一类的人物传记。当我打开这本书时确实觉得我不能理解那个时代,于是觉得很难有兴趣读下去,但是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察别人的人生,审视自己。

也许你面对各种作业焦头烂额,于是你囫囵吞枣般对付应事,路遥却有那种看一年的小说,参考消息等等只为积累知识的精神,只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长篇小说的精神。

我们缺乏特定时代所赋予的厚重感,于是轻飘飘的,甚至走向浮躁的功利的。对这个世界,我们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专注之心,正如路遥所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把这种精神代入生活之中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