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精选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精选

《百鬼夜行(全二册)》是一本由[日]鸟山石燕 绘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一):《百鬼夜行》(鸟山石燕 绘)

日本的妖怪文化,陆陆续续看过一些,其中不少来自中国,比如这本中也提到过的玉藻前、风狸、姑获鸟、飞头蛮等,但两地传说的差异还是挺显而易见的。比如风狸,比起《酉阳杂俎》,百鬼夜行里的风狸就失去了风狸杖的设定,外型也变了个样子。 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日本传说中几乎什么都能成精,废弃的布头,战场遗弃的马鞍,旧扫把都能成为精怪,这点跟中国传说中比较喜欢以人为出发点的风俗倒是不太相同,蛮有意思的。 看的是kindle版,排版还好没有大问题,但估计这种插图比较多的书纸质版会更合适。附图基本是鸟山石燕的版本,也在附录中配了其他几位妖怪画家的版本,相对少一些,整体来讲翻着看看挺有意思,大部分是零碎传说,故事本身不是特别完整。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二):《百鬼夜行》个人短评

《百鬼夜行》,[日]鸟山石燕绘,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斩!(鸟山石燕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本书汇集了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全画集》(即《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和《百器徒然袋》),基本上日本现当代有关妖怪的动漫设定无出其右,堪称一代妖怪画大师。要说为什么我对百鬼夜行这么感兴趣,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看的一部漫画《地狱老师》,里边形形色色的妖怪让人大开眼界,后又有《地狱少女》《少年阴阳师》等作品,看到雪女、河童、飞头蛮、玉藻前等角色,满满的熟悉感。有些妖怪蠢萌蠢萌的,十分有趣。妖怪固然可怕,然而不经历不会知道,最可怕的是人心。女人会变成般若,男人会变成阴磨罗,此谓“生成”即是。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三):梧桐树发腥的树汁,甜腻的金黄色玉米,暖烘烘热腾腾的小麦。

书十分精彩。真的好喜欢这种泛神论世界观。

忽然有些庆幸自己的童年在农村度过的,因为接触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晚些,所以在荒郊野外玩耍的时间比较多。 蛇蝎癞蛤蟆,蜈蚣蜘蛛壁虎,金鱼泥鳅黄鳝,水藻莲蓬蜻蜓,蟋蟀蟑螂水蛭,这些小生命全在我身上爬过,河底黑色的淤泥,清晨沾露水的草,梧桐树发腥的树汁,甜腻的金黄色玉米,暖烘烘热腾腾的小麦,几乎全过过我的手。怎么说呢,保持了对大自然原始的感受力吧。 百鬼夜行上下册,这套书匆匆翻了一遍,才知道原来什么东西都能成精。书里记载的种种怪物,好像都能勾引起一些儿时的回忆……能触动心里某个奇怪的角落。 另外,哪本书说的来着,神话传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心理。不由猜想日本人的共同心理是什么,能幻想出这么多妖怪。印象最深的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久了,只要人冷落了它,它就会有怨气,会成精……啊。 像小孩子担心自己的玩具熊被冷落一样,神话传说,妖魔鬼怪,这应该是整个人类的童年期的产物,在理性启蒙思想未普及之前。 好像有些明白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人喜欢神魔小说里,那是在怀念童年啊。这种情节恐怕一辈子也不能抹去 。 好一个幽明不分,人妖共存的世界。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四):人文是永恒的瑰宝

根据井上圆了的《妖怪学讲义》:

“妖怪学之类,先大别为物怪、心怪、理怪之三种,物怪、心怪为假怪,理怪则真怪也。” 其后,井上先生又按照学科将其分为八个部门。

直接拿文字讲义来读确实也有些无趣,总是得看看画,于是这套书就成为一个挺有趣的涨知识媒介。

不过,要想买了不嫌亏,可能确实对日本妖怪和日本文化感兴趣。它更像工具书。对于喜欢神怪故事的人,翻《山海经》都不嫌难读,那么拿这套书当妖怪连环画看就不错,当睡前故事也还行。

书的前几页有浮世绘扫盲,几年前也拿它研究过文化变迁:“天狗传说早先受佛教影响,之后与山岳信仰结合。进入中世后期受到修验道德影响,又与山伏的形象相重合。”

传说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研究人文活动又挺快乐。

大概人文是永恒的瑰宝。

《百鬼夜行(全二册)》读后感(五):探究日本死亡美学背后思想的意义

百鬼图是日本物哀美学表现之一,地理条件上看,地狭人稠资源匮乏,还地震火山海啸等等不断迫使日本人对死亡深刻地思考,他们直面死亡这件事的坦率,这点确实比国人更理性。当然我们忌讳死亡与朱熹"不会生,何谈死"的儒教思想传统有关。 日本"物哀"思想的美学,神道教推崇万“物”有灵,而人的命运漂浮不定,触景生情,不免悲“哀”。物哀进一步升华,从对人的感动、到世相的感动、再到自然的感动,自然轮转人世无常的观念深入人心。 “日本人希望过着清净无尘的生活,犹如盛开的樱花,美丽而凝静”。日本对樱花的追捧,也是其本性对“刹那美”追求的写照。

生命短暂,但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最后犹如樱花一般在巅峰中绚烂的死亡,就能得到永恒的终极意义了。 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树下》中主人公在便在樱花树下发狂而死。

说起日本历史,我们目光多局限于大唐,由此产生中国文化优越感,其实看近代历史能发现许多大和民族骨子里的东西,特别是明治维新前期封建幕府统治走向末端武士道文化衰败,再到全面西化自上而下的改革走向资本主义,二战军国主义盛行战败集体低迷颓败这个急剧动荡思想转变时期,许多日本文豪自杀。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跳河自杀,其偶像芥川龙之介在35岁的雨夜,留下“对将来唯隐隐觉得不安”的遗言,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去世。三岛由纪夫"隐隐感觉"开煤气自杀。 他们对自杀抱有比常人要宽容的心态,认为它可以是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用适当的方法自杀,可以洗刷污名并赢得身后好评,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死亡美学。

比如奥运会开幕舞蹈让人不理解,可以去卸下抵触心理虚心学习。可以从艺术角度切入,理解其过去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挖掘背后的哲学意义。

探索日本死亡美学其背后体现了日本人对人生的意义的思考,这些思考又一脉相承被日本现代人继承,作用于21世纪的日本社会,"高压力的社会使得很多日本青年人备受折磨,越有不少人选择主动结束生命,所以日本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神秘的自杀文化。"其实文化根源——思想存在是由来已久的.

也影响到我们中国,两国观念不同产生许多摩擦,军事上有句话说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邻国日本的思想,也从中吸取一下比较好的思想,才能兼容并包,变得更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