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定位的读后感大全

新定位的读后感大全

《新定位》是一本由杰克•特劳特 / 史蒂夫•里夫金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页数: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定位》读后感(一):个人感觉不如《定位》

看过《定位》,感觉逻辑清晰,看过后小白们是可以大概其明白的。

但这《新定位》感觉是非得为了上位而写的,然后还和《定位》对比,行业里提到过定位的有多少,提到过新定位的有多少多少……

总之,看了总比不看强吧~

《新定位》读后感(二):定位对于产品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看完《新定位》之后,一直在思考其中的传统行业的举例是否还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结论是完全适用!

1. 产品命名对于产品本身而言是重要的!它代表着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理解,它是第一心智模型的入口

2. 产品的定位要易于理解,这是定位的终极目标

3. 传播时只瞄准一个特性,哪怕它有很多很惊艳的特性

4. 产品的价格定位要有差异化,不能出现同公司的产品互打的情况

5. 旧定位观点落后时要及时调整,找到产品新的转机,尽管新定位会有新的竞争对手

6. 定位要有前瞻性

7. 关注细分市场与细分品类。这点与互联网产品的思路不谋而合,市场上大多数创新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从一个细分点切入

8. 用户的调研往往是不准确的,有时候直觉更有用

9. 公关先行,广告随后

10. 内部宣传先于外部宣传

11. 对广告而言声音的效果优于图像的效果,回忆声音比回忆效果更清晰

《新定位》读后感(三):不仅仅是形象工程

一本中道崩殂读了2/3歇菜的书。

由于《定位》一书的盛名,才想到要看这本《新定位》。开篇的时候,作者细致观察与时代结合,提醒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品牌商家需要重新挖掘自身的价值。但成书后,写得却是企业在面临危机之时需要转变思维如何突破重围。

书的逻辑性不强,一会儿从战略角度出发,讲如何寻求更大的空间更专注的特色领域,一会儿从媒介广告出发,讲如何打造最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造势计划。例子也多半引用了上世纪的一些老牌公司们,百威、沃尔沃、毕马威,新颖性不佳,时代性更不突出。

当然如果把上述两个层面都讲好讲清讲深入了,也不失一种大成功。但最为关键是,通篇引经据典,但分析仅仅停留表层,顶多一个ppt水平,无法挖出更多的深入东西。读起来略显枯燥,也毫无新意。只有作罢。

书里最重要的一句话:定位,即定义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因而新定位,就可以理解为,顺势而为,再度占领客户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1、定为理念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的三个挑战:信息碎片化、渠道多样化、消费者认知浅薄化。

2、相对的三个策略调整:

与其与消费者的大脑相结合,不如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与其针对所有消费者,不如针对消费者所属的圈子。

与其长期不变的灌输一个概念的内涵,不如以碎片化的方式围绕其外延展开。

3、兴趣和偏见在我们拿起杂志或报纸以前就已经根植于心。

4、简化信息是使信息深入人心的最佳方式。

5、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购买动机是什么。

6、品牌延伸致使企业焦点模糊,销量降低。

7、定位就是单纯地专注于一个概念,甚至是一个单词,她定义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新定位》读后感(四):我的读书笔记《新定位》

我的读后感和书摘:

本书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大脑运作的思维机制。

--“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大脑却没有跟上信息递增的速度”,确实,手机,pad在物理层面使人们更容易接触信息,但是:

1. 之前还只有官媒,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呈几何放射增长了,网络上充斥着未加工/删减过的过量信息。大部分都是垃圾。

2. 电子产品不会让思维能力更强,进去的量大,但是消化能力反而弱了,导致人们只是在不停的接受信息,”思考成了缺失的艺术“。

--大脑有”容量控制器“,“短时记忆易于储存具有7个组块的信息”,“短时记忆以听力为主,视觉信息为辅,而长时记忆则试听信息平衡兼顾。”大脑有自我防御机制,信息选择由三道防御组成:

1.选择性接触

2.选择性关注

3.选择性保留

--“在许多方面,学习是记忆我们感兴趣的事物”

-- “统觉,就是将新旧概念相互联系的过程。james L. Jenkins认为要使记忆牢固,记忆者必须将记忆事件或材料的某些方面同个人经历紧密联系起来。为此,他必须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与面前的新信息协调一致。”

--“简约是复杂的极致。无需将产品的全部信息娓娓道来,只要抓住产品的重要特性,使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即可。”

--“感情在记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脑总是感情用事,而非理智思考。人们往往自认为自己在购买应该拥有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就像羊群盲动一样,受从众心理影响而随大流”

-- “广告业的惯用招数之一就是善于利用他人提供的证明。他人之证从三个方面攻击没有安全感的心灵:虚荣,嫉妒和对被忽视的恐惧。我们想要仿效那些在品味,知识和经验上优与我们的人。”

-- "品牌负载的变化越多,思维的焦点就越容易模糊。”

书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变化和危机下的新定位。其中关于事务所的分析很让我受益。可惜现在所有四大都是全球运营,要在彼此之间看到明显差距也是不易之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