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透析童年读后感100字

透析童年读后感100字

《透析童年》是一本由王树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透析童年》读后感(一):寻找生命的连结

看过了太多的育儿书,对育儿书也挑剔起来,这本《透析童年》却非常不同,孙瑞雪在序言中也有提到,如果说其他育儿书是在“技法”上下功夫的话,那么这本书是让我们从更深层次的来自生命的连结的层面下功夫,讲述的是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等深层次方面的问题。

正是孩子入园季,我们家孩子也即将要上幼儿园了,当初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和身边的小婴儿一样,只知道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幸好我在恰当的时候一直努力学习如何做父母,而看着身边的很多父母从来没想过如何当父母的问题,延续着他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把孩子交给老人,我总是感叹,有时候跟他们说,也会遭到反对。但是我欣慰的是,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是否尊重孩子的生命成长规律,引导孩子成长,已经能够通过孩子的行为看出来了。而当我看到《透析童年》中很多让人心酸的案例,作者也总能分析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不恰当的教育,真是希望更多的父母在当了父母之后学习如何当父母,而不要自以为是,或者不以为然。

作者通过六个章节来阐述自己对养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满足孩子的渴望,给孩子建立归属感;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放下你的期待,学会认同你的孩子;连结孩子的生命力,体验生命之爱……这几个章节中多次提到“生命”,这是一个比较宏大的词语,作者是如何精心编织属于“生命”的故事呢?首先是把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来看待,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生命成长规律,而我们父母需要付出的是爱和安全感,而我们大人因为心灵中缺乏温暖、喜悦、安全与满足,出现了爱无力,我们需要做的是自我成长,以及给予孩子做够的爱。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身、心、灵成长体系,虽然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这个体系对于自己是否合适,是有有用,但我还是赞叹作者在这方面持续的努力,也可能已经引领很多个家庭和孩子在成长中找到了生命的连结,让他们的生命不再枯萎,而是丰盈起来。

《透析童年》读后感(二):透析你的童年为孩子更好的童年

《透析童年》的上架建议是:家庭教育,不过我读的感觉却更偏向于心灵灵修,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小孩子,其实书里有些东西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我一直相信,其实每个成年人内在也是一个小孩子。“透析”这个词会比“分析”更加的人性化,毕竟每个人的童年也是不一样的。王树在书里告诉我们,只有丰盈自己的生命才能传递给下一代最大的安全感。很多人通过透析自己的童年,找回了那个童年受伤的自己,当自己和自己终于面对面的时候,才有可能看到自己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我时常在这样的书里,反刍自己,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愤怒。有那么一段时间,充满了要当妈的焦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不够好,就像书里写的那些追求完美的母亲,总是害怕心理分析那种家庭排序会重新演绎到下一代的生命中去。实际上大可不必,时间久了,自己要调节自己,与其说接受一个陌生的生命并且对他负起责任,倒不如说,先接受自己,先对自己已经成年的生命负起责任。上一代的父母,由于教育理念方面的缺陷,很多东西已经很难更改,如果成年之后的你,还是沉浸在一种创伤中无法自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很小的时候,也一直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为大人的情绪而迁怒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资格拥有一些正面的情绪,幸福的感觉。当王树也在书里探讨众多家长回溯的路,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那种害怕被抛弃的感觉那种不确定的不安全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我们需要给孩子什么呢?当你缺失的时候,是否能丰富的给予自己的孩子?这大概也是很多家长所必须面对的难题吧。爱有很多种,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以爱之名的伤害的存在。忽视,诋毁以及指责,对自身价值的低估带来的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这些,我们真的学习了心理学就一定能在自己的生活中避免吗?

灵修或者家庭教育的书籍无法根本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但是却提供了一个看清自己的契机,只要你认真思考并且想要去和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面对面。你孩子的童年和你的童年总是存在着某种奇特的联结,在孩子真正到来这个世界之前,需要做的时,看清楚自己的童年,也许无法避免一些错误,但是至少在犯错之后知道错误为何。一边给予爱,一边治愈爱。我相信,那个小生命,也会带给每位父母不同的感悟,更真实,也会希望自己更好。

《透析童年》读后感(三):窥视自己的童年

童年,永远是自己心里那道坎。或许美好,或许邪恶。孙瑞雪告诉你,要“打碎自己的童年。”肯.威尔伯在谈到“转化”这种人自我进化的过程时候说:转化,需要探索自我,深入观察自我,掐紧自我的脖子,直到窒息而死。转化不是一种信仰,而还要信仰者死亡;不是诠释这个世界,而是要转化这个世界;不是找到慰藉,而是要在死亡的彼岸找到永恒。

《透析童年-探寻成人和孩子生命的内在连接》是一本关于成人的书,透过孩子你去窥视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这是我的观点。只不过本书中,一方面在发现儿童的成长,另外一个方面,他在了解儿童的哪些方面不顺,造成成人未来世界的哪些不适当的障碍。编辑这样推荐本书:教育,从父母自己的心灵成长开始,一部帮助无数父母走出困境的开创之作,引领父母与孩子协同成长。

成长,不仅仅是对儿童而言,相信这个词汇将越来越多地针对成人。当越来越多的成人,内在有了成长的愿望的时候,他可能需要这本书作为一个支持,使他在打碎的时候,在痛苦的时候,发现曾经有人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将是一个安慰!

关于作者,我们看看她的经历就知道,其实是一个成人的大孩子,好朋友。1995 年:同孙瑞雪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爱和自由”国际学校;2000 年:创立了孙瑞雪教育机构重要的教育研究、教学培训、家庭培训、教育咨询单位——北京心智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北京孙瑞雪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这也是王树从儿童心理教育研究正式转向成人心理研究与辅导的起点。

2004年:开始接受国际萨提亚学院、国际NLP心理课程专业培训,并根据多年的儿童心理研究,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课程,陆续设计了关于成人心理调适、家庭心理调适以及儿童心智成长辅导的实操性课程

多年以来,都在探究我们的童年,这种探究形成了这本《透析童年-探寻成人和孩子生命的内在连接》。王树指出:为了孩子,大人们需要走上一条探索自我生命成长的旅程,回到每个新生命的出发地。我想,实际上,每个阅读本书的读者,都会去窥探自己的童年吧,试图来连接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从而在成长中感知这个,进而更好的转化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童年原有那种初衷的美好想法吧!

《透析童年》读后感(四):怎么才是爱孩子

怎么才是爱孩子

王树不愧是“爱和自由”教育精神的实践者,在《透析童年:探寻成人和孩子生命的内在连结(第二版)》(下称《透析童年》)的开篇即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细读王树的《透析童年》,又一次被“爱和自由”深深的吸引,又一次被“爱和自由”深深的感染。《透析童年》是一本视角新颖的家教书,是一本朴实和促人思考的家教书。

作者从探讨自我内在世界的形成起步,对儿童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一如“爱和自由”教育精神提出者孙瑞雪所言,“《透析童年》将使父母获得巨大的心灵支持和帮助。快乐的童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真爱孩子,就给孩子幸福的童年。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

王树认为,“儿童的安全感(及幸福感,笔者注)恰恰来自于父母,从生存到身体再到心理,每一部分的安全感都与自己的父母紧密的连结。”那些童年时代比较快乐的人,成年后往往对自己的工作都比较满意用心,而且有着更多的爱好和更丰富的社会生活,这类人也更少患上精神类的疾病。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6.28~1778.7.2)在经典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描述在童年时被尽力保持天性的12岁的爱弥儿时说,“爱弥儿12岁以后,进入了成熟的童年阶段。然而他不是牺牲了童年的快乐才达到他目前的完美状态的。恰恰相反,完美和快乐是齐头并进的。他获得了他这个年纪可能的理性,但他同时也享尽了自然所允许的快乐和自由。即使他这时偶然遭受了致命伤害,摧毁了我们在他身上所种的希望的花朵,那我们也不会为他的生命和为他的死而悲叹,我们也不会因为想到我们曾经使他遭受过的痛苦而悔恨。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至少,他享受了他美好的童年,我们并没有剥夺大自然赋予他的任何东西。”

儿童生命的美,在于他们拥有生命中最为美好的感受,并可以完全的表达出来。倾听孩子情绪是我们家庭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一个重要手段,孩子需要我们的爱,渴望父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心灵。正如王树在书中所言,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坦诚和真实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感受到、理解到对方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生命的美感和连结。”如果有这样一颗宁静和接纳的心,生命与生命的连结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爱,也在“连结”中付诸行动了。

《透析童年》读后感(五):愿你的童年满是温暖

有天晚上,小家伙大晚上闹腾得厉害,翻来覆去怎么也不睡,那几天本就心情极差,烦得不行时,在他屁股上狠狠拍了一巴掌,一下就哇哇大哭,事后很是懊悔。我想,很多父母都有失控的时候吧,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轻微的也许不至于构成孩子童年的阴影,而情节严重的就成了孩子永恒的创伤。

《透析童年》就是给像我这样的妈妈准备的吧,一边想要做个好妈妈,一边多少会有点力不从心。王树是多年的儿童教育工作者,也是较早将“爱与自由”理念引入中国的尝试者,全书围绕“连结”这个话题,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展开,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怎样进行心灵的对话,怎样给予孩子需要的爱。

通常地,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侧面反映着父母的个性特点,最糟糕的情形是把大人的价值体系和标准强加给孩子,从而扼杀掉孩子的天性。王树倡导的方式是尊重孩子的自我,培养孩子的兴趣,无条件的接纳,鼓励和信任。满满都是正能量的词,于父母而言,却是挑战。父母本身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给予孩子健康的爱,所以在陪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成长一样重要,父母同样需要发现自我,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而获得正确爱的能力。个人觉得这是本书较大的亮点。

怎么说,对于全书的评价,只能说一般,可能跟我的阅读习惯有关,较为理性,重逻辑和数字,对煽情的文字不敏感,甚至是反感的。我认同作者关于“爱和自由”、“心灵对话”、“尊重自我”等等诸如此类的理念,但不喜欢她过于感性的用词,所举案例或者说故事中用单字的称呼也很不习惯。也许从心理治疗师的角度,这更容易深入人生,遗憾的是,我难以接受。所以,非常讨厌每一章开头部分的“在宇宙之光中诞生”,我引用一段:

“男人,用白色长袍包裹着健壮的身体,悠闲地躺在树下的摇床上。女人,被如海水般的兰缎包裹着柔软的身体,优雅而宁静地编织着。孩子,被光围绕着,一身洁白,让你永远想不到的黑。”

不知道其他读者会有怎样感觉,我着实是非常不喜这种风格。

童年是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吧,于我而言,童年中一些破碎的记忆片段,一直影响着以后的生命,那些创伤是永不能磨灭的印记。因着这些记忆,我曾一度不想要小孩,可如今他还是到来了,对于他的期望,并不是说以后要多成功,有多大成就,我只是希望他在任何时候回忆起童年,都能感觉到爱意和温暖,而不是像我一般,除了温暖,还有着伤痛的痕迹。

读这本书,只是想在妈妈这个角色上,能做得更好。幸好,还是有所收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