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封家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封家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封家书》是一本由刘志则 / 徐强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封家书》读后感(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这首《一封家书》当年红遍全国大江南北,几乎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远在他乡的子女,对家人的挂念,对故乡的思念。

这次的《一封家书》是一本书,是辑录天下父母与离家子女书信往来故事的孝亲书。是真实感人新情故事的纪实读本,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朴实的言语,去催人泪下。作者刘志则、徐强,他们深情呼唤在外游子拿起手中的笔,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他们倡议以回归家庭和亲情的传统写信方式,为天下子女与天下父母建起沟通与感恩的桥梁。

记不太清是从几岁开始写信,每次给远在他乡的三叔写信时,我也总是拿纸提笔写上几句,因为几年见不了几面,就把想说的话写在信上,不会写的字,常常用图来表示,哈哈。后来上学了,习惯给好友写信,最为期待的就是学校门口的传达室,那里常常摆放着往来信件,同学们需要自己前往去取。再到后来,寻呼机的普及,大家学会了留言,家里座机的安装,大家学会打电话聊天。再到后来人手一部手机,从最初简单的打电话,再后来的短信,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而写信,却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与朋友,聊个天,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与家人呢,与自己的父母呢?让我们来认真回想一下,这一天,我们给父母打过电话吗?几分钟呢?这一周呢,这一个月呢?似乎还不如我们一天和同事或是朋友聊的多吧。不要再说与父母有代沟,不要再说父母不懂我们,那是我们自己没有告诉他们啊,我们不说,他们又如何能懂得呢。就如同我们还小的时候,不会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父母却是能懂得,而现在有时候父母一句还没有说完,我们便常常不耐烦地打断他们。色诺芬曾说“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是啊,这个道理似乎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去关心、关情我们的父母,又能有几人呢?

书中所示的书信,让人看完,忍不住落泪,那些失去后,才晓得,那些失去后,才后悔,我们不要这样,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没有后悔药,世上也没有“可能”“如果”这类。看到文中父母所记录,孩子哪天来电话了,来了几分钟,我的心要碎了,真的,父母可能真的是无聊了,可能是真的太想念孩子了,以至于在他们心中那几分钟是甜蜜无比,是足以记录下来的时刻,对于我们而言却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于是在看到后,我立刻给父母打了电话,只是听到声音,便安心了,我想父母听到孩子的声音也便是这样,

在这个电子通讯发达年代对书信的再次缅怀,促人直视内心情感的感恩书,一本告诉你如何从心灵沟通和精神抚慰开始孝顺父母的行动指南。我们的孝道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孝,直视心灵,面对情感,让我们对家人的感恩、感谢之情,关心之情,写下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一封家书》读后感(二):莫到双亲西辞去,方悔尽孝晚来迟

这一天看《一封家书》哭了N场。已顾不得舞蹈班家长异样的目光,只想痛快的大哭一场。给她们看了书,她们也各个红了眼圈。亲情,永远是心头最深的感动。刚才看微博又看到感人的一幕,禁不住泪流不止。“一段爸爸对女儿的真情告白:你小时候,不敢抱你怕胡渣弄疼你;你长大了,只愿和妈妈交心,我只能在一边呵护你;你成年了,天天盼你电话,只为换一份舒心。弹指间,你就要和身边这个小子走了,但我还没来得及说句爱你。只希望他会比我还疼你。但女儿,我只想你知道我依然会用余下的人生去守护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正如引子里面所写。父母在时,我们总是习惯享受这份不求回报的爱了,等到父母不再了,才悔恨当初忽略掉那么多的爱。辜负了父母的殷殷期待。多少憾事都是因为自己平时忽略了亲情,待到失去时才悔恨终生。是啊,我们常常对朋友称呼“亲爱的”,却对父母这样吝啬,从未如此亲昵的称呼。对于亲情我们忽略了很多。甚至自私的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却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未想过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微信里面朋友发过来的一个链接。三个儿子不管老人,还把老人的房子卖掉了,老人迫不得已,在大儿子家从五楼跳下。我的心情已经出离了愤怒。流着泪的同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着三个畜生的憎恶!俗话说,一个爹养七个儿容易,七个儿养不了一个爹!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到头来却养大了几头畜生!我国教育的缺失越来越严重了,道德沦丧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很多事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世风日下,别再提什么五千年文明了,丢人!

第一章父母的回信仍然是小心翼翼的。让人看了心疼。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是生完孩子,才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一切好的东西都想给孩子。曾经自己不会的或者不擅长的烹饪,居然也做得有声有色。为了孩子,放弃了很多自我,却是无怨无悔。所以现在只要放假,我就会回千里之外的父母家陪父母。虽然妈妈心里很想让我回去,但是从来不主动说回来吧。因为她怕给我增加负担,怕我破费。给他们买的衣服,总是嫌贵,买的补品总是唠叨我们乱花钱。正如第二章里面的父母。总是担心曾经到鬼门关转一圈的儿子的安危。为了儿子,不识字的母亲竟然开始学写字。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每位父母都是超人。

尽管第三章的故事以前在别的媒体看到过,但是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如果时光能倒转,如果作者的母亲还健在,如果……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卖后悔药的。没有如果,假设也只能是幻想而已。莫到尽孝方恨晚,常悔亲情无处觅。第四章父母那个善意的谎言,第五章那善解人意的父母,处处为子女着想。第六章伟大的而又坚强的母爱,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第七章又让我禁不住泪流雨下。我想起了老公的妈妈,我未曾见面的婆婆。老公高中的时候婆婆因癌症去世的。当时老公万念俱灰。他说他那段时间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很庆幸作者的妈妈平安无事。第九章第十章伟大的父爱母爱,把更多的爱都给了别人的孩子。这才是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

十全十美的亲情,感动了我。激起我内心更强烈的对父母的爱。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好好把握时光,去爱我们的父母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爱,不要等!

《一封家书》读后感(三):等不了的爱

捧着手里的《一封家书》,也许是我的泪点太低才看第一页的时候已经泪眼模糊,我不得不放下书,一而再再而三拿起又放下。

记得我第一次给父母写信是读大学的时候到了省城读书,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很想家人,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因为父母没有文化也没有给我回信,自那以后都是打电话没有再写信了。

看着书里的家人你来我往的书信,作为儿女对父母是有愧疚的,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我们越走越远,不仅是地理位置远了,心理的距离也远了。

虽然毕业以后我也回家乡工作了,但是工作经常下乡,天天早出晚归一天也和父母讲不上几句话,小时候是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现在轮到我忙于工作疏忽了父母,不知何时和他们说话要大点声他们才听得清、走路总是很慢、饭菜总是很咸...

记得那段时间爸爸总说自己感冒了浑身不舒服,去诊所开了药、输了液也不见得好,我还劝说他去县医院看看别耽搁了,他嘴上说着好好,但是好久也没有去,直到我可以请假了抽了一天时间专门陪着他去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体检。

当时我不知道那一刻父亲的一只脚已经迈入死神的门槛,父亲检查出疑似肾癌,我们不相信县级医院的检查结果,想去更大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我联系了在省城的同学想请同学帮忙联系医院,谁知道就在联系医院等着排队去检查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变得很不乐观,入院十多天后医生说癌细胞已经扩散了,父亲身体迅速消瘦,他一直强忍着疼痛直到去世都从未喊过一声疼(据说患了癌症的病人最后都是活活疼死的),这个时候他还担心我们会为了他的疼痛伤心难过,在身体感觉稍好一些的时候他还要坚持背一背、抱一抱他的孙女我5个月的女儿。我真恨自己平时没有好好注关注父亲的身体,一直认为他很健康,在我记忆里他一般感冒头疼脑热的时候都没有过,身体也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谁知道原本离自己很遥远的癌症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体里。父亲最终还是被癌症这个恶魔打败了,去了天堂的爸爸应该不会再有疼痛了吧,我却还来不及对父亲说过一句爸爸我爱你!惟愿天堂的您能听见女儿迟来的告白:爸爸愿您在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永远健康快乐,爸爸我爱你!

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直到父亲的突然离世才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父亲走了,母亲一瞬间也变得苍老了许多,母亲余生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好好陪伴母亲,好好孝顺她,做到孝敬,不如做到顺从,生活里的小事听从老人的安排,无论她想怎么做只要对她没有伤害我都同意她的意见,她健康开心了也就是我作为女儿最大的福气。

在外的儿女们有时间多抽空回家陪陪父母,和父母团聚的机会见一次就少一次,确实没有时间就多打几个电话,写几封信回家吧,他们天天盼着你们的电话、书信呢!爱,不要等,尤其是对父母的爱一刻也不能等,他们等不及、他们更等不起,趁着父母健在请帮助他们圆几个梦吧,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吃特色的美味,看远方的风景,即便他们什么也不想做,只要和儿女在一起,哪怕就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吃吃饭父母也是最开心最幸福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