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京华烟云读后感摘抄

京华烟云读后感摘抄

《京华烟云》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6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华烟云》读后感(一):我愿意读这本书

对于这本小说,我仰慕已久,终于在寒假期间腾出时间来品读。 首先,对于这本小说,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我想读下去。倒不是仰慕已久的缘故,一直以来不乏我满心期待,最后看了却大失所望的书。《京华烟云》作为一部小说,可读性高,就已经是一个相当棒的作品了。就我个人的审美观而言,小说,不应当先看寓意,而应当先看情节,情节足够吸引读者去读,这才当算作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这个标准,不应当因为作者是名家还是小写手而改变。很显然,《京华烟云》达到了这一标准,没有令我失望。 其次,小说中的各种描写之处,又是细致与韵味兼具,称其为“当代红楼梦”,实乃名不虚传。林语堂先生对于北京城的描写,直观而又蕴藉地为我们再现了民国时期北京城的风采,令人神往。但这又与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对于北京城的描写不尽相同,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北京城,是一副贵族水墨画,深厚而悠远。 最后,对于其书的时代价值,我不欲多言。想来,我的感觉与主流的评价大底都是相似的此处便不予赘言。

《京华烟云》读后感(二):原来不是电视剧这么回事儿!

18年5月27日读完的。 终于读完了! 跟记忆中小时候看那版电视剧很不一样,电视剧里面貌似把曾荪亚写的很渣,然鹅原著里面姚木兰才是

个神奇的存在吧!!! 喜欢妹妹的老公但是还是嫁给曾荪亚(阔能主要是想跟大嫂一起愉快玩耍顺便轻松hold住公婆掌握全场),出嫁的时候跟自己妹妹说“你的命比我好”(确实感觉林语堂很偏向莫愁从名字到描述就是一个很有福气很无忧的人),到最后西迁了姚木兰还在想到可以与立夫见面,内心升起温热???精神出轨这么牛逼吗???她还在老父亲的帮助下逮了一次老公出轨并原谅了他(虽然他老公是因为觉得自己老婆受了其他男人影响所以有点吃醋于是去出

轨)这家人真的神奇。 前面很不喜欢行文加儿话音,感觉话都喏不抻头。后面又很喜欢他描述的老北

京,上海人,很有趣。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几千年前就有人懂这个道理,还

是很庆幸抗日胜利了。 不管什么时候,最先死的都是底层人民,某

ʌ18

年5月27日读完的。

终于读完了!

跟记忆中小时候看那版电视剧很不一样,电视剧里面貌似把曾荪亚写的很渣,然鹅原著里面姚木兰才是个神奇的存在吧!!!

喜欢妹妹的老公但是还是嫁给曾荪亚(阔能主要是想跟大嫂一起愉快玩耍顺便轻松hold住公婆掌握全场),出嫁的时候跟自己妹妹说“你的命比我好”(确实感觉林语堂很偏向莫愁从名字到描述就是一个很有福气很无忧的人),到最后西迁了姚木兰还在想到可以与立夫见面,内心升起温热???精神出轨这么牛逼吗???她还在老父亲的帮助下逮了一次老公出轨并原谅了他(虽然他老公是因为觉得自己老婆受了其他男人影响所以有点吃醋于是去出轨)这家人真的神奇。

前面很不喜欢行文加儿话音,感觉话都喏不抻头。后面又很喜欢他描述的老北京,上海人,很有趣。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几千年前就有人懂这个道理,还是很庆幸抗日胜利了。

不管什么时候,最先死的都是底层人民,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弱者。

《京华烟云》读后感(三):生活

常常会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但至今仍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为了体验,那那些悲欢离合、美好与痛苦慢慢变成麻木,是不是就要丧失掉活下去的意义?如果是为了理想,但又有多少理想是永恒的,或者说又有多少人真正有愿意追求终生的力量?如果是为了他人,那这种以人为基点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会陷入无尽的被动?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只能从与人交谈、从阅读、从影视作品中寻找答案。从别人的故事中,别人的见解中找自己的路和归途。显然《京华烟云》还没有给到我答案,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许的启迪吧。

看了剧集版《京华烟云》剧情介绍,发现情节早已魔改成另一个故事。这就是所谓的drama吧,只有跌宕起伏,情感纠缠,狗血刺激才能吸引到更多观众的视线。然而书籍中的故事却尽是意料之中,尽是现实的写照,所以才说这本书是“ 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

现实就是这样,没那么多狗血,更多的是平淡与中规中矩。斯如木兰这样的“妙想夫人”不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嫁给了荪亚,不也和封建女子一般相夫教子,不也在面临婚姻的危机时选择了用智慧化解嘛。这些都完全符合时代和成长经历的特性,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总是纠结的自己:不要着急,脚踏实地,体会现在,答案总有一天会出现;或者答案也许没有那么重要。

(跑个题:书中人物我最喜欢姚思安,一个一半仙气,一半人气的人物,活得既潇洒肆意,又务实负责,是个理想型的人物,但是也许只是人间理想,仅存在于书中吧)。

这本书除了情节和人物外,最吸引我的地方当属哲学和现实描述。从前读长篇大多注重情节,现实描写都匆匆略过,但这本书意外地使我放慢了脚步去欣赏那些关于景色、关于建筑、关于风俗、关于哲学的描写。最记忆犹新的当属对北京城的描述和对道家的阐释。让我一个对帝都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不由地萌生了故地重游的性质,萌生了读一读《老子》的想法。

读完书三天后,一丢丢小小的感想。总之吧。是一本愿意买来珍藏和重读的书籍。

《京华烟云》读后感(四):全文

前不久刚看了红楼梦,一直想和红楼梦做一个对比。趁着记忆尤深,先记下来,后面再慢慢补充。

木兰——黛玉/宝钗/湘云/探春。木兰有才情,识甲骨,这点像黛玉,她自己也最喜欢红楼梦里的黛玉。她没能嫁给最喜欢的立夫,而嫁了荪亚,却依旧举案齐眉,善管家,这点像儒家代表的宝钗。她有时候又像个男孩子,不拘小节,颇有湘云的影子。看到哥哥不成器时,她又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像极了探春。集众多女儿的优点于一身,也难怪林语堂会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莫愁——宝钗/袭人。莫愁聪明,但是她从不展现,也不屑于自己的才华并未被外界熟知。她喜欢并善于做家务,是个传统上的贤妻良母。结婚前她给立夫烫衣裳,像极了宝钗对宝玉小心谨慎又不动声色的喜欢。结婚后她也不在乎对方清贫,会极力让对方过的舒适。后面她也知道了姐姐和丈夫微妙的感情,但也处理了很好,并未影响他们的生活。她和红玉走的愈来愈近,会开导她让她不要太聪明,不该读的书不要读太多,就像颦儿说了牡丹亭后宝钗批评她的样子,从此红玉也更加喜欢敬爱她。同时,她对立夫生活起居的伺候,让立夫产生依赖,又如宝玉对袭人的感情。

红玉——黛玉。这个在姚家搬进大观园时对了一句“闲人观伶伶观人”而脱颖而出的才女,正如海棠社夺魁的林妹妹。她寄居在姑母家,瘦弱多病,多愁善感,和阿非两小无猜,吵闹中长大,也互相喜欢。姚家父母碍于她的身体,迟迟未提成亲之时,也让她郁郁寡欢,最终也是因为误会投河而死,和林妹妹一样香消玉殒。

阿非——宝玉。和宝玉一般温柔多情,自小在姐妹的呵护中长大,喜欢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小表妹,但也会和其他可爱的女孩玩。虽出身富家,却没有富家子弟的骄奢淫逸。

体仁——宝玉。虽说是个纨绔子弟,但某些意义上也有宝玉的影子。他在女丫头的侍奉下长大,喜欢和姑娘们玩,讨厌年纪老又脾气大的老妈妈。父亲眼里一直不务正业,母亲却万分疼惜,让他成长为一个一无是处但心地善良的人。没有高低贵贱的意识,和家里的丫鬟产生感情,并在一起了,这与宝玉还有些许不同。最终年少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幼子,与宝玉也相似。

银屏——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同样是风流灵巧的丫鬟,同样和主子产生了感情,同样遭受了主子母亲的厌恶驱赶。不同的是,她为自己争取了,和主子有了实,并生下了儿子,也算为晴雯出了口气。不过最终,都抵不过封建传统的恶势力。

曼娜——李纨。丈夫早夭,在大家庭里孤儿寡母的生活。不过李丸是自己的孩子,最终考取功名,让她也风光了。可她的孩子是抱来的,不过最终也对她极为孝顺。

姚思安——癞头和尚和道士/贾宝玉。他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顺应自然,崇尚“身在福中要享福”,木兰出嫁时花钱就当玩。后面尽完家庭职责后,他要四处游历,让家人不要管他,正如尽完凡尘职责后出家的宝玉,对世间万物都看开了。

曾文璞——贾政。是个正派人物,但也是传统封建的代表,对新事物尤为抵触,却在环境的变幻中不得不接受新事物。

姚母——王夫人/王熙凤。是姚家的掌家人,爱自己的儿子,憎恨勾引儿子的丫头,想尽一切办法驱赶,像极了让人讨厌的王夫人。在银屏和儿子死后,因为心怀愧疚老是恶鬼上身,就像机关算尽后老是见鬼的凤姐。

曾老太太——贾母。受众人拥戴,也享尽一切荣华富贵。疼爱子孙,正如大观园里的贾母。不过,她的睿智没有像贾母一样有施展的机会。

桂姐——平儿。都是姨太太般的存在,都有不俗的情商,始终清楚自己的位置,小心谨慎的生存,没有和正室争风吃醋,和正室同进退,替她管家,也对曾家尽职尽责,因贤良获得家人的敬佩和尊重。

暗香——香菱。身世凄惨,自小被卖,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像极了浮沉里的香菱。但是单纯善良,虚心好学,也算遇到了贵人。最终都从丫鬟变成了主子,虽说丈夫都是先有一个不如意的媳妇。

牛素云——夏金桂。同样是富家女儿,同样的嚣张跋扈,但是素云的婆家更厉害,所以没有让她完全破坏。丈夫被她弄得不想回家,她就开始和其他男人勾结,最终被休。

牛怀喻——贾珍。铁打的纨绔子弟,一味地骄奢淫逸,欺压百姓,玩弄女子,最终也被惩罚。

锦儿——莺儿。她是木兰贴心的好帮手,从姚家到增加,她一直追随,正如与宝钗不离不弃的莺儿。

甜妹——紫娟。她是红玉的好丫头,在红玉生病时为她操心奔波,为她的长远考虑,在看到阿非和其他女孩玩的时候为她怨恨,正如一心一意想着黛玉的紫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