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种子》读后感1000字

《文学种子》读后感1000字

《文学种子》是一本由王鼎钧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种子》读后感(一):写作方法论

关于写作的书籍已经很多了,这本书还算有诚意。作者提到了写作的题材来源: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悟(小我),写周围的其他人(别人),写大环境、大自然,写自己的想象力读完一遍就记住这些了。

写作的方式:一般写自己内向内省的人写散文比较居多,现在很多网红出书就是这种现象;我也认为水平比较高的是能写小说,特别是能写长篇小说;还有比较有意思比较赚钱的方式是写剧本;有情怀的人可以写诗。

我们普通人可以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写自己遇到的周围的人,写书评,写影评;能力得到提升了可以尝试写小说或者剧本。

《文学种子》读后感(二):所谓喜剧,常常埋藏的是悲剧的种子

这算不上一篇书评,但确由《文学种子》所引发。

看到小仲马《私生子》一剧,想起家中一表亲,出生时为了躲计划生育,父母转了许多弯,将他寄养在一位退伍老人家里,连姓也跟着对方姓,到了上学的年纪才接回来。

那年头有公职在身,计划生育尤其要求得严格,而他父母双方又都是教师,因此格外小心翼翼,他当着别人的面从来不喊“爸爸妈妈”,只称呼“叔叔阿姨”,这与小仲马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私生子》里,父亲也对儿子说,若没有第三人在场,你可以叫我“父亲”,但即便没人在场,那私生子仍然忘了改口。

我并没有真正看过《私生子》这本书,它只是王鼎钧在《文学种子》用的一个例子,他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机械化”产生的笑料,但喜剧往往埋藏的是悲剧的种子,好比那个表亲,我常常忍不住设想他的童年,不能光明正大地喊爸爸妈妈的那份酸楚,而在家中忘了改口的又是另一种酸楚。

我猜他长大后一定不是话多的孩子,因为从小的环境让他不敢对外人坦言,他的心里装了许多秘密,要等到遇见真正走进他内心的人,这些秘密和感受才会有一个着落。

时代就会捉弄人,从前要命地控制生育,如今敲锣打鼓地鼓吹二胎。

《文学种子》读后感(三):惊艳的作文之书

关键词:作文四书 作品赏析 写作方法论 惊艳的一本小书,对文学如何写就、如何学习有指导意义。作文不是中小学生的作文,而是做文章。 本书先从语言内容来分析作文要义,小到字,中到句,再到语文功能,延伸到意象。写作就是把内在的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所以写作需要反复删改,因为文字需要比说话更为精致,结构更为复杂,寓意更为深远。最小的单元是字,在中文语境中是词,又有着字义、字形、字音三部分。而句更上一层,大多数人想要新句,即内容和形式都新,但一般在一新一旧之间挣扎,有论及文言与白话,宜相辅相成。再上到文,功能有四:记录、论断、描写、比喻。再上至极是意象,犹如作文之道,把最好的意象放到合适位置就是文学。 再从体裁上看,作者认为文章就是说话的延长,当然,进一步拓展,四种体裁:散文是聊天的延长,小说是故事的延长,戏剧是吵架的延长,诗歌是唱歌的延长。各有其风格千秋。 又从写作如何开始,胎生(从内到外)、卵生(从外到内)说及作者的灵感来源。还论证了文学的几组关键对比,要新还是旧,要真假,以及从人生、自然和宗教中得到的启示。 总体而言,《文学种子》值得好好读,作者信手拈来各种文章片段,细细品之,徐徐论之,和毕飞宇的《小说课》一样深入了文学的核心深处,读来不禁拍案而起,原来文章要这么读、可以这么写。文字是一种表达,你要学会接收和输出,看此一书胜听所谓写作大咖闲聊。

《文学种子》读后感(四):取法人生 取法自然

如果散文是谈天的延长,小说就是故事的延长。如果小说是故事的延长,戏剧就是吵架的延长。如果散文是谈天,诗就是唱歌。

从语言、字、句,到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对每一个点都细致地讲解,其中穿插着生动的案例,像一个智者在缓缓讲学。他还会告诉你什么样的题材适合散文、小说和戏剧,还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创作,像一本简洁明了的工具书。

这两篇有异曲同工,首先是从细节入手,之后利用法则规律,最后趋于成熟。

一个成熟的作家也许应该像村上春树一样,不管怎样变化,他都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写作一定的页数。我想,他肯定是掌握了写作规律,要不然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输出呢。

当然,应该也有作家也是靠着灵感写作吧。

从《圣经》中学习比喻和象征的使用,有些道理和教训不要直接给,直接给那就是说教;把谜面写出来,读者自己悟出来超出原著的东西才是有所收获。

《文学种子》读后感(五):不错的写作教学用书

也许是师范生的敏感性吧,总是希望把平日里的阅读和日常教学能够结合起来,爱好工作两不误。王鼎钧关于写作的这本小书倒是很对胃口。说它小,是因为篇幅不长,几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它的容量却很大,本书引用了不少精妙的例子,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文学创作要旨。有些理念和观点说得明白而有趣,值得借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写作文总是心怀恐惧,王鼎钧认为语文的功能是记录、论断和描写,文章就是说话的延长。

那么如何把内心的情感态度和思考用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了文章的几种类型。按照公认的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文章分成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四种类型。王鼎钧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向读者阐释了他对于这几种文章类型的理解。

散文是谈天的延长。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要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小说是说故事的延长。“直说”在小说中为下品。小说就是“不说”,虽然不说,却又多半等于已说。读小说就像猜谜语,作者说出来的部分是谜面,大多以故事的样子呈现,作者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是谜底。完全没有故事可能不能成为小说,只有故事而已则是一篇价值很低的小说。

换而言之,一部优秀的小说应当让读者在感性的满足之后能有理性的满足,在具体的感受后能生发出抽象的思考。

戏剧是吵架的延长。戏剧家从人生中找出戏来,观众则从戏里看出人生。

舞台那么小,你却能从舞台上看出那么大的世界,那么阔那么深的人类心灵。演员要当着观众表演人生,意味着观众也是戏剧的一个要素,没有观众,不能表演,即使表演,也只能算是排练,戏剧仍在创作之中,而作品尚未完成。一出戏在构想之中不但要想好谁来演,也要想好谁来看,怎样使他们爱看。戏剧有它的性格,不许孤芳自赏,不许寂寞千秋,不能藏诸名山。

诗歌是唱歌。诗人的专长是把语言的音乐性发扬光大,使文字效果和音乐效果相加或相乘。很多诗句在理性上也许说不通,论感性却十分诱人。因为它是用想象重组事物关系,再造世界。

同时,王鼎钧提醒读者,写散文最怕俗,写小说最怕浅,写戏剧最怕松。

王鼎钧说,文学创作是“有病呻吟”,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还用了两种比喻——卵生和胎生,解释了文学创作的两种途径。卵是外来的,由外而内,社会使命是作家要孵的蛋。也就是说作家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驱动他进行写作。而胎生由内而外,“心的伤害”是作品的胚胎,作家内心的情感到了不得不用文字加以抒发和宣泄的程度。当然,不论胎生卵生,只要写得好,都是上品,如果写不好,卵生流为道德说教,胎生流为个人牢骚,就都失败了。

经常有学生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苦恼,王鼎钧认为题材来源有三种,观察、想象和体验,写作有三个阶段:写自己——写他人——我中有人,人中有我。第三种境界要求作者做到“众生即我,我即众生”,要求很高。

在“真”和“假”的层面,王鼎钧认为文学作品的真,在谜底,不在谜面。只要知性的层面合理,感性的层面可以荒谬。这对于学生理解一些荒诞派的作品很有帮助。

王鼎钧还表达了他对于伟大作家的理解。

也就是说,伟大的作家不会只停留于记录和呈现生活的真实面貌,他更应该做的是过滤和升华,提高文学和人生的高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