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锦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锦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是一本由Lawrence J. Cohen, Ph.D.著作,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书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老外写的东西就是牛x。

我在豆瓣上分享了几章本书的部分内容,漫画的方式,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你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吗(6)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0824195/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二):会玩儿是一种能力

1.了解情绪的作用,焦虑和紧张也有它的好处。帮助人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2.遇见一条狗,拔腿就跑,逃开后说吓死了。人天生先启动“本能反应—情绪脑”,然后“理智思考—理性脑”赶到。

3.安全系统的顺序:觉察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接出警报。

4.亲密,联接,安抚,接纳,包容,尊重,共情,陪伴,轻推,游戏。

5.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了解身体反应和花样放松方式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三):焦虑会传染

共情+轻推的方式帮助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我很赞同且深有体会。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琢磨焦虑的感觉,感受自己的焦虑,不知道焦虑会不会遗传,但我相信焦虑一定是会传染的,每一个焦虑的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焦虑的照看人,或爸爸妈妈或影响孩子日常生活的老人。当然每一个孩子都天生有自己的气质类型,抑郁质的孩子大概更容易产生焦虑,但后天的教养也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父母一方性格敏感都会在养育孩子的各种细节中体现,有些是我们自己都发觉不了的,想要扭转孩子的焦虑状态,首先反观一下自己,用解放了的自己去影响孩子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力》提供了各种通过游戏方式放松的方法,不妨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寻找共情带来的喜悦和久违的亲切感。你会发现原来我的孩子没有我想象那么“不听话”,也没有那么胆小恐惧。而自己好像也放松了很多,不会再和孩子较劲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四):游戏是一种语言,相对于抽象的语言,是与孩子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

科恩博士的游戏力II,与《游戏力I》一脉相承,我都很喜欢,之前还推荐过他同别人合著的关于儿童社交的书《朋友还是敌人》和《妈妈,他们欺负我》,都很有启发。尤其是四月份还有机会参加了他的线下工作坊,跟他本人有了近距离接触,简直要被他的个人魅力暖化了!本人非常温暖,温和接纳而且有童心,简直是一个理想父亲的原型啊,完全被他征服。

《游戏力II》主要讲的是“轻推”,看的时候刚好红豆小朋友也处于特别焦虑的状态(因为我上个月确实很忙陪伴时间很有限),我也顺着书的脉络重新梳理了一下如何处理孩子的焦虑,当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时候,书本的内容就更鲜活了。这部分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展开讲讲的。

很喜欢科恩博士在书的一开始讲的“第二只小鸡”的故事,这其实是儿童心理学理论中“社交参照”的形象化表示,当孩子看到家长很淡定的时候,他会调整自己的预期,原来让他焦虑的事儿可能就不那么焦虑了。

其实在科恩博士看来(当然他说的很有道理),游戏是一种语言,相对于抽象的语言,是与孩子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在保持接纳与觉察的基础之上,运用孩子的语言与他进行沟通,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儿。而且,书中的很多游戏都简单实用有创意,想要在跟孩子沟通和游戏上更进一步的爸妈可不要错过了,而且这些游戏还能帮助孩子扩大舒适区,走出焦虑,简直是一举多得了。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读后感(五):我有一个焦虑娃

如果说《游戏力I》重在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结,这本《游戏力II》就是旨在帮助焦虑的孩子战胜焦虑。我的女儿今年两岁半了,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焦虑宝宝。听到敲门声会狂奔大哭,拒绝与任何不熟悉的人交流,拒绝尝试任何体育活动,到哪里都要拉着大人的手,只在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玩耍,在人多的环境会表现出极度紧张……我作为主要养育者总是尽可能对她的焦虑表现予以接纳和陪伴,但不见有大的好转,读完这本书,我茅塞顿开。原来解开焦虑的钥匙就是——共情。

没错, 本书虽然用了大幅介绍各种游戏,但科恩从头至尾都在强调“共情”。看见孩子的焦虑,肯定他的焦虑存在,并表示接纳,最后才是支持。是支持,不是鼓励。作为一个很早就接触了PET的妈妈,我对共情这个词并不陌生。回想起与女儿相处的日子,是不是完全做到了与她共情?当然不是。我也常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对孩子表示出不耐烦,然后通过读书、反思、沉淀,一次次鼓励自己做的再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科恩提出了安全系统理论,他把孩子遇到危险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我的理解是,任何游戏都可以围绕着这四个点展开,比如说在察觉危险阶段,父母可以夸大危险的征兆,夸大察觉的方式,或者由孩子来扮演危险。但任何游戏都要在共情的基础上展开。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临界点,父母要准确判断出孩子焦虑的临界点,然后帮助孩子一点点把临界点提高。科恩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与五感有关的小技巧,比如观想、呼吸等,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