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锦集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锦集

《所有的名字》是一本由(葡)若泽·萨拉马戈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一):侦探 谋杀

这其实是部侦探小说,有没有人同意我?

案件,追寻,巧合,不计其数。

只是侦探完全不如赫克里克·波罗,或者贝克街的那位住户。而且,智商低、神经脆弱、易疲倦。

凶手,那位高高在上的人,极强逻辑,有条理,无可挑剔的耐心,整理性,爱干净,混合生死序列,也许忽略的外貌足以进一步证明。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二):所有的名字

读完后完全没有读其他小说的那种畅快感,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萨拉马戈的小说似乎都避免给主人公起名字,要么是职能要么是人生的角色(那个医生,那个小女孩的爸爸……)在本书只有一个名字:若泽先生~助理书记员。

通过若泽先生从寻找那个意外出现的那个陌生女人开始就用与天花板对话的魔幻形式将人彻底的表达。默默地来到这个世界,默默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去了解去探索,名人有大小报为他们记录生活,那么普通人呢?难道普通人不应当被重视,不应当被记录铭记,就如同他所传递的当我们按照名字寻找时,以为寻找的是一个人,但其实寻找的是一群人,所有的人……

我们的大多数就像飘过的云彩,没有留下任何经过的痕迹,就算变成雨也无法打湿地面。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三):寻找

她说她一生的主题是寻找,然后提到这本让她印象深刻的书,我就找来看。还像很多年前一样,我会一个人一遍又一遍的看她的文章,直到她停更,我依然对她抱有我心底的幻想的形象。不羁的丰足,还有肆意的慵懒。虽然我开始意识到,现实而具体的人的概念,但是我还是不愿意丢弃那个形象,远远的凝视。这本书里有跳脱因果的寻找,我不知道她的寻找是不是这种。若泽违抗传统,走向危险,丢弃自己,这里有着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找到她”。意义在毫无目的的过程中产生,并变得逐渐坚硬而有了形状。这个行为是对生命讽刺但也是一种致敬,在生死的屋子里,打开一扇门也关上一扇门的动作之间我们在做些什么?不是所有的寻找都要有意义,也不是所有的意义都能在一开始得到肯定,但是寻找的阿里阿德涅之线一直在我们内心的迷宫里,等着哪天,一张卡片的牵扯。我们继而否认记忆,对经验视而不见,心甘情愿走入迷宫,被迷宫内的种种所困扰和吞噬。自我无法确认意义,只有在一切被另一个人看到,以及我知道你看到的那一刻,我们才能如释重负。所以我甘愿成为违规行为的同谋,因为希望在对抗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希望成为别人意义的见证者,也渴望有人能在某一天,在我惊觉ta在那里的那一刻,让我所有的行动蜕落黄沙,从地下升起。然后我就可以说,哦,原来这就是我的意义。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四):一个布满隐喻的迷宫,一部挑战想象力的佳作

在这本书中,除了“若泽先生”,其他所有的角色再次变成了仅代表个人身份的符号,助理书记员,注册官,底楼右边的老太太……一如“失明症”中的医生、戴眼罩姑娘……“复明症”中的总理,内政部长,警督……

作者多次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登记总局亡者档案存放处的曲径幽深,为了避免迷路,甚至需要用到“阿里阿德涅之线”。为什么会迷路,生者与死者资料区的隔离,恰恰也是生与死的隔离。墓园中调换号牌的牧羊人说,没什么比为陌生人哭泣更能表示尊敬的了。

雨夜潜入学校,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若泽先生做出如此自讨苦吃的疯狂举动。主人公没有如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后般的英雄幻想,在他所有看似见不得光的搜寻过程中,更多的是战战兢兢以及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此作者更是多次用到虚拟将来时的叙述方式,在把可能出现的种种漏洞一一补上的同时,也反映出若泽先生一路走来的胆战心惊。尤其是背负着巨大心理负担并怀有一定罪恶感的若泽先生在病中面对医生、护士、注册官等人时如惊弓之鸟般的敏感、惊慌、焦虑,包括辗转反侧中的呓语,让人仿佛看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影子。

从对生者的固执追寻,到对死者的执着探求。

一个个违背原则挑战固有制度的举动,也在逐步打破生与死的隔离。死亡并不等于消亡,只是另一种存在形态。一个人,可以是所有人;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是所有的名字。

《所有的名字》读后感(五):生命是所有的名字

《所有的名字》是一本很好看也很难读的小说。我在2018年粗读过一次,最近进行了二次阅读,好像并没有完全读懂,但多少能够对其中一些隐喻有更新的理解。

其主干是一个寻找陌生人的故事,在叙述中又不断向别处伸出枝丫,探讨关于时间、意义、记忆、观念、生命、存在等诸多问题,比他更为著名的另一本小说《失明症漫记》显得松散和驳杂不少,这是难读的主要来源;次要来源则是萨拉马戈对标点的使用以及段落的划分——仅用逗号、分号和句号,每一个段落都塞得满满当当,直逼托尔斯泰。

主人公若泽先生是民事登记总局的助理书记员,住在与总局直接相连的一间员工宿舍里,他五十来岁,单身且无朋友。若泽唯一的爱好是收藏名人信息。除了制作剪报之外,他还利用空间之便,在晚上潜入局里偷名人的出生登记卡,抄录上面的官方信息。

一次偶然,他不小心将一个陌生女子的出生登记卡一同拿了出来。在与自己的思想以及天花板进行了长篇大论的争辩之后,若泽先生开始根据卡片上的简单信息,寻找这位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而言都毫无存在痕迹的陌生女子的下落。为着这“无意义”的寻找,若泽打破了过去的种种行为习惯:伪造官方文件,对人撒谎,趁夜潜入学校,在墓地度过一晚,翘班……直至最后走向登记总局死者文件区的黑暗中,去销毁她的死亡证明。

最后这一冒犯登记总局规定以及严格等级制度的举动,却是登记总局注册官所支持的。而在小说的开头处,这位注册官还是一个冷眼的监督者,只在乎下属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冷漠地叫着若泽先生的名字,为患有恐高症的他下达爬上梯子去找一份文件的命令。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命名和分类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快的方法,然而命名和分类的过程中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简化与压缩。当我们抛弃一切模糊和混乱时,也就等于紧抓住名字而放弃了本质。

小说中的若泽先生一点点打破原本不容含糊的秩序,做出一个个不可解释的决定,恢复了由数字所概括的小人物丰盈的生命历程。他没有找到陌生女子为何自杀的蛛丝马迹;但却发现一位牧羊人喜欢将坟墓上的数字立牌随意交换位置,使尚未立碑的逝者之间相互混淆;同时还促使登记总局将死者与生者的区域不再截然分开。

总之,生命不是几个特定的名字,而是所有的名字。所有的名字相互联结,不断流动,构成一个无法命名的集合,或曰“共同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