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锦集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锦集

《成才主道是家庭》是一本由李建勋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一):辅导班多了不是好事,妞妞加油

为了让妞妞学习好,我给她报了好多辅导班。

但效果总不怎么好。付出的金钱不说,光精力的付出就让人疲惫。

看了书中的观点:“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过程,还伴随着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让我豁然开朗。很赞。

下一步我应该着力抓孩子的学习动力以及情感、意志等问题,同时狠抓学习方法的引导。

希望妞妞争取和书中的姐姐一样优秀!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二):摘录心得

◎、作为父母,即便身处贫穷和卑微,但是只要勇于学习,不懈努力,注重自己行为的重塑和传递,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富有和尊贵的人。

◎、构筑孩子的未来,首先应从父母的行为塑造和改变开始。

◎、家长们要始终明白,赏识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专心致志是儿童开展学习活动最重要的习惯或品质要求。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的身体,也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性格和个性,还会让孩子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帮助孩子寻找意志力,培养意志力,保持意志力。

内心的坚强、毛病的克服、行为的改变……都可以从中获得。

◎、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方法。

◎、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过程,还伴随着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活动。

书中第四部分中的“喊口号激励法”有点意思!类似于传销的洗脑手段。不过要孩子转变观念、扭转习惯、改变行为,确实需要超常手段。我也试试看。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三):家庭的确是孩子成才的主导因素

困惑中无意得到这本书,思路豁然开朗。佩服作者在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用心良苦,惭愧自己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疏懒和糊涂。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孩子肯定不会是这样子,我也会少伤很多神。

书中有些内容让思想深受震动,例如:

人类社会的事物,当然离不开人性的法则。脱离了人性,它必定会是扭曲的、虚伪的,即便在一定时期内有市场,也永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教育确实应该沿着人性的轨迹行走和展开。

“在儿童教育领域,外因主导内犹。孩子如一张白纸,家长、老师在上面描绘什么就会是什么。“构筑孩子的未来,首先从父母的行为塑造和改变开始。”

让孩子多保持一点野性,保持一份天性,就可能多保持一些创造力。我们的民族为什么缺少创造力?作家长的、作教师的,都应该反思。

“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当有‘利’和‘害’的设置与实施。具体通俗来讲,就是要舞动好赏识奖励和批评处罚两根指挥棒”

……

《成才主道是家庭》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家教秘笈。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四):从人性的本质出发谈教育

人类社会的事物,当然离不开人性的法则。脱离了人性,它必定会是扭曲的、虚伪的,即便在一定时期内有市场,也永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读到《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成才记录》中第二部分时,作者提出“趋利避害也是教育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的观点让我觉得十分深刻。它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确实应该沿着人性的轨迹行走和展开。

因此,我对之后作者提出的:“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当有‘利’和‘害’的设置与实施。具体通俗来讲,就是要舞动好赏识奖励和批评处罚两根指挥棒”的做法十分认同。

不是吗?我们就是在“利”和“害”的牵引中生活的,也是在整个社会、周边环境特别是父母的赏识奖励和批评处罚中成长的。

在这一部分余下来的文字,我们除了找到许多具体、实在的操作方法,依然能发现作者秉承人性施教的痕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赞赏”,“要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自己任意支配的物体,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对孩子的种种赏识方法,都应当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兴奋点”,“一个人的心灵和个性发展,离不开自由。只有在没有压制、没有约束的环境中,心灵才会在自己喜好的征程中自如地行走、徘徊、停留、选择,寻找归属,获得满足和快乐”。

从人性出发,这是一本好书的标志之一。

《成才主道是家庭》读后感(五):给你一面镜子(转载自教育博士黄耀红)

黄耀红

《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养记录》(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6月版)是作者在女儿考入北京大学后,写下的一本他与孩子共同成长18年的家教手记。建勋先生在女儿培养过程中所体现的细致与温暖、优雅和智慧,以及他对父爱的理解与表达,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为人之父的种种惭愧与不安,照见了我在培养孩子时的浮于浅表和自以为是。

与众多的家长一样,我们有了错而不自知。当孩子正处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是不是忽视了太多的细节?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我们是不是以“别人家的孩子”给他们以成长的重压?当孩子内心迷茫、情绪起伏时,我们是不是总从“我们那时”的苦难与辉煌开始劝导?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我们是不是以亲情和爱的名义居高而临下,理直而气壮?我们不是和孩子携手并肩,而是不自觉地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执意于功利世界的一切法则,将社会、生活、就业、谋生的种种困惑过早地让孩子背负,凭着血缘赋予的权威去改造所有的纯真与柔嫩。

这本成长手记里,没有一句高深莫测的理论,有的只是默默的行动。作者给孩子写诗、留纸条、发短信、写信;他们一家三口坐在灯下开家庭会议;他鼓励并督促孩子晨跑,写励志日记……这些细微与笃定的付出,注定他女儿被北大与香港大学同时录取并非奇迹。即便女儿不曾入读名校,这一切也都足以令我们重新思考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发出的疑问:今天,我们到底怎样做父亲?

给你一面镜子,父亲们在这里照见自己,也照见了当下的教育。多少年了,我们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越来越窄,越来越浅,越来越功利。我们以为教育就是学校,就是名师与名校,就是考试、分数与名次。我们聚焦学校,而忽略家庭;聚焦成绩,而忽略成长;聚焦内因,而忽略外因;聚焦成功,而忽略幸福;聚焦今天,而忽略明日。我们被功利滚滚的社会裹挟,又反过来裹挟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教育的镜子,我们都在这里看见孩子与自己。若推而广之,中国教育亦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茶余饭后,我们没少抱怨社会的问题,我们期待公民社会的民主、文明、自由、法制、博爱,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梦想与期待无不取决于今日教育的奠基,关乎学校,亦关乎家庭。好公民来自好孩子,好孩子来自好家庭,好家庭缔构好社会。我们用心培育自己的孩子,不只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更能恒久地影响家风与传统。此刻,想起梁启超,他作为近代第一公民,其子女个个成才;想起曾国藩,他作为一代大儒,其子嗣族人亦是成就卓然。他们在建立国之事功的同时,也创造了家的辉煌。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编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