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拉要去非洲》读后感100字

《罗拉要去非洲》读后感100字

《罗拉要去非洲》是一本由(加)安妮·维尔纳夫著作,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拉要去非洲》读后感(一):《罗拉呀去非洲》

DAY 10

罗拉去非洲是一本很有趣的想象书,罗拉因为讨厌自己的三个哥哥,想要去非洲,在她的概念里面,非洲是很远的地方。

如果作为父母的你不了解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那这本书的确是很好的一本参考书。孩子前期一切靠想象,这本书也发挥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公园想象成去非洲的过程。

同时这也是一本情绪绘本,每个人都有情绪,当有情绪的时候,如何排解也是一个需要引导孩子的课题。如何引导孩子,如何舒缓孩子的情绪,以及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又是否知道,当情绪不能快速平复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去“非洲”走一遭呢?

《罗拉要去非洲》读后感(二):生气时,请陪我去“非洲” ——写给每一位爸爸妈妈

罗拉,我想叫她得意小妞。因为她“得意”地高昂着头,端着茶杯走进了故事中。罗拉知道,即使玩具猫掉在地上,也不能失掉淑女必备的优雅。可是,小妞再得意,也难免有失算的时候,她的灾星就是三胞胎哥哥。罗拉刚一进门,就被坏脾气的、讨人厌的、臭烘烘的哥哥给绊倒了!《罗拉要去非洲》的故事,也是从这个大跟头开始的。

罗拉被绊倒后很不高兴,她要去离哥哥最远最远的地方,而且只打包了一些必需品:玩具猫、茶具、她最好的画儿。罗拉出走前跟爸爸妈妈打过招呼,可是她的行为并没有引起爸爸妈妈的重视,得不到安慰的罗拉更生气了,立刻冲出门去。哦,罗拉要去的最远最远的地方是——非洲。呃,没想到,这个“非洲”,居然在家门口的大树上。

罗拉在哥哥那儿受了委屈,又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安慰,心里当然既难过又生气了,于是演化出了“离家出走”的行为。孩子在与同龄或年纪稍大的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受一些委屈,爸爸妈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让受委屈的孩子把事情讲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避免形成自卑、懦弱的心理。此外,爸爸妈妈还要做个正义者,替孩子主持公道,对做错的一方一定要明确提出批评,比如故事里恶作剧的哥哥,发挥成人在孩子眼中的权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虽然爸爸妈妈没有关注罗拉,但是细心的吉尔伯特发现了罗拉的不开心。他耐心地帮罗拉寻找“非洲”,还陪她一起去。吉尔伯特十分懂孩子的心,并且愿意用童心奉陪童趣。在吉尔伯特眼中,罗拉的画儿刚刚好就是去非洲的船票,树上的鸟儿是一条蛇,秋千划过的弧线是通往非洲的航道……正是因为他有童心,才可以和小妞罗拉顺畅地交流,在玩具猫翻译的帮助下向“骆驼”问路,穿过“沙漠”,搭乘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登陆“非洲”岛……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吉尔伯特可真是个大暖男。在他的陪伴下,罗拉终于忘记了今天的烦恼,进入了梦乡。对了,罗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生气的?线索就是罗拉头上的那团怒气,它出现在罗拉被哥哥绊倒后,好长时间都没有消失,直到登陆“非洲”的那一刻,怒气团“砰”地一声,像气球破了一样,不见了!

孩子生气就像这团乱糟糟的怒气,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孩子其实不需要爸爸妈妈真的替他们报仇,需要的只是真诚的理解、认真的倾听、耐心的陪伴,就像吉尔伯特那样。其实,吉尔伯特只不过是带罗拉逛了个公园,就这么简单。

有人说,最美好的落日在非洲。最美的落日下,有最温暖的陪伴。爸爸妈妈:下次,要是你的孩子生气了,你能不能陪他去“非洲”?

《罗拉要去非洲》读后感(三):帮孩子保留“非洲”那块净土

我没有哥哥,但有一个妹妹。妹妹虽不像哥哥那样讨人嫌,可有时也是很麻烦的。比如,不爱干活儿,小嘴吧啦吧啦特能说,不听你的安排什么的。那时候是很想让她消失的。 所以,当我打开《罗拉要去非洲》这本书,看到第一页时,我心里非常能理解罗拉那种想要远离三胞胎哥哥的心情。

当然了,哥哥也好,妹妹也罢,不是你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的。在现有情况下,怎么才能让孩子那种愤愤不平的怒气平复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罗拉在被三个哥哥欺负得满腔怒火时非常想要找个人倾诉。她小小的脑瓜里不知道怎样才能远离三个哥哥。于是,她想出了“非洲”这个地方。在她的心目中,“非洲”是一个很远、很远、非常远的地方。其实,这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安慰和爱抚。

可当她去找父母,宣布自己要远离家人,到非洲去的时候,当歌剧演员的妈妈只提醒她别感冒,当艺术家的爸爸只说别回家太晚。罗拉觉得受到了冷落,没人在乎她。这更坚定了她要去非洲的决心。这时候,非洲就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暖的地方吧。

尽管她收拾好了东西,可却不知道非洲在哪里,怎么才能去非洲。落寞的罗拉只要一个人爬到大树上。这时候,她家的司机吉尔伯特出现了。

吉尔伯特注意到了罗拉的低落情绪,关心地问她在干嘛,为什么要去非洲。当他听了罗拉的理由后,吉尔伯特既没有笑,也没有纠正罗拉关于非洲的概念。他煞有介事地拿出地图,和罗拉一起确定了非洲的位置,好像真的要去非洲一样,然后一本正经地提出,要去非洲,得先坐船,也就是她家的车去。于是,罗拉跟着吉尔伯特向着非洲——离罗拉家不远的公园,出发了。

到达公园后,吉尔伯特引导着罗拉到达了一个假想中的非洲。“别看,树上有一条蛇”,(其实是一只唱歌的小鸟);非洲很远,要走很长的路(其实是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罗拉说迷路了(其实是不想玩了),那就去问问路;问路要去问长颈鹿(其实是一匹马);罗拉带出来的玩具猫碰巧会说长颈鹿的语言;罗拉饿了,吉尔伯特给她买了“鸵鸟蛋口味的蛋奶酥”和“蚱蜢三明治”(其实是两只冰激凌);然后,罗拉宣布离非洲不远了,因为她看到了几只黑猩猩(几个淘气的男孩子,就像罗拉的哥哥一样);吉尔伯特于是带她穿越了沙漠(一个小沙坑),又坐飞机(跷跷板),骑骆驼(电动小鸭子),坐船(游船)到达了非洲。

吉尔伯特宣布,走了这么远的路,非洲到了,可以喝茶了。于是,罗拉拿出她带出来的茶具,和吉尔伯特肩并着肩,坐在湖边看落日,一直到暮色渐浓。

折腾了这么一大圈,罗拉的心情彻底好了。她开始担心哥哥是不是真的会被食人鱼吃掉。吉尔伯特贴心地告诉她,其实,哥哥们很难消化。罗拉放心了。玩了大半天,她累了,想要回家了。吉尔伯特轻轻抱着她回到了家。

看到吉尔伯特温柔抱着小罗拉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带罗拉度过了刚才那一段烦躁的情绪。他了解孩子的小心思,懂得孩子的小心理,及时而正确地疏导着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以纾解,重新快乐起来。吉尔伯特不仅仅是司机,还是小罗拉的好朋友。

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和中国的情况不大相同。比如,这里作为陪伴孩子的大人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司机。面对孩子的“出走”罗拉的父母表现很淡定(因为他们知道会有吉尔伯特照顾她。如果你家没有这么贴心的司机,建议你不要这么大撒把);再有就是吉尔伯特对罗拉的反应,听到孩子要去非洲,他既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无理劝阻,而是顺应孩子的情绪,让她自己慢慢消化,他的陪伴和尊重让罗拉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满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离家出走,想要到“非洲”去的时候,大人要做的是理解和尊重,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保留孩子心中那块可以自由休憩的净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