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系统思考》读后感精选

《系统思考》读后感精选

《系统思考》是一本由丹尼斯·舍伍德 (Dennis Sherwood)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系统思考》读后感(一):内容与书名严重不符

或许是因为这个书名字导致寄予的期望过高,个人觉得这本书本应该是根据培训课程整理出来。书中各个章节都会阐述画逻辑图的重要性,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除了占据大量的文字版面外同时让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感,因为读者选择阅读一定是认定了系统思考的重要性,反复说明重要性却不能给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答案,真的没有意义。

《系统思考》读后感(二):时间延迟

得到听书: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三个原因:一是系统思考能够转变我们单向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二是能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能够看到事物,重要的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三是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存在时间延迟的,系统思考能看清事物之间存在的延迟现象。

其次,系统思考是如何运作的,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还有一个影响性因素,延迟。增强回路不断推动事物发展,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旦回路形成,就会开始不断地增强。而调节回路是一种制约因素,是让系统逐渐趋于稳定的因素,而且二者都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是彼此相互作用的。延迟则是附着在增强回路或调节回路上的一个时间因素,在系统思考的时候必须注意延迟的作用,避免出现调节过头的情况。

最后,如何掌握系统思考。一个有效的工具就是绘制系统循环图。绘制系统循环图包括5个步骤:第1步,准备纸和笔;第2步,找问题;第3步,找原因;第4步,找结果;第5步,找回路。并提醒绘制循环图该注意的关键点是什么,第一,不要使用动词,要使用名词,因为用动词来表述,得到的往往不是系统的结构,更像是在描述一个故事。第二,要注意箭头的方向,箭头方向要

从因指向果,一定不能画反,不然很可能会陷入思考的误区。系统循环图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增强回路,找到可以调节的因素,让增强回路变成调节回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系统思考》读后感(三):这书绝对是分数虚高

豆瓣评分7.5,不信邪的我读了1夜晚又1个白昼。。。

已然阅读过半的我,终于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本书真的不值得读。 首先,《系统思维》脱胎于《第五项修炼》中的系统分析工具,而《第五项修炼》师承于《系统之美》,这个大家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问题在于,梳理介绍的系统分析工具-系统循环图其实并不适合于分析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变量和因素纷繁复杂,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界定的,语言诡诈多变性,变量的罗列和关系分析,这两个就足以难倒绝大多数人了。。。

我甚至觉得豆瓣上面7.5分都是虚高。 我最多给6分。

我只举个例子: 下面图片里的那张系统循环图,明显是有问题的。循环图里的第一个圈圈的动力起效因素并没有分析好,市场份额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怎么能用s和o线同时来表示呢,只有当市场总规模不断的增长,超过了客户满意度增长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跟满意的客户群之间的关系才会是o线。。。

这么明显的错误,作者却没有在例图中展示出因果关系。坦白说我是非常失望的。

但也有可能并不是作者的原因,因为系统分析,图本来就是介于特定的工业领域,用来分析的一种工具。

有共同的知识与背景,有共同的术语理解,框定了这个范围,使用系统分析图去分析系统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世界还是过于纷繁复杂了。。。

《系统思考》读后感(四):系统思维指导下的跃迁实战

最近古典老师新出了一本书叫做《跃迁》,里面提到了系统思考,我看了几遍仍旧搞不清系统思考到底怎么思考,于是找到了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然后我找到了这本《系统思考》。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蛮惊讶的,这本书的创作理念竟然是来自于《第五项修炼》——也是一本听说过很多次,但还没买来看的书。

我在学习《跃迁》的过程中意识到,系统思维是低手和高手很大的一个差距,但如果是只看书中的案例、只学《跃迁》这一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还是过于粗略了,没有具体指导更细致的操作方法。当我阅读《系统思考》时,再加上我最近正在上的其他的课程,刚好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为了你能读懂后续的知识,我先讲解一下前置的概念。

(这篇文章一共三千五百多字,里面肯定有些错误和不足,欢迎大家提意见,尤其是错别字!)

(此段是案例很长,不想看可以跳到结尾看建议和理论!)

最近在学习记忆术,结合系统思考来看,其实记忆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后,通过更复杂的操作方式,实现行动变少,效果变好的结果。如果你不明白这句话没关系,我将用亲身的实践告诉你,让你彻彻底底的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可以做少得多?为什么复杂了又更简单了?

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如何背诵的呢?

首先我们会得到一份“记忆材料”,需要我们去记忆和背诵。比如老师让你“背诵全文”的时候。 接下来,我们就会拿到记忆材料,一遍遍的读,然后合上书本开始背,当我们忘记的时候,就打开书本看一眼继续背。 然后下课了,我们做点儿别的事,上别的课,然后睡一觉到了第二天晨读的时候。 我们翻开书本,试着背诵自己昨天背过的内容,发现忘了一些,我们就继续重复上面的过程进行背诵。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简单的来表示下:

《系统思考》读后感(五):具备全局意识,掌握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丹尼斯·舍伍德曾就读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以及伦敦商学院。他曾以合伙人身份在德勤、普华永道任职12年,后担任高盛的执行总监。

本书思想核心是:如何才能掌握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所谓系统思考,是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是割裂地、局部地、静态地来看待问题,而是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来审视问题。

对于程序员来讲一方面对于技术层面需要具备全局意识,这样我们在设计架构时才能将各个需求链路整合起来,才能够设计出足够扩展和符合业务模型的架构出来。另一方面在我们职业生涯中,不仅仅只有代码,还是需要往更高的level去走,还是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更高层的业务认知、行业认知、人际认知等方面的软能力。所以推荐每个技术从业人员都读一些这本书《系统思考》,与之类似的一本书还有《系统之美》《第五项修炼 :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首先围绕本书内容来说一下为什么需要系统思考?

1. 系统思考能转变我们单向的思维模式,从全局看待问题;

2. 系统思考能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3. 系统思考能看清事物之间存在的延迟现象

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两种回路,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首先回路的意思是一种闭环的因果,比如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由于鸡的数量增加导致蛋多了,还是蛋的数量多了导致鸡的数量增加了?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回路。而在回路当中其实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实体,二是关系。像鸡和蛋就是实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关系。而在关系中又分为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指的是一个实体如果表现出增强,另一个实体也表现出增强的状态,比如鸡多了,蛋就多了,销售量增加了,收入就增加了;而负反馈就是一个实体增强导致另一个实体衰弱。

增强回路意思就是说事物在朝着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比如一棵树木慢慢的扎根,不断的吸取营养,不断的增强自己,慢慢的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增强回路就是不断的推送事物的发展,这个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一旦环路形成就会不断的增强。所以针对回路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我们需要进行调节回路。

没有一个增强回路可以独立存在,在不同时间或是条件下,它都会碰上一些限制因素,而这些限制因素就是调节回路,这个调节回路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机制。做到适当的刹车作用,以防事情发生不可控的变化。

除了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之外,还有一个影响这两种回路的东西,叫做延迟/滞后性,它描述的是当事物在朝着目标前进时,如果存在延迟因素,那么如果人为的过早干预,可能会出现违反预期的现象。就像用冷热混合的热水器洗澡一样,开始流出的水是凉的,如果想用温水,就要调节控制热水的阀门,因为延迟的关系,需要分别多次调节冷热水阀门才能流出温度适合的水,所以我们在系统思考的时候,还必须注意时间延迟的因素,避免出现调节过头的情况。

最后,本书还给出了一个有效的系统思考的工具: 系统循环图/因果循环图(PDCA),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原因和后果之间的作用。

具体分为5个步骤:

第1步:准备工作。准备一张A4纸和笔,选一个较为舒适安静的环境,这些是进行系统思考的基本准备;

第2步:找问题。在纸上写下当前遇到的问题,如果问题经常出现或者越来越严重,说明问题背后有增强回路;相反,一次性的问题背后就没有回路;

第3步:找原因。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即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把问题写在一张纸的中间,在问题周围写上三到五条原因;

第4步:找后果。找出现在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导致的后果;

第5步:找回路。所谓的找回路,就是说思考问题原因与问题导致的后果之间有没有相互连接和闭合的回路,如果有,就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标出,从原因指向结果,如果原因和结果之间是正反馈的关系,在箭头处标记一个加号,如果原因和结果之间是负反馈的关系,在箭头处标记一个减号。

这里有几个注意事项:

1. 不要使用动词,要使用名词,人们更多的喜欢用动词来描述相应的行动,而不是使用一个名词。比如我们使用:“重构服务架构”而不是“提升架构质量”,“优化接口”而不是“降低接口响应时长”。

2. 箭头要是正向的,一定是由原因指向结果,否则会陷入死循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