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的读后感大全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的读后感大全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是一本由叶开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读后感(一):不错的诗歌集

在做宣传时说“好”容易,说“最好”怕是很多时候会招人诟病,叶开选编的这套《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之所以敢用“最好”二字,恰是掐住了中国目前中国语文教育的命脉,所以他才敢用“最好”二字。事实上也不负众望,《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来的确是一套非常不错的丛书。在体例和题材上都颇具特色,能够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将不同体裁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行恰当的体现!

以这本诗歌分册(上)为例,分为时间与季节、亲爱的动物们、花树与果实、火车与旅行四个部分,我们从中看出编者的匠心独运的同时,更关键地是可以体会到诗歌的包容性,只要有一颗诗人的心,无物不可入诗,激发读者创作的情怀!就连我才上三年级的女儿清扬,也受此启发即兴创作了几句小诗:

我的生活不是一支水彩笔

只有一种颜色

我的生活是一盒水彩笔

可以绚烂无比

瞧,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诗歌的凝聚力更强,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歌就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存在于世间。那么仅仅只是“二子乘舟,泛泛其景”简单的8个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让人叹为观止的。正是基于诗歌的这一特性,所以编者在选取的每首经典诗歌之后,都会附以切中、简练、富有哲理的评价,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诗歌是一种非常富有理性的文学艺术形式,但是一旦它进入教科书,这种灵性似乎就会极大的打折!这倒不是说教科书会戕害诗歌,关键原因在于学生接触的教科书诗歌的心态是以备考的心态而不是欣赏的心态!不论任何东西,只要和考试挂上钩,其本身原来的特质必定会被人忽略!所以,能脱离开考试,读这样一本诗歌集,自是能够尽情地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在现代,很多时候,我们想读诗,但是却不想花时间和心思去搜集诗歌,或者是偶尔想起某个诗人的几句诗,却难见其全诗,而如今,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无论你多忙,它就在你手边,只要你动动手指,诗情就会扑面而来!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读后感(二):稍稍偏激的矫枉过正也要好于浑浑噩噩的既往不咎

语文病了。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没人来当这个医生。在我们的文化里,质疑权威和传统,被看作是一种病。于是,当这个医生的人,首先是个病人,这是一种文化的悖论,也是勇敢者的宿命。

作为文化圈的知名人士,叶开首先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抗语文”。这是一种对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的挑战,不管他的医术如何,作为一名挺身而出、治病救人的文化医生,我佩服叶开的勇气和胆识。

翻看这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时,我发现这里没有一首古诗。作者把韵律看作一种镣铐似的束缚,认为摆脱了韵律束缚的现代诗才更顺乎时代的发展。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忧,现代诗歌和传统文化越来越远,这种距离感对我们理解我们的文化会造成更大的藩篱。

从鸦片战争开始,有五千年的传统帝国,被卷入了工业社会的巨流之中。之后,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月派”,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诗歌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慢慢地从母体中抽身而出,然后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换上了西装领带。另一方面,我们的世俗社会其实还是支配在传统的道德文化秩序之中,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冲突,在不断上演。由于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碎片化时代的来临,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体诗基本处在绝迹的边缘上。估计90一代对海子、顾城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只有北岛等人还活跃在文坛之上,但诗歌的产量却越来越少了。

作者也意识到了新体诗其实并不容易被大众接受。“语文老师最通常的态度是:读不懂。对强烈的态度是:当代诗歌都是垃圾!最碉堡的态度是:没有押韵算什么诗歌?”其实,这些态度的发生恰恰是因为当代诗歌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和古典传统的那个断层——从古典到当代,需要一种合理的过渡。这种过渡类似于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从严格的格律到稍稍松散;而在内容上,却呈现出一种渐进式的变化。新体诗从五四开始,历经“新月派”,一直到“朦胧诗”其实也是在慢慢探索,不过这种探索还没到开花结果,就戛然而止了。21世纪中国文学界还有拿得出手的诗人吗?还有叫得出名字的诗歌流派吗?

回顾我们百余年在新诗上的努力和进展,叫一个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师读懂现代诗歌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语文教育,和新体诗的努力方向,似乎本来就不是一致的。语文是基础的工具,而现代诗歌更多的是门艺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不过,中国的语文教育确实不叫我们看好。它病了。只是叶开医生开的是一剂猛药,要是真服了下去.......病,不一定真能去了根!

但叶开敢于站出来,说真话,就是英雄。我相信,现代诗和现代语文教育都会找到一个对的方向,一个合适的药方。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读后感(三):诗歌的优美和优雅

文/R郭郭

叶开先生选编的这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 上)》分为四编:“时间与季节”、“亲爱的动物们”、“花数与果实”、“火车与旅行”,每编当中自带序言和后记,使得这四个部分既是独立的整体,又没有脱离书本的主题,实在有趣。作者很细致的把他选编出来的诗歌进行剖析,很详细的进行了“作家简介”、“短评”、“阅读与理解”、“思考”等明晰的环节。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用心良苦。

叶开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写这本书的初衷以及对这本书的深刻解读,我深表认同。这本书的封面斗大的字体写着:“献给所有中学生”,但我固执地认为,这本书适合给所有对诗歌方面匮乏的人群,受益的不能仅仅是中学生群体。看过这本书最精彩的诗篇,应该算是孙毓棠先生写的《宝马》。史诗般的长篇气势恢宏,华丽的辞藻百读不厌,音节顿挫铿锵,架构严谨醇厚。这应该算是现代诗中的精品。

对于诗歌,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只能说看懂了诗歌当中的文字,但没有看明白其中的含义,看完这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 上)》,让我感觉到挖到了金矿,再反思以前看过的一些诗歌,恍然大悟诗歌中的涵义深远。诗歌,也可以算是文学花园中的一颗瑰宝。

现代诗歌当中,目前饱受争议的有“乌青体”和“梨花体”。这类算是“杀马特”类型的诗歌。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诗歌的印象。另类没边不用说,完全让人觉得无厘头的创作方式,虽然本书的作者叶开先生抱着博大宽厚的胸襟接受了这样的诗歌,但我只是个狭隘的小众,貌似还是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现代诗歌”,如果那些真的能够被称为诗歌的话。

我脑袋中对于诗歌的印象,只有五言七言、对仗工整、平仄相对、韵律韵脚……这类的东西根深蒂固。这本书选编的诗歌范围,都是近现代的诗歌,相较于唐诗宋词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桎梏。在形式上面,打破了唐诗宋词的陈规,建立起了新派诗歌的典范。

诗歌的优美,不止于每一行的细腻融合,诗歌的优美,不止于每一节的意境相通,诗歌的优美,不止于每一篇的意义深远。诗歌就似一个缓缓成长的少女,带着她的羞涩,带着她的内敛,带着她的个性,绽放在文学世界当中。可能她不是文学社会中最出色的那个,但她一直是最优雅的那个。举手投足当中,散发着静谧的神秘感,蒙着面纱也不能阻隔她惊世的美艳。

文学一直在寻求创新,诗歌也一样,时代的变迁也造就了新派诗歌,诗歌的变化,不拘泥她的篇幅,不局限她的形式,不桎梏她的思想,但不变的应该是诗歌给予人心境的那种美。婉约平和,娓娓动人。

我很期待叶开先生选编的下一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 下)》。让我在诗歌的世界当中自由翱翔,继续领略那少女的风姿和优雅吧!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读后感(四):诗而无涯

编者没有按照流派和发展史来编写,而是结合实际按照主题和素材来归类。这本书把诗歌按照内容不同分门别类,对于中学生来说,更直观,更易于学习和掌握。不然靠孩子们自己来搜集、整理,再进行分类、体会和对比,那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说这本书还是很实用和实际的。就如本书的序中编者所写,教师或者说是中国式教育,要求学生读透课文,字、词、句、段、章逐一加以揣摩,最后总结出作者都没有想到或者表达不到的东西,额外的加在作品上叫做上升到理论高度,真真是可悲的。

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对古诗、古汉语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这本书侧重了当代诗歌,侧重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确正如编者所说,谁的青春不写诗?只是中学毕业后,大多数人也就逐渐远离了诗人的梦,更现实更实际的东西取代了诗歌在心目中的位置。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刚开始我还觉得本书似乎缺少更深层次的内涵。觉得大概是本书把古诗给剔除了。还希望能把古诗,包括《诗经》、《楚辞》完善进来,觉得这才是精髓,我们不能摒弃的东西。但是现在我完全理解编者的心情了。固有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理念给我们的身上加了太多的禁锢,禁锢了我们曾经流动的思想和灵魂,我们也要学着打破这种禁锢,寻求新的活力,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现代诗。

前几天看了《学诗浅说》,受益匪浅。并不是押韵对仗都是对诗体的束缚,是牢笼是羁绊。而且我们的古典文化丢失得太多了,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来,不然回首来看,我们还剩下什么?这也是我们现在诗歌的现状:越来越衰弱了。失去了培育其繁荣昌盛的土壤和大环境,这是必然的。对于乌青体的解读应该仁者见仁了。他虽然是对人们固有的诗歌理念的一种公开宣战,是对我们传统的固有观念的一种挑战与冒犯,但他能掀起轩然大波就足够了。仔细体会乌青的几首诗,也能从中体会到他的无奈和悲戚。或许我才疏学浅,领略不到深层次的内涵,更上升不到一定的学术水平,所以我也注定成为不了诗人。但是还是要保持或许可以成为诗人的敏锐的神经,和高贵的灵魂。无论是对古诗还是对现代诗歌,都不能一味的批判或者颂扬,避免矫枉过正。现代诗歌也是古诗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古诗歌也是现代诗歌的根基,二者理论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编者在每一首诗歌后面都做了精彩的点评或者阅读与思考,便于我们理解诗人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更容易理解诗的内涵。同时还对诗中的词句进行引申,讲述诗中的引经据典之处。大环境下看待一首诗,更能抓住诗的主旨。不管何时,对诗歌——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敬畏未知的明天。怀着一颗好奇与感恩的心,共同走进这个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的诗歌世界,体会生而自由的魅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感谢编者的一番苦心,让我们得以抛除旧的理念,重新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相信,我可以重新拾起自己的诗歌语言,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这才是编者的目的。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上)》读后感(五):先把诗歌熟悉起来

就像叶开老师在《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中的序所写的那样:“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中国人文生活的坚实基础。”

但你现在要想说个诗歌什么的,一般会让人觉得有点酸。不论是写诗还是出诗,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其实,说起来一点也不奇怪。诗是要讲究感悟的,是要有心情的,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有几个人是用慢节奏在体会生活呢?别说大人,连孩子都觉得亚历山大。

而且,经过历史的发展后,现当代的诗歌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罕物”,不仅刊物越来越少,连课本上也很少见到现当代诗歌。人们普遍觉得诗歌这个东西不容易理解,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觉得不好懂,再加上这两年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得主的内容一个比一个雷人,弄得好多人以为,这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了。

说实话,我自己也很少看现当代的诗歌,觉得很少能见到精品,确实不值得细看。当我看完叶开老师主编的这册《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后,我开始反思,我以前那种观点是不是有待修正。

这本书不是按“诗歌发展的时间段和流派来选择分类的,而是以某些主题、素材来归类”,分为四编:时间与季节、亲爱的动物们、花树与果实、火车与旅行,“这样把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混编在相近的主题下”,目的是为了“方便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阅读”。

这样的分类方法应该说很有创意,没有那种循规蹈矩的感觉,也没有那种系统学习的压抑和沉重感,就是凭感觉把编者喜欢的一些现当代诗人的作品统编在一起,这个主题,就这些,读吧,念吧,欣赏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为了解决读者“看不懂现当代诗歌”的困惑,编者在每首诗的后面附了作者简介和诗歌短评。这些评析或者就诗歌本身进行分析,或者针对某种写作方法进行剖析,或者沿着某个点引申开去,但不管怎样,作者说的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这是这本书和教科书最大的区别。

选编的这些诗中不可避免带有编者的个人喜好,谁拿锄谁定苗嘛。有些诗人大家耳熟能详,有些名字就比较陌生,但不管熟悉也好,陌生也罢,编者都不是每首诗细细抠,详细讲,而是习惯从诗歌整体的意向或者情感来感悟诗歌的魅力。这样就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当诗歌不在单纯地追求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不再无所不至地过度诠释,那么阅读诗歌就会变成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诗歌虽然是生活的高度提炼,但不应一味地拔高和生活,它有自己的固有规律和内在的情感。它既可以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以是社会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这就要看作者怎样把握了。

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每一首诗,你会觉得,诗并没有那么高深,也不那么神秘,它和小说、散文一样,只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描绘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诗歌阅读没有标准答案,不要规定每一首诗都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透彻。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对一首诗的理解是不同的。同样的,诗歌的写作也是如此。你可以写得很阳春白雪,如那些大家的优美意象,生动的辞藻,也可以写得明白如话,如乌青的《对白云的赞美》。我想在诗歌的阅读和写作上,编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里没什么门槛,只要你对诗歌有兴趣,完全可以创新,可以尝试,而不要有任何顾虑。

现当代诗歌不如古代诗歌繁盛,原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熟悉诗歌,继而用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继而慢慢喜欢诗歌。这是繁荣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如果连诗歌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那说什么也是白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