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读后感锦集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读后感锦集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是一本由郁达夫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 平装带函盒图书,本书定价:98.00(全三册),页数:7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一):郁达夫的沉郁与感伤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郁达夫是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其首创自传体小说的写作方式,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浪漫主义流派,与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双峰并峙。

迟子建说:“读到《沉沦》,有点怦怦心跳,好像在一片血光飞溅的战场上,发现了一枝独自芬芳的野菊,美得凄迷,它怎么可以宣泄青春期的我们都会有的坏情绪。那种唯美的堕落,伤感的消沉,立刻俘虏了我。”

郁达夫深受卢梭《忏悔录》的影响,在《沉沦》中以自叙传抒情的形式,真诚地披露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性苦闷,同时解剖造成青年忧郁症的矛盾根源:“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来自弱国的男主,在异国他乡中西文化的浸染之下,他的超我始终无法摆脱自由思想被压抑的本我,逐渐失去理智,沉沦于情欲与劣习。

敏感的男主,最后在无所适从的灵与肉的冲突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我毁灭之路,在虚无之中寻找解脱……

郭沫若:“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春风沉醉的夜晚》是郁达夫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浪漫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与一名17岁烟厂女工之间的真挚友谊,表达他对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传达人性的真善美。

创美工厂出品的《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三册精选套装:《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按照作者创作时间的先后排列,附赠有趣味名人名言贴纸,对做手帐非常有帮助。

这套书的纸质手感丝滑,巴掌大的平装小开本,携带方便。

沈从文:“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郁达夫的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读来令人有些许沉郁与感伤,诚如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钱杏邨所言:“达夫是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二):郁达夫的“沉沦”里,为何会有一股让人觉醒的力量?

1896年,郁达夫出生了,他是幸运的,他出生于浙江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然而,他又是不幸的,他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从此,生活变得窘迫了起来。

然而,生活的磨难却激发了郁达夫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他的小说自成一体,既带着抒情式的感悟,又宣泄着强烈的愤慨。他的第一部小说《沉沦》首创自传体小说形式,通过描写一个随兄长到达日本的年轻人,一边被自己的“忧郁症”困扰整天胡思乱想,一边又总想发愤用功,让自己看起来和身边的“俗物”有所不同。

他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既想融入“俗物”之中与之一体,又抗拒这样的“沉沦”,最后,他把抱怨撒在了“祖国”身上:“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初看这样的小说,会觉得怎么这么丧?但实际上,那正是那个时期青年人的真实现状。中国正在被外来侵略者欺压,中国青年想要奋起反抗,却又总感觉自己没有力量,就在这“胡思乱想”之中,慢慢沉沦。

真实的郁达夫并非如同小说中的“他”一样慢慢沉沦,他通过这样的文字描写来唤醒同胞,不要再陷入这种无意义的纠结之中,无论是亢奋的思想,还是沮丧苦闷的心情都要化成行动,唯有行动起来,才能将祖国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小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引领了一大批爱国青年站了起来。

同时,他的影响力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敌人太清楚郁达夫能给人带来的力量了,1945年,这位年轻的爱国主义作家不幸遇难。

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共三册,每一册收录的小说都代表着郁达夫创作的不同阶段。

第一册《沉沦》:主要收录的是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创作的小说。

第二册《春风沉醉的晚上》:同名小说发表于1924年,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些小误会,最后又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化解了。这个题目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男女之事,然而郁达夫却并没有落入俗套,他抒写的是两个生活于底层的人,更应该相互体谅,相互扶持。或许,这是作家心里真正的春风,唤醒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第三册《过去》:这是作家回国后,真正用文字投入战斗的阶段,其文字风格又呈现另一番面貌。

如今,我们看到许多影视作品里,反映当时的青年都是积极抗日,仿佛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满着斗志和激情。

而实际上,当时大部分人都处于纠结彷徨当中,他们内心极为焦虑和恐慌。正如郁达夫前期的小说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们常常在一种病态中满足自我,内心希望中国迅速好起来,可又感觉到自己无能为力,像个废物一样。

郁达夫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年轻人照见自己的“丑态”,也可以说是当时年轻人的一剂良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经常说,那些经典之作不是因为故事有多精彩,而是真实地表现了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社会现象,以及曾经给那个年代带来的影响力。

而这样的影响力,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依然充满了让人奋进的力量。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三):一百多年前,他就把耽美、小资情调写成了爆款

作为一位知名小说家,他不但在国内有人气,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有许多粉丝,而他的一位女粉丝,在家境困难,有三个儿子却只能供一个去读书的情况下,坚决选择了老三,原因仅是因为三儿子长了一对中国小说家同款的招风耳。

后来,这位老三真的如母亲所愿,也成为了作家,还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老三就是大江健三郎。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还特意来到北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指着前面提到的中国小说家的照片,说自己是因为耳朵像他,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这位中国小说家,就是郁达夫,一百多年前就成名于中国文坛的大V。

但郁达夫这一百年前的大V的小说,除了我们上学时必学的内容,真值得我们再找来细细读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朋友提出来的。当时约见面,我在等他的时候,包里装了一册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册《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中的第一册。我的包有点儿小,装三册是肯定装不下的,但装一册还很轻松,因为这书做得很精巧,单册还没有ipad迷你大。

我将书递过去,指着让他念出书中的句子,他没念完就对我说:我去,这本先给我看看!

我当时指给朋友看的那篇小说,是郁达夫于一九二二年发表在《创造》季刊上的短篇小说《茫茫夜》。

而朋友没念完的那一段是这样的:“迟生听了,在苍白的街灯里,对质夫看了一眼,就把他那纤弱的身体倒在质夫的怀里。质夫觉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质夫是《茫茫夜》的男主角。迟生姓吴,在小说中是一个十九岁上下的纤弱美男子,用小说中的形容:面貌清秀得很,有一双柔美的眼睛,说起话来“幽徐”而婉转。

真人耽改剧被全面叫停的今天,一篇写于一百多年前的小说,竟然有如此情节,估计像朋友一样也被勾起阅读兴趣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实在不敢对郁达夫这样的名人小说,做什么学术性的评价,自有名人名家的各种解说与解读,不过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说《茫茫夜》里的于质夫,是个经典“零余者”,小说中怎样去描写当时社会中的苦闷彷徨知识分子,只怕倒要叫和我一样的普通读者忘而却步了,反倒是郁达夫的原著本身,更具吸引力。

其实被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吸引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一套的装帧,选择了让人看上非常舒服的饱和度不高的莫兰迪色系,真真卡在人们当前的审美点上;另一个则是前阵子刚复习了不少鲁迅作品,然后看到了这样一个对比数字: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三年的总印数都没过万;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三年卖出了两万多。

对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能脱口说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和第一篇小说集分别是什么。没错,前者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后者就是郁达夫的《沉沦》,用著有《郁达夫新论》的许子东老师的说法,五四时期的小说,“正是以这二人截然不同的风貌发端。”

用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中,封面勒口作者介绍中的说法叫:郁达夫开创引领的现代小说浪漫主义流派,与鲁迅引领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双峰并峙,“造就了五四文学灿烂多元的新格局”。

不过这两种介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还是稍显学术了些。反倒是之前提到的对比数字更让人兴趣盎然。从前面的对比数字来看,一百多年前的读者,更喜欢郁达夫的小说。而以我个人重读的感受而言,的普通读者如果再读,大概也是会更喜欢沉郁系的郁达夫。

首先,从行文来看,鲁迅的文字对于今人而言,还是有些绕口的,郁达夫的行文则更像普通话,虽然偶尔也会使用类似侵旦(即凌晨)、夜阴(即夜晚)这样的词汇,但更多字句如果单拿出来,却根本看不出来自一百年前。

比如《怀乡病者》中的这些字句:

“看看白云来往的残春的碧落,听听樱花小片无风飞坠的微声……”

“那钱塘江上的小县城,同欧洲中世纪各封建诸侯的城堡一样,带着了银色灰的白色,躺在流霜似的月华影里。涌了半弓明月,浮着万叠银波……”

怎么样,年代感并不明显吧?而且优美字句中,那浸在骨子里的小资情调,也完全足够打动现在的文学青年,甚至文学中年和老年吧?

而字句,还只是一方面,其实郁达夫出爆款小说,真的不是偶然,除了自身才气之外,他其实对于当时流行元素玩的也很溜!

说郁达夫有好人缘,真不是刻意的吹捧,从他与鲁迅、郭沫若的关系,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蛮糟糕的,郭曾骂鲁是法西斯,鲁更是认定郭是流氓而看不起他。但就是这么不对付的二位,竟然都与郁达夫关系很好。

至于才子之名,郁达夫和《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一样,精通日、德、法、英等多种外文,且古文化的底子深厚。据说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时,就常邀郁达夫来聊天。因此,说郁达夫是学通中西的才子,大概也不为过。

革命烈士之名,真的是之前被忽视的身份,在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封面勒口的作者介绍中看到这四个字时,特意去查了资料,才知道郁达夫在南洋流亡期间,因精通日语曾被在那里打败了英军的日军胁迫作翻译7个月,而他借着翻译的身份暗中救助和保护了许多当地居民,还有国内文化界流亡难友和爱国侨领。最终被识破身份,被日本宪兵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岛。

而爆款文就更不必说了,小说卖得比鲁迅还好,在日本也不乏粉丝就是证明。至于为何他的小说会成为爆款,相想必和前面提到的对于流行元素的把握不无关系。

以郁达夫成名作之一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从整体上来说,其实是借用了古代话本小说落难公子与农家女的爱情故事桥段:落魄的海归才子,在上海成了“海带”,而与烟厂女工陈二妹,一同租住在“猫额大的地方”隔成的两间“房”中,从警惕到相熟,身份的落差与古式爱情的现代装修式改编,都让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魅力,即便现在读来,也仍有余味。

再加上《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样一个让人听起来心生荡漾的爆款好标题,哪怕有标题党的嫌疑,仍不失其爆款特质。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前两册,分别用了郁达夫最著名的《沉沦》与《春风沉醉的晚上》为题,第三册的命名则用了他一篇不如《迟桂花》出名的《过去》为题。

《过去》的篇幅不长,却真情演绎了一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即便至今,也仍有读者群体会喜欢的故事情节。男主想用一张旧船票,登临女主的船,但女主却拒绝了,当她哭着说,“我们的时期过去了”,让人的内心惆怅不已,却又分外难忘。

销量上超过鲁迅小说的《沉沦》,与玩转当时流行元素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以及让人惆怅难忘的《过去》,毫无疑问都是构成郁达夫长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所以你要不要也带上一套单册尺寸精巧,十分便于携带,又装帧颜值在线的《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重温一次现代小说经典,看一看一百多年的耽美与小资情调,是怎样打造出爆款的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