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文自传读后感精选

从文自传读后感精选

《从文自传》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80,页数:2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文自传》读后感(一):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这本书看了很久很久,看看停停歇歇。看完之后整理如下阅读期间的笔记:

1、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苍茫的大地上,极其残酷的环境里,有一个少年孤独的成长,并保持一颗奔放赤城之心;

2、如看一本黑白基调的连环画。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的年代里,活着已经需要极大的运气;

3、与同一个时代的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季羡林还有徐志摩等海外留学派作家不同,沈从文身上有一股散落神州大地上野蛮生长的生命力,他的大学在人间凤凰;

4、开始有点儿懂得为何蒋勋那样偏爱沈从文,字里行间对残忍暴行的反省、对穷苦民众的悲悯,文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在那个年代,来自天地之间、野性乡村的作家还有萧红。他们散发的气质也截然不同,沈从文是人文关怀的淳朴气质,而萧红是一身灵气跃然于纸上;

6、“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我长久的盯着这两句话,顿时想起蒋勋说,沈从文的文字很有力量,他可以把悲惨写的那样不动声色。

7、合上书本的时候,心情有点儿沉重。想起了《起风了》里的一句话: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从文自传》读后感(二):从文自传

看完了这本书,有点舍不得心里感觉空空的,沈老就是一个自由体,看沈老的文字让人感觉无比的洒脱。沈老的作品总是有种自由流动的气息,没有一丝丝矫揉造作,喧嚣的社会,缺乏这种稳定与自由。

沈老的童年让人羡慕,看着这些童年生活,我也总忍不住笑, 但沈老的玩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玩闹,他是用心地玩耍。

沈老总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当兵了就去当兵了,不喜欢部队生不想混吃等死,毅然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沈老说自己“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我也就仿佛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

沈老童年时经常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在南门河滩看一阵杀牛,在边街看人织簟子,在铁匠铺看人制造铁器……

沈老当兵时也看,看驻扎在考棚的卫队上操,看别人在井边轮流接水、洗衣,看教会中学学生玩球……

慢慢地我也变得想要亲近自然与社会,我想要用我的眼去看看这个偌大的世界,看看风景,也看看周遭的人。因为沈老的书,我觉得生活是有趣的,连平时讨厌的嘈杂也变得不那么讨厌,因为这嘈杂正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想,以后,当我遇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我还会把这本拿出来细细品味。

《从文自传》读后感(三):乡下人

沈老在这本自传里回顾了自己二十岁之前的往事,他对于一切经历的审视与书写只关乎真实、美丑,与道德绝缘。无论是幼年时逃学的经历,还是少年时的军旅生涯,都透露出他亲近自然、追求自由的本性。他自诩为乡下人,对故乡有着浸透骨血的依恋,在恐怖的政治威压到来后,“迫害感且将终生不易去掉”,他选择解脱,幸而遇救,意识模糊之际他仍然叨念着:“我是湖南人……我是凤凰人……”。三三、阿黑、翠翠、龙朱,这些他笔下故乡山野间幻化的精灵,其实都陪伴在他的身侧,未曾离去。

我敬佩沈老拥有可贵的常识与尊严,他厌恶权利的滥用,厌恶无辜者的生命被肆意践踏,便毅然北上,挣脱出腐朽的现状,寻求文学革命。他对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异乎常人的盎然兴味,常常一个人坐在码头街巷,一看就是一天。有次他在儿子虎雏面前打鼓,浑不似革命秧歌的鼓点那般热热闹闹、整齐一致,“轻柔的鼓点飘忽起伏,像在数说什么,好像是蹄声,细碎零落,由远渐进”,儿子忍不住打断他:“爸,你的调子与众不同,你这么自由变换,人家一定不允许”。

虎雏在《团聚》中描述过一段父亲送他去寄宿学校的记忆:他推着自行车,父亲沉默而温和地陪他前行。走了三站路,父亲在银锭桥头为他买了半斤鲜枣,自行车上挂不下,他失去耐心,跨上车滑开,桥上只剩父亲一人。有一天,他走过了这条长路,从另一个方向来到桥头,想听听银锭桥的传奇故事。桥上空空荡荡,一无所有,那个人早已离开。

《从文自传》读后感(四):《从文自传》让我想到的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之前在汪曾祺汪老的书中读到这句挽辞,就被深深地打动。究竟是什么样的为文和为人,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带着一份崇敬和好奇,就选择了他的自传。这本书是沈从文先生唯一的一本自传,写的是他二十岁之前从求学到从军,直至那改变命运和人生轨迹的一场大病为止。原来他孩童时期那么好奇和顽劣,原来他那么早就见遍了草菅人命。在后期的演讲中,他说,那段日子让他懂得,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夺去别人的生命。对于军阀割据、血流成河的记忆,他只是轻描淡写。他对于一切经历的审视与体会,只关乎真实、美丑,与道德无关。内容到二十岁他来到北平戛然而止。说实话还没有读得尽兴。我还想听他继续讲讲他的一生。 我读的这本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一共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从文自传,第二部分为沈从文的三个演讲,第三部分为回忆录: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第四部分为他的小儿子沈虎雏所作附录:团聚。第二部分的三个演讲对前二十年发生的事有小部分补充。他的演讲稿与自传风格迥异,更加真诚和平易近人、极其谦虚,让我感觉就好像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我的面前,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也让人感慨这联挽辞是那么贴切。赤子,就是那句“归来仍是少年”吧。第四部分又从另一个角度,使人物更完整。读了沈虎雏的附录,我倒有三个想法。第一,他在文章最初写分明听见爸爸的呼唤猛然起身急忙穿鞋,和花生刚刚出生时,我在睡梦中猛然听见孩子嘤嘤地哭梦然起身睡意全消真的一模一样,为什么呢。是因为太在意了吧。第二,他说“痛感认识爸爸太晚了”,又让我想起了前一阵发生的事情,自责少了一些,但是又反思了一阵,引以为戒。第三,他的文笔也异常清新活泼,应是受了父亲不少影响,待我查一查他的作品,有机会学习一下。

《从文自传》读后感(五):从文自传

除了中学时读过一点沈从文的《边城》,知道里面有名字叫翠翠的女孩,皮肤黝黑,性子活泼,又单纯又美丽。对沈从文的作品就没有更多的了解了。之所以会接触到这本书,则是由于在网上听了蒋勋的课,重新拾起的兴趣。蒋勋把沈从文比作是古代的柳宗元,认为他们的文风相似,描写山水清淡雅丽。他们都是喜欢大自然并且在大自然得到许多养分的文人。

《从文自传》,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知道这是自己会喜欢的风格,作者很朴素很真实的写人生经历,并且从中透露出自己价值观,比如说,沈从文就不是个待在学校的好好学生,他喜欢到大自然去,喜欢到社会去,看风景,看人物,我记得书中有两章很大的文章都是在写作者逃离学校到外面世界观察到的东西。而这些经历对于作者又是那么重要,是很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于以后的写作也是很重要的素材。

沈从文在自传里描写了一个离我很远的陌生的世界,又是很淡的笔触来写的,砍头杀人,尸骨堆积,水染尘土,而在其中的每个人竟然都不觉得触目惊心。倒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仿佛是在看天方夜谭,竟然还有这样的空间这样的人物存在?文字把我们代入到现实生活里到不了的世界中去。

在这篇自传里,沈从文并没有很多回忆的感伤,他的描写许多都是客观,但是不知为何,我还是从他的文字中看到淡淡的伤感。青春是人生中迷惘彷徨的一段时光,我想每个人都有过,但是像沈从文那样在动荡流离辗转中度过青春期,是少有的,不能不让人伤感。我想他应该有个朴素的愿望,虽然这些难关都是自己度过,可是如果有个引路人,有个更好美好的环境,迷惘彷徨会不会更少一些呢。我很感动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里写的“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ps:都说沈从文是乡土作家,于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印象是温文的佛系的淡然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他的生活如此动荡精彩,而他的精神世界也是超过我所想象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