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锦集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锦集

《别人的生活》是一本由刘汀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一):逻辑

作者以一种思辨的方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奇妙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叙述人生的琐常,需要的是极为缜密的逻辑思维,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你会发现,精神病的逻辑有时更为缜密,只是他们讲述的不是生活,而是企图从一个不相关的事物去推导另一个不相关的结果。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二):哀伤的世界以及温暖的文字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他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自我的痕迹,却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的人心沉浮、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虽然有些段落抽象哲理色彩浓郁,但整体来说,这本书文字温暖,格调平实,给了我较深切的体验,引发我们的思考。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三):别人的生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一直很喜欢刘汀,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了自己和周围的人,在庸常的生活中的迷惘与挣扎。每个人都长着一双习惯盯着别人生活的眼睛,其实别人的生活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是这本书最基本的元素,无数的故事连缀起一个最细微处的当代中国。这里有令人无奈的现实、有卑微却努力的各种小人物,也有日常生活里的诗意,更有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四):在别人的生活里我们看见了什么

这是一本动人的散文集,之所以动人,因为它用最质朴却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最细微而撩动心灵的故事。这些细微处的故事让人痛、让人伤,让人温暖,也让人感怀生命中的每一处无可奈何。《普通人的病与痛》中我们看到每一个人面对病痛的无力、脆弱以及疾病与医疗后面掩藏的不公,《身边的少年》让我们看见在遥远的异乡都市,永远有少年在流浪,也永远有少年衣食无忧,身份揭示了他们的过去,也限定了他们的未来。《别人的生活》里我们发现,每个人都长着一双习惯盯着别人的眼睛,而《我们选择的路》中,又清醒地意识到,细小的风景,让我们假想别人的生活,但最终却会坚定找到自己的路。故事是这本书最基本的元素,无数的故事连缀起一个最细微处的当代中国。这里有令人无奈的现实、有卑微却努力的各种小人物,也有日常生活里的诗意,更有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在喧嚣世界里,这本书为我们寻回内心的安定与通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别人的生活》读后感(五):生活的底色

生活的底色

——读《别人的生活》

写小说的刘汀突然给人呈现了一本散文集,名为《别人的生活》,写的却是自己的事。厚厚的一本,极尽叙述之絮叨,感觉像是喋喋不休,实则是“借散文之笔,写出的一部用诗心对生活不懈的追问”。

《别人的生活》是一本蓄谋已久、经过充分准备而得的散文集。如实的生活用安静的文字记录,这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也可能只是无心所得;用心良苦也罢,漫不经心也罢,生活的底色本是如此。刘汀只是以“精密的仪器”般的眼睛观察,思考庸常生活里普通大众的细微、沉默、迷惘和挣扎。细微的有你,沉默的有我,迷惘的有我们,挣扎的也还是我们。

别人的生活,照见的确实自己。这就是刘汀所写。作者自己也说,写别人的生活只不过是为了更清楚地看自己的世界。为此,作者不惜通过回忆来叙述一个接一个细小而特别的故事。“当你身处在绝大数人都有共同记忆的群体里,就会感觉到一种疏离感”。是疏离,让刘汀变得更清醒。故事大多亲身经历,回忆是痛苦的,而在回忆之后反思、反省,继而对自己、对我们、对时代予以剖析,一切都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使然。

焦虑。是的,就是焦虑。在读本书时,常常都有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和作者经历相似,读文章更多的是共鸣,作者的焦虑也自然转为了读者的焦虑。芸芸众生中的无奈,病与痛涉及肉体,更涉及灵魂。尽管作者通过一篇长文《灵魂是什么》试图来探讨日常生活背后的细微点滴,但就像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一样,能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总是苍白。这是无可奈何的。

无奈也是生活的底色之一。还有温暖。无论是日常生活里的诗意还是母亲生活的哲学,温暖都是一个关键词。即便是《何以抵抗寒冷》里卖菜的夫妇,面对冬天的寒冷只能硬扛也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这也是一种温暖,照耀着前行的路。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诸篇是别人的生活,那《我那遥远而浓烈的乡愁》里所写就是自己了。一个背井离乡多年的游子,面朝千里之外的故乡,常常有家不能回,乡愁成了一种精神疾病。而生活在故乡的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却是另一种乡愁:在家的乡愁,这比出门在外更让人沉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