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冲突与悬念》的读后感大全

《冲突与悬念》的读后感大全

《冲突与悬念》是一本由詹姆斯·斯科特·贝尔 (James Scott Bell)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冲突与悬念》读后感(一):小说的核心

写小说,为了什么,经典,意义,传世。没错。

但这个世界,普通小说到处都是,好小说也能常见,传世小说,就难了。

先写本好小说吧。

好小说至少掌握两个技巧。

一是冲突,热闹。大街上人来人往,你不会停留。如果有吵架呢,如果有打架呢。你总要看两眼吧。如果电视上一个家庭和谐地坐着,看着,不说话。你会换台,但电视上两个人正在大吵大闹呢。一男一女, 为什么?这就是冲突。小说需要冲突。我们这个世界在冲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二是悬疑。让你看下去。如果你知道一部电影的结局,你不会去看。如果你看到了尸体,你想知道是谁杀了他。在我们的交谈中, 一句就不告诉你,让你会难受。

你想知道。

作者就是知道你想知道,所以用技巧吊着你,好玩。

的确,这本书提供了答案。

《冲突与悬念》读后感(二):好故事的成功秘诀

对于小说而言,文笔虽然重要,但远不如散文和随笔般至关重要。文笔的好坏,也只是起到了一个相对辅助的作用。只要故事好,文笔好自然是锦上添花,但是故事不好的话,也没人会冲着你的好文笔勉强看下去。说的残酷一些,好文笔是可以令好故事锦上添花的,但是如果故事本身不够好,好文笔也不可能直接起到妙手回春的奇效。毕竟,在一部小说中,文笔从来只是外在的载体,故事的本身才是实质的核心。

冲突与悬念,——直白点说,就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故事脉络。是成为一个好故事的要素,却从来不会是核心。一个博人眼球的好的故事,一个快餐时代的成功的故事,除了最基本的架构之外,大概也就是靠着这两点来抓人眼球了。本书旨在为读者剖析,能够让人移不开眼的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怎样塑造而成的。当然,消费者的口味总是多种多样的。有喜欢这种刺激的,就有喜欢平和的;有喜欢费脑子边看边想的,就有喜欢不用费脑子去想的;有喜欢故事情节曲折一点的,就有喜欢故事情节简单些的……当然,后者我们切不必去管它。单看前者。

说起来,建议在看此书之前,先看那本同系列的《故事工程》。《故事工程》要更基础一些,讲述的是故事本身的基本构造,是如何开始讲述一个属于你的故事的基本要素,将之进行分解剖析。而这本《冲突与悬念》,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具体的阐述了,是如何让一个故事、好的故事,变得成功的。如果说,那本书的作者是在教你怎样构筑一个故事,就如同是建筑工人构筑一栋房屋,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块按部就班就能获得成功;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教你怎样在这栋素胚的房屋上进行装点,使之增光添彩。掌控了高潮与伏笔的节奏,才是一部小说获得成功的关键。

判断是否是有天赋的作者,差别也就在于此了。有的作者,他虽然不知道写出好故事的要素,只是凭借着本能写作,但依旧能写一本火一本。这实在是让我等天赋平平,又很希望在写作这条路上获得成功的人,看着不免是羡慕嫉妒恨的!不过,即便是先天不足,但只要是不放弃,天长日久的写下来总也是可以勤能补拙的。相信通过这些写作类的指导书,和大量的练习习作,我们早晚也有一天能够轻巧的写出疏于我们自己的好故事,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

《冲突与悬念》读后感(三):吸引读者继续看的是什么?

最近刚读完一本600多页的小说《真相》,若埃尔•迪克将作家创作一本书的过程融于一桩悬案的线索之中,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他对情节发展和节奏的巧妙把握,每次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又抛下另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加之先前的铺陈,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我却也越来越疑惑,及至最后他将一个个片段串联起来,我才终于看到了真相。作为一本长篇小说,作者小心翼翼地不让读者猜到事实真相,将谜底成功留到了最后,不啻为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是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完全陷入了作者布置的陷阱中。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看了《冲突与悬念》,很有拨云见日之感,让我得以跳出读者的窠臼,来重审前者的写作技巧。乍一眼看到题目时,两者似乎是雷同的东西,但其实大有分别。冲突是指人物角色将要面临死亡的可能性,这种死亡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或是职场死亡,一言以蔽之,是对人物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危险。悬念则始终留有疑问,吸引读者不断往下阅读。冲突中可以有无数悬念,在我看来,冲突更多是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成长,悬念则立足于情节,推动读者阅读的催化剂。《真相》之所以充满吸引力,就是因其悬念设置的精巧,非诱得读者看到最后才明了真相。

这本创意写作书虽是集中探讨如何让小说富有张力,但其中包含的写作技巧与整个创作过程相比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作者对冲突基础的理解,他提出了LOCK四要素,即主角(Lead)、目标(Objective)、正面对抗(Confrontation)、精彩结尾(Knock-out),这其实不仅包含了冲突的场景编排,也是整个小说的主题和立意。从基础到结构,从视角到场景,从手法到风格,作者分享了不少精妙的见解与小窍门,让人茅塞顿开。作者开篇就列出了一个成功小说的等式,冲突+情节+悬念=情感上令人满足的体验,而这确实是带给读者最佳阅读体验的要素。很多小说之所以让人觉得乏味枯燥正是因为其冲突与悬念塑造的力度薄弱,节奏缓慢,容易让人倦怠。

希区柯克说,一个好的故事就是:“生活,剔除了平庸无聊的生活。”生活确实有其惊心动魄和精彩绝伦的地方,但故事不是生活的截取片段,而是其中最紧凑、最关键的地方,是所有闪光点的浓缩。

《冲突与悬念》读后感(四):如何制造层层递进的悬念

最近看了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移动迷宫》,仔细体会才深深的觉得一部节奏紧张的电影是如何吸引人的眼球。真正的好故事,应该是没有“尿点”的,随着情节的发展,悬疑的等级不断提升,正如书中所比喻的,“过山车上的情感体验”,作者是情感的操控者,要给予读者的就是读书如坐过山车一般的感觉,心情随着情节的变化起伏不定。

这本书解开了我的一个迷思。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惊悚小说、悬疑小说才会令人感到心情紧张,继而期盼揭秘的一刻。其实,只要故事写得好,即便是慢条斯理的小说,也能让读者魂不守舍。一旦知道了这个道理,再回顾过去读过的爱情小说,有些就能让人心情紧张,迫切想要知道男女主角最终的结局,有些则是真的淡如开水,食之无味。

说到底,重要的是作者的控制力,制造冲突是基础,而悬念则是土壤上开出的花。作者应该是控制整个过程的人,给多少悬念,从哪一个情节关键点给出,又从哪一处了结这个悬念,如何多线并进也是学问之一。

书中给出了一些基础的法则,比如尽量不要使用第二人称,在使用第三人称视角的时候,要使自己融情于景。比如当一个男人看到门开了,如果要制造气氛的话,显然是听到门开的动静,男人抬起头,比平铺直叙的男人抬起头看到门开了更有画面感。

一般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线,或者称之为主要情节,而为了制造冲突,我们就需要制造子情节,用以推动主情节的发展,或将主情节复杂化。书中举了非常多的案例来说明子情节加入的多种方式,以及需要的子情节的数量对故事产生的影响。丰富的案例使这些写作技巧利于理解,并且也有助于模仿学习这些写作手法,不过书中有些案例还是让我比较费解,也许其中有翻译的关系,也可能是作者本身表述不当。

畅销书作家桑德拉·布朗的总结非常到位:如果可能,在小说的第一页就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但不给出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后几页才说出答案。随着小说的展开,新的问题出现了,然后这些问题陆续得到回答。但是,那个高于一切的主要问题是经过初步构思后酝酿出来的统贯整个小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大难要留待最后时刻才会给出。

根据这个纲领去实践,肯定能写出一部吸引读者的小说。而对于这本《冲突与悬念》,我认为它更注重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当然在小说结构方面也有所涉及。而关于写作,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写,一个是研究写作技巧,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即便是一个没有太多写作天赋的人,也可以写上一二,总是会越写越好的。

《冲突与悬念》读后感(五):为什么窃听3不好看

先声明,这是关于《冲突与悬念》的书评,并非《窃听风云3》的影评,只不过是想借助窃听3来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来写一部好的悬疑小说。

悬疑小说(你也可以叫推理小说、侦探小说,what ever)应该算得上第一大类型小说了,表要跟我说爱情小说或青春小说,那都是不同阶段犯的中二病,但在中国却面临这样的尴尬,读的都是国外的,紫金陈的谋杀官员三部曲算是我读的国内读物了,那么,到底是我们土壤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我们且抛开不说,毕竟,我们还没有努力到拼天赋的程度,我们先从电影来看看,为什么我们没有写好悬疑小说。

窃听系列应该算我比较钟爱的港产电影,流畅的剪辑,快速的动作,算得上佳选,但是到了窃听3,感觉只剩下壳子,那为什么不吸引人呢?贝尔肯定会说,怎么没有死人呢?

这话听上去不对,窃听3的一开始就是古天乐撞死了人,但是贝尔强调的是“死亡”,而非一场波澜不惊的“意外事故”,人死了,绊脚石铲除了,而古天乐坐了几年牢放了出来了。

贝尔强调“死亡”有三种:肉体死亡、职场死亡和心理死亡。肉体死亡好理解,在纽约城,有800万种死亡方式,但这种死亡如果不能带来窒息感,那么也不过是殡仪场的一次火化。所以,要是改成古天乐被人诬陷,杀了人,那么或许更刺激,当然,这或许不符合整体故事框架。那为什么不能改成周迅发现自己丈夫的死其实不是一个意外呢?然后再与刘青云的虚与委蛇中,探得真相。

其次就是冲突的加速,贝尔强调不断地找麻烦,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交通事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报警。是的,这就是普通人。换句话说,窃听3里面的周迅就是个普通人,老公被老公的好友撞死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但是如果真要制造冲突该怎么办呢?周迅发现一大波人来找自己要债,原来他老公买了不少宅基地,那么他老公为什么买宅基地呢?这时候刘青云又来找她要宅基地,好吧,如果再折腾点,这时候幕后又出来房地产老板,说自己已经和她老公商量好了,如何如何……只有这样,主人公才能一直地被麻烦推着往前走,最后坚定信念,实现自己的目标。

话说回来,窃听3为什么不好看?他试图给所有的人一个借口,但并没有把借口转换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叶璇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她年少时和古天乐谈恋爱,被老豆拆散,然后自己又是女儿身,无法继承太公的一切,但最终,她只是用一句话来说明了这些,根本没有表现出这些背景是如何推动她成为现在的她的。

说完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和那些志同道合于悬疑小说创作的各位说一句,现实不困难,困难的是你太懒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