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拉日记:走进莉露的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罗拉日记:走进莉露的世界》是一本由[法] 巴蒂斯特·查佩隆 著 / [法] 爱洛伊斯·索尔特 绘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拉日记:走进莉露的世界》读后感(一):读完这本书,不想再随便说“我自闭了”

“自闭”这个词现在越来多被用作一个流行语——

上班被老板骂了,“我自闭了”

磕的CP BE了,“我自闭了”

甚至表达不想说话,也可以说“开始自闭”

我们越来越把“自闭”理解为是一种“情绪失落”,或者,一种“高阶”的“社恐”。

但实际上,99%真正了解自闭症的人并不会用这个词来作为情绪的表达,因为“自闭”这个词是被完完全全曲解的。

真正的自闭症相对专业的说法是“孤独症”(autism),它并不是由不良的情绪造成的,而是一种先天的神经发育障碍。大多孩子在36个月之前就可以被确诊,并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而且,这个疾病是不能被治愈的,它是一个一出生就伴随着自闭症儿童的绝症。

所以看完这本《罗拉日记》,我希望我可以不再随意说“自闭”这个词了,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好笑的词语。

在《罗拉日记》这本书里,8岁的女孩罗拉在公园的沙堆里遇见了独自玩耍的女孩莉露。大人们都说莉露很奇怪,但是罗拉却不这么想,她很喜欢莉露的雀斑、莉露的橙色头发,还和莉露一起玩。

她每天都去公园的沙堆里找莉露,感受莉露喜欢的沙子、教莉露打招呼、给莉露准备礼物、和她一起吹泡泡……她一点点努力、一点点靠近、并且默默陪伴和守护。最后,莉露终于可以完整地对她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会一直爱你”。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书中的很多细节让人感觉很真实。比如罗拉与莉露的第一次见面时,莉露对她的打招呼毫无反应。于是罗拉只能用摇晃、摔倒、丢布娃娃,并大喊“扑通”才能吸引莉露的注意。这种转变非常缓慢,但是每次都有一点点好的结果,然后罗拉又继续尝试……作者也似乎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面对这些有点“慢”的小朋友,我们也应该慢下来,慢慢走进他们,慢慢改变他们。

书里还有两个地方我很喜欢:

1、书里只有两次真正意义提到了“自闭症”三个字。

在开头,罗拉说:“这是一个大人才会用的词”,但是,“管它呢”。

到了结尾,罗拉终于有一点明白“自闭症”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觉得,“莉露无形中教会了我很多,比柯冬太太教的还要多。”

在整本书里,“自闭症”的概念始终在被作者弱化。在罗拉的世界里,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自闭症有什么值得提的,反而她觉得莉露很特别、很可爱,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要努力传达给我们的

2、最后莉露虽然可以完整说出对罗拉的喜爱,但是她依然没有叫对她的名字——她喊罗拉“莉拉”。

这既告诉我们,自闭症的症状之一就是对名字(或者指代性的名字)极度不敏感,同时也象征着“自闭症无法完全被治愈、只能被改善”的残酷现实。

但是还好,“莉拉”这个名字仿佛是莉露和罗拉的结合,故事的结局还是非常美好温暖的。

最后,书中还附有交流卡片。由于自闭症患者很难理解我们日常口语中的比喻、开玩笑,因此把想对他们说的话用图片画出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书里也会告诉我们一些其他和自闭症儿童相处的小贴士。

那么,合上这本书之前,我们就按莉露的方式告别吧!

“哇!看完了!见!”

(别忘了要挥挥手哦。)

《罗拉日记:走进莉露的世界》读后感(二):《罗拉日记》:莉露,我会一直爱着来自“星星”的你

近日,网上有一个视频让人动容。幼儿园里,一位小男孩向小朋友们坦然展示着自己的假肢。

孩子们好奇地围着他,小心翼翼地用手触摸,关切地询问着。网友们都点赞这位勇敢的小男孩。

“你只是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可以一起做朋友。”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如此的纯净、友爱和平等。

无独有偶,《罗拉日记》里也讲述了一个温馨又治愈的故事。

公园里,八岁的女孩罗拉遇见了自闭症儿童莉露。在罗拉眼里,莉露长得特别的可爱:橙色的头发、大大的绿眼睛和小雀斑。

但,每次罗拉向莉露打招呼的时候,莉露都没有反应,或者尖叫。

罗拉很疑惑,从莉露妈妈得知,莉露得了“自闭症”。

“管它呢,这只是大人口中的词汇。”罗拉似懂非懂地理解着这个词,一边遵从着自己的内心:“我就是喜欢和莉露一起玩儿,她看起来那么的特别。”

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很巧妙地借用罗拉的观察,告诉了读者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举止。

比如:没有社交能力、不明白字面以外的意思、把东西摆成一条直线,日常活动非常固定……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愿意走近。

罗拉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吸引莉露的注意:在沙堆里摇摆、丢布娃娃、给莉露准备礼物、教莉露和自己打招呼、陪莉露玩吹泡泡游戏……

就这样,罗拉一点点地靠近,一点点地付出自己的爱。

最终,她打开了莉露的紧闭的心门,莉露也学会了叫罗拉的名字,虽然并不准确。

两位小伙伴开心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爱与被爱的温情就这样溢出纸面。

这本书,是作者巴蒂斯特.查佩隆为“独一无二”的妹妹创作的儿童文学,文笔清新又细腻。

他并没有用晦涩的字眼来阐述“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也没有用罗列清单的方式谈治疗方法。

有的只是,在描述罗拉默默地陪伴莉露日常细节里,让读者知道“星星的孩子”只是与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这是差异,并非“怪异”;也让我们进一步体悟了何为尊重、爱、理解和守护。

书里的配图是插画师爱洛伊斯.索尔特所画,色彩鲜艳、可爱烂漫,与故事搭配相得益彰,吸引读者“钻”进故事里。

在《罗拉日记》书尾,作者告诉我们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好方法——使用交流卡片,并给出了卡片使用的小贴士,还附送了多张交流卡片,拿起便能用,超贴心。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星星的孩子”惹人疼。

我们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接纳和陪伴,“星星的孩子”也会如常人一样在某一领域天赋异禀,闪闪发光。

只是,过程中,你记得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耐心和爱可以治愈他们,也会让我们自身收获成长。

《罗拉日记:走进莉露的世界》读后感(三):《罗拉日记》:送给所有“星星的孩子”和想要靠近“星儿”的你

七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他是女儿钢琴老师的儿子,当时只有五岁,皮肤白皙,模样俊俏,一双大眼睛乌黑又有神。

虽然老师坦言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但咋一看根本不觉得他有什么异样。

直到接触的次数多了,才发现他的语言能力远落后于同龄儿童,仅会说简单的短句,而且说话时从来不会直视别人的眼睛。

问他问题时他要么不搭理,要么所答非所问,有时候还会突然情绪失控,大声尖叫,即便家人教会他说“阿姨你好,阿姨再见”,他说起来却像一个复读机。

后来,女儿有幸参与了一些以音乐为媒介,跟自闭症孩子深度连接的公益活动。有一次活动主题是“与星儿共舞”,那时我才知道这些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或“星儿”。

参与活动的琴童们拉起星儿们的手,随着一首又一首钢琴曲翩翩起舞。没有任何排练,无须任何技巧,孩子们只是随着节拍随意地摇摆,一脸的快乐和放松。

那一刻,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星儿,只看到一群沉浸在音乐中的大大小小的孩子。

我渐渐对“自闭症”这个概念了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像来自另一个遥远的星球,终日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孤独世界里。

他们没法与人沟通和建立起关系,喜欢自言自语,喜欢刻板地重复一些行为,症状严重的会大声喊叫,甚至自残等。从目前的医学手段来看,这些患者只能早发现早干预,力争减轻症状,但终身得不到治愈。

世界上第一个自闭症患者确诊于1943年,此后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仅中国就有上千万患者,其中儿童的比率甚高。

由于自闭症患者的适应障碍和社交困难,他们必须有人照顾和陪伴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且成年后很难参与社会工作。

在网上看到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比孩子多活一天。”听起来让人无比的心酸和无奈。事实上,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背后的家庭都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由于社会宣传和普及力度有限,很多人对自闭症知之甚少,不了解就会有认知上的狭隘和偏见,又何谈理解、接纳和帮助?

让人欣喜的是,最近这些年,社会上很多官方的和民间的组织,已经开始关注这个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这些孩子和家庭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抱团取暖。

其实,让广大儿童从小就了解自闭症,正确认识身边的自闭症同龄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助于孩子们以他们特有的童心去理解和关爱身边的人。

为此,1988年出生于法国的巴蒂斯特.查佩隆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儿童小说《罗拉日记》,这本童书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罗拉跟她的自闭症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简单易懂,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阅读。

罗拉8岁,在公园里遇见了自闭症儿童莉露。罗拉很想跟莉露一起玩耍,但是莉露不理不睬,将头发遮住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沙子。罗拉不明白,她怎么像一台断电的机器,也像一袋不会说话的土豆。

当罗拉轻轻地拍了拍莉露的胳膊时,莉露开始大声尖叫,把罗拉吓了一大跳。

后来莉露开始摇晃身体,罗拉也学着她的样子,直到“扑通”一声摔倒在沙子里。罗拉笑嘻嘻地喊了声“扑通”,没想到莉露终于笑了。然后罗拉便重复地摇动身体,再重复地摔倒,重复地喊“扑通”,终于把莉露逗得开心起来。

从此二人经常一起玩,罗拉以孩子特有的童心和纯真,总是能找到让莉露说话和开心的方法。她跟莉露一起抛娃娃,一起玩弹珠,一起在沙堆里打滚,一起读书......莉露紧锁的心门朝罗拉敞开了。

罗拉觉得自己越来越能理解莉露了,理解她的想法,理解她看事物的方式,理解她那个其他人无法轻易走进的世界......

在罗拉的心里,莉露只是一个有点特别的朋友,她说“自闭症”只是大人才喜欢用的字眼。

是啊,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跟普通的孩子有些不一样,这是差异,而不是怪异。

他们往往需要很多次重复才能适应某种行为,而罗拉也在跟莉露的互动中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她一遍又一遍地跟莉露示范和沟通。

所以,耐心、理解、接纳和关爱,是打开自闭症儿童心门的一把钥匙。

当越多的孩子和大人能像罗拉一样,就有越多的“星儿”有机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去交朋友、去长大。

结语:

本书除了温馨的故事和生动的插图外,还附赠多张游戏卡片,并对如何与“星儿”交流写了一些小tips,愿每一个愿意走近“星儿”的小朋友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当然,就像罗拉所说,莉露也无形之中教会她很多东西。

如果你恰好有一个特别的“星儿”朋友,相信你也会有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收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