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历元年读后感摘抄

爱历元年读后感摘抄

《爱历元年》是一本由王跃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历元年》读后感(一):三个故事会上的故事攒一起

图书馆借的书,出差半天看了。以前不觉得王跃文写的这么差,现在看完真的觉得不行。

整本书相当散乱,完全可以当做三个故事会上的故事来看。开头写的还用点心,后面越来越胡编了,人物转折莫名其妙,编到最后以知音体拉倒。

这年头写长篇、看长篇的人都越来越少,也难怪质量不行了。

《爱历元年》读后感(二):一念为佛,一念为魔------爱历元年随想

爱情中,男女间,一时喜欢,美好的心情充盈,主人公恋爱时、出轨时都有这种美好的描写;一时厌恶,又觉得爱人如同路人。结婚后的孙离好像就是这种感觉。夫妻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分分合合,离离散散。

最后回归家庭时,忽然觉得男人老了,有白发了,爱人又变成了亲人。相依一生,坎坎坷坷。感觉写的好真实啊。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啊”。大概也就是这种爱情转念间的变化。前一时刻还是如意郎君,转眼就成路人。毫无感情的一条狗。

其实,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性格感情的不确定性和多边性,才有了这纷繁世界。

《爱历元年》读后感(三):繁华落尽之爱转了一圈

总体上感觉还不错,值得看一看。但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之处,应该是我小说看的多了的缘故。

看了封面的推广语,作者想要借这本书想要探讨表述的很多,也努力在做,但事与愿违,还是不够深刻。

整篇小说给我的感觉作者总是在以某一个角色的第一视角讲故事,而不是以一个作者的角度再说故事。这样就导致虽然有些细节很不错,但细节总不够丰满。无论是喜子去上海读研究生以后对她没有过多的描述还是孙离和喜子各自出轨以后,都没有对对方进行细节性的描述,根本不知道出轨的时候对方的感觉,让人感觉他俩之间完全没有感情。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有察觉,也可能是双方都在故意掩饰,装作不知道,这个只是我的揣测。

还有作者的伏笔埋得的也太明显,没太大的惊喜,顶多算一个前后呼应。

我最欣赏的是前半部分,在高中时候,喜子去上海读研究生前那一段时间,也是他们最美好的一段时间。中间一部分是过渡,作者也写的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作者着力写的后一部分,也是他们迷失醒悟的一部分,越想写好反而越写不好。

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平淡,孙离和喜子之间太平淡了,就像他们从来没有过激情一样。

《爱历元年》读后感(四):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刻画,有的只是平常人的爱——朴实的爱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爱情小说,而细细读来,却是一部反映从人青年到中年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以及爱情的变化的小说。小说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朴实动人的叙述,让人感到温情和平静,如一股温泉潺潺的流过心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小说了,在繁华浮躁的城市空间,能够让自己的精神情绪静下来,放松疲劳的身躯,感受书中字里行间朴实温情的描写,思考人生不同阶段的意义。

书的一开始从主人公青年时光开始,讲述了他们的爱情开始,但是对他们的恋爱过程,没有太多的笔墨,正如很多人的恋爱结婚一样,平实。而作者更多的时候是在给我们讲述的是结婚后的生活琐事,夫妻间的矛盾——对事业发展方向的分歧,生活习惯的差异,还有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出轨!

作者在对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已经埋下了他们出轨的种子——精神的出轨,伴随着精神的出轨带来的是夫妻两在精神和生活方面的越走越远,作者用许多的事情描述自然凸显了夫妻间的距离拉大,没有一点的矫揉造作,事实上,他们的爱情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情,这是每一段婚姻必将经历的阶段,所不同的是他们夫妻两讲精神世界的出轨变成了现实的出轨,我想夫妻两是在寻求消失的爱情,那种充满激情的感觉。

结局是平淡而温情的,没有我预想中彼此拆穿,也没有婚姻破裂,有的只是曾经的爱情变味了浓浓的亲情,那些出轨的经历只是变成了一些记忆。爱历元年,也许作者想要表现的就是爱,从两性的爱再到亲情的爱,这个爱字陪他们走过物质生活贫乏的青年时代,越过了彼此出轨的中年时代,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这或许就是许多白头偕老的夫妻的一个缩影,这才是真正的爱,平实而又温情!

《爱历元年》读后感(五):早知道我就拿买书的钱去买一杯咖啡了

好的小说呈现地应该有优美的语言,灵动的人物,应该有美好的人说着美丽的话。衡量美的尺度应该是自然大方,不做作,也不流俗。《爱历元年》显然离这种优美,有很远的距离。

王跃文应该是有驾驭语言的实力的,至少在《大清相国》里,他半文半白的古风古韵也称得上简练雅致,但笔端回归到日常生活,就变得十分寡淡。

厚厚的小说,连串的人物,居然陷入了相似的平淡。喜子、孙离、谢湘安、李樵,这交叉的情感也丝毫不感人,这应该归功于王老师的语言呈现效果。中年男女各自出轨后,对情人讲的那些话,肉麻又做作,看得人心理不适。让我想起了差不多同时出版的严歌苓的《老师好美》,书中女老师和高中生恋人的短信对话比这更恶心。不禁想问,难道写通俗小说的中年作家们,就非要把情感表达地这么戏剧化,让中年男女一热恋就变成三流诗人?

书中呈现的都是司空见惯的故事,只有零星情节上,比如毫不犹豫捐肾,比如反对把人间惨剧搬上新闻,人物的态度作风看起来还比较舒服。而譬如得癌症、抱错儿子更是连韩剧都不屑于用的梗了。一定要得了癌症后才开始感悟生命珍贵,一定要经历了婚外感情的挫败后才回归家庭的温暖,这些安排真让人哑然失笑啊!

夫妻二人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各自出轨,享受一番后又默契地回归家庭,又回到了年轻时约定好的“爱历元年”,重头开始。啊,你告诉我生活就是这样?是,我相信生活中不乏其例,但你用这么长的篇幅,也写了这么啰嗦的旁枝末节,来告诉我们一些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里,绝对不会有一千个笨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