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大全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大全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由[德] 歌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一):这书搭配青峰的词曲听也太浪漫了w

昨夜睡前听苏打绿的歌曲版本,听到“爱如歌 而你是我的终曲”这最后一句,突然很感动。

在维特的世界中,为了绿蒂、为了浪漫与爱情而死去是值得的。少时初读,会耽溺于这种得不到便宁可放弃全世界的深情,但凡爱上一人,那么她便是自己的恋歌里最凄美的终曲。

爱上绿蒂时,维特说“我整个灵魂都充满了奇妙的欢快,犹如我以整个心身欣赏的甜蜜的春景”。

春景回归不断,这颗灵魂却陨殁于爱情覆灭的凛冬。惨绝到不留余地的最后一个音符,使绿蒂也成为维特生命的终曲。

或许也只有少年的我,才能最大程度地与少年维特共情吧。

去年夏天再读此书,便不认同生命的终曲要在少年时与爱情的低潮一同奏响,也似乎有些理解歌德缘何要将维特写死,好换自己的新生。

玫瑰枯萎一季便不再盛放吗?玫瑰又只能长于爱情的沃土吗?我的灵魂自然不该折腰于湖里的水仙倒影,但也不能日日矫首于玫瑰幻影。

“爱着你像等电影奇迹结局”,我一边替维特期许着,一边又愿我不要入戏。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二):一点看法

都说是经典,但我没觉得有多好看,也许是我已经不再年少的原因。维特太敏感了,我深感同情,因为有时候我也会这样感伤我失去的东西,或者陷入想得而得不到的痛苦之中,但我毕竟已经过了把敏感当做宝石的阶段,人不能只在自己的理想天空飘荡,总要落地去和现实抗争,妥协。不然后果可能就是像维特这样自杀,或者疯掉。由此我想到人不能太孤独,太自我,这样容易偏激,每个人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要分一些注意力给他人,要能容纳另一种可能性。 维特的爱情很打动人,但是他一直没有勇气作出选择,他作为后到的“第三者”,是不可能谁都不伤害就娶到一个有夫之妇的,要么他完全不顾伦理道德说服绿蒂跟他私奔,要么想办法让阿尔伯特跟绿蒂离婚。三角恋,必有一伤,实际往往是三个人都受伤,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维特的悲剧是他的个性和遭遇共同造成的,主要在于个性。这个世界让他这么看不惯,而他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创造一个他自己能看惯的世界,诗人的感伤往往就源于这种无奈,因为他不想妥协。想到这里,我能理解为何艺术家往往都很偏激了,艺术和理智是两回事,我敬佩这种偏激,有时候自己也很偏激,但我还是尽量保持理智,尽管理智有时候显得自私和冷酷,但未必不能包含一些善意在内,所以维特的价值观我不是很赞同。

之前看到知乎上有懂哲学的网友说,歌德作为一个文学家,哺育了后面好几代的德国哲学家,特别是尼采,想读懂尼采,要先读懂歌德。读完本书,我大概知道点了,也许尼采会很喜欢维特,他们的结局还有点类似,一个自杀,一个疯掉。如果早几年看,我也会很喜欢。但是现在的我的态度是这样的:即使真觉得人生没有出路,也要去反抗,去战斗,哪怕当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三):读了《维特》维特之后想到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一个人竟可以如此炽烈地爱另一个人。这让我想起了高中英语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故事。原话我不记得了,姑且由我转述一下。

我当时觉得,既然他不爱她,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为什么要在一个树下徘徊?天底下人这么多,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但今天读了这本书,我似乎理解了这种爱情。

尽管它真挚又炽烈,但我依然不喜欢这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温度太高了,太容易灼伤人了。假如维特再偏激一点,这份感情就不会有一个如此凄美的结局了。那个时候,估计就得发展成刑事案件了。《今日说法》的很多情杀的起源跟和这个很类似。

其实维特也想过这么做,但他遏制住了。从他对那个爱上东家的农夫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单论这个爱上东家的农夫,我个人觉得太可怕了。得不到就动粗,得不到就伤害,这是爱情吗?吓死人了。这可能是维特心中邪恶的那一面。

写到这里,我觉得《甄嬛传》甄嬛和果郡王这条线有点像夏绿蒂和维特。如果甄嬛不出宫,果郡王的爱可能就在心里珍藏一辈子了。但后来她走出了紫禁城,他才有了接近心爱女子的可能。他们是迈出了那一步的维特和绿蒂。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如雷贯耳的杰作,读的第一部歌德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故事很完整,主人公刻画得很成功。他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转变最耐人寻味。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他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单纯无邪的,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在他眼里世间万物都是美好纯洁的,天气永远都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这是由他接触的事物和他的生活环境决定的,而最主要的是由他纯净的思想和质朴的心态决定的。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说“孩子,你要珍惜你的学生时期,当你结束学业、走向社会,你将离开那个天堂,步入尘世”。当少年长大,步入社会,他豁然发现,原来世事这么复杂和艰辛,爱情不都是甜蜜,也有苦涩。面对着阶级的歧视,仕途的险恶,爱情的落空,如天使般的少年被这些烦恼不断地折磨羁绊,思想和心理也逐渐蜕变,最终走上了自绝于人世之路。 爱情这个人类恒古不变、无法破解的潘多拉魔盒,变着花样地折磨着世上的善男信女。想必每个人都受过它的诱惑和磨砺,有的受到眷顾,得到幸福;有的受到抛弃,得到痛苦。伟大之如歌德,也难逃此劫,他自己也被爱情困扰了许久。 维特在无法得到爱情的情况下,自我不能正确处理,失去理智,失去生的信念,走上绝路,可谓刚烈冲动、偏狭愚钝。这种极端的爱情观是危害剧烈的,也往往是这个年龄少年所易于产生的。歌德用这个烟花似的悲剧爱情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讴歌可歌可泣的爱情,鞭挞世俗社会的弊症,呼吁社会对青少年的关爱和保护,还是对少年成长烦恼的理性思辨。 总之,故事很精彩,结局发人深省。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五):不理解维特的人应该都没有痴狂过

这本小书是以书信方式展现了维特的爱情悲剧,同时这也是歌德的爱情生活写照,他但也曾为爱疯狂,并屡次想要自杀过。

维特,是一个与众不同,和社会大部分人物格格不入的人。他热爱自然,认为艺术源于自然,并反感庸俗的仕途和那些顽固不化的老贵族,他深刻理解那些为爱而自杀的人,认为人就是要为痴狂而丧失理智,人之常情,这一点我深表同意,只是像绿蒂未婚夫之流的正常人永远也无法理解,怎么会如此极端,我觉得是因为他未曾痴狂过,未曾深深爱过她。

因为维特喜欢小孩子,觉得只有他们才和自己的心很接近,所以才会爱上同样纯洁的绿蒂,并为之疯狂丧失理智,像个幸福的疯子,眼里只有她而无他物。小说里还讲到一个也曾疯狂爱过她的疯子,因为遭到拒绝而精神失常,可在维特眼里这个疯子却如此幸福,要比那些精神正常的普通人幸福得多。另外还有一个深爱自己主人的农民,因爱的太深,而杀死主人想要嫁的新长工,维特非常震惊也非常同情他,极力为他游说觉得他是无罪的,是爱惹的祸。这2个情节都加速了维特想要寻死的念头。在被绿蒂明确表示不要再单独相见后,痛不欲生,用了她亲手给他的手枪结束了生命,只希望和他来世再见!

关于自杀是不是懦弱的,我倒是同意维特的观点,也许这也是一种反抗现状的一种形式罢了。时间到底医不医得好内心的创伤?苟且的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一个患了热死证的人就不会被埋怨她没有等到医术能医好她的那一天才死去,一个内心极度忧伤的人就会被认为懦弱到等不到时间来医好她的伤口!

这世上有多轰烈的爱情,就有多惨烈的人生!想要长久的婚姻,就只能爱的平淡一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