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荣格文集的读后感大全

荣格文集的读后感大全

《荣格文集》是一本由[瑞士]荣格著作,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0,页数:25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文集》读后感(一):真心不错

该文集以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内容贯穿,精选出体现荣格原创思想精华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代表性论著,并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图片,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荣格作品集。

《荣格文集》读后感(二):真心不错

该文集以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内容贯穿,精选出体现荣格原创思想精华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代表性论著,并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图片,为读者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荣格作品集。

《荣格文集》读后感(三):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心理学家荣格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

荣格治疗过大量病人,他晚年回忆,他分析过的梦,总数不下八万.作为一位能够一直深入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医生,许多曾经接受过荣格治疗的病人,后来虽然恢复了健康,却一直保留着对荣格的深刻记忆。 一位当事人回忆:在荣格应邀去耶鲁大学讲学之际, 此前,在英国,荣格已经习惯了在小礼堂那样的场合对听众演讲,这一次,他也向校方提出同样的要求. 但美国东道主的说法是:一开始,将安排他在一个大会堂作报告. 以后,如果听众减少,再改在小会堂. 东道主一再向荣格解释,不论访问者是谁,其地位和声望如何,都是这样安排的. 出乎东道主意料的是:第一次演讲时,大礼堂中的三千个座位,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空着的. 可以想象,荣格在空荡荡的礼堂中给大约七百名听众作报告时,其心情一定相当沮丧.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坚持第二场报告要改在小会堂进行时,校方却告诉他,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 听众对荣格的报告报之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报告结束后,主持报告会的一位教授的夫人邀请荣格去家中出席茶会.茶会上,她流着眼泪告诉荣格:“你的报告我没有听懂,但我却深受感动. 你的声音、你的举止、你讲话的方式感染了我. 我明白你所说的全是真理. 我无法控制自己,实在痛快极了。” 确实,在一些人眼中,荣格简直就像是一位圣人或“先知”。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

《荣格文集》读后感(四):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人的真我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在一次的交谈之中,佛洛伊德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但荣格对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论抱持著许多疑点,更无法认同「教条」及「堡垒」这样的字眼,彷佛要压下所有对性理论的怀疑,而这一切和科学判断扯不上关系,只是个人的权威的扩张罢了。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发现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荣格认为梦不单代表做梦者过去的欲望,也是做梦者对未来憧憬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类有些思维、情欲、知觉是与生俱来的,他以大多数人都怕黑和怕蛇为例,指出人类对某些特别事物会作出和自己的祖先同样的反应。他相信梦境跟宗教有关并强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潜藏著一些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都难以解释的东西。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和往昔有关的,而且不单是个人的往昔,也和种族的往昔甚至和有机界的整个漫长进化过程有关。基于这点,荣格发现了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一种共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相信潜意识透过梦带给我们的智慧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越。

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然而,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褒奖、崇拜、非议甚至是责难,荣格总是以他始终如一的谦逊视之。他似乎从来没有站到过专家、学者或是大师的位置来看待任何问题。

《荣格文集》读后感(五):长春出版社.荣格文集(全九卷).具体内容简介

1 总序(部分摘录)

《荣格文集》(The Selected Works of C.G.Jung)内容的选择,充分利用了《荣格全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及其之外的荣格的重要著述,于是可以作为《荣格全集》的有效补充。比如,荣格有关“梦的讲座”“意象讲座”“尼采讲座”“荣格演讲录”“荣格书信集”,以及《荣格自传》等,都是未曾收入《荣格全集》中的内容,都将被我们陆续精选于这套《荣格文集》之中。

2 封底简介(全)

2.1 第一卷 分析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选译了荣格的四部论著:在1925年所举办的讲座《分析心理学》、《爱翁》一书中的《自我》《自性》,以及荣格晚年著作《探究无意识》。讲座起初是为满足日益剧增的英语国家学生的需要而发起,介绍了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自我》《自性》阐释了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以及自我与自性、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探究无意识》是荣格晚年以英语写作、向大众介绍分析心理学基本概念与思想的通俗易懂的作品。

2.2 第二卷 原型与原型意象

荣格所提出的原型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已广为人知。它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荣格早期的出版物《论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病理学》。在其后的许多著作中包含了有关原型的论述,最终整合形成了具有稳定内核的理论体系。本书摘录了荣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一书中对原型的概念及原型的表现形式的简单介绍,三种基本原型:母亲原型、精神原型与愚者原型;收录了《爱翁》一书中《会和: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以及爱玛·荣格的著作《阿尼姆斯与阿尼玛》。

2.3 第三卷 积极想象

荣格于1935年首次公开提出“积极想象”这一术语。在早期,他把积极想象和梦的分析视为两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后期,荣格认为,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还认为积极想象是他的心理治疗的分析性方法。在荣格看来,从最深的意义上,积极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内在引导的象征性态度,是心理发展的核心。本书收录了荣格在不同时期对积极想象的描述,包括《与无意识的面质》《超越功能》《自我和无意识形象之间的区分技术》《评太乙金华宗旨》《心理治疗的目的》《一个自性化进程的研究》《塔维斯托克讲座》《科莱的心理特性》《心灵的本质》《给O先生的三封信》《神秘合体》《为凡·海斯丁根所写的前言:来自无意识的图像》等。

2.4 第四卷 梦的分析(上)

《梦的分析》为荣格在1928年11月到1930年6月之间所举办的“梦的分析”研讨会笔记。最初由威廉·麦克奎尔(William McGuire)编辑成册,正式出版之前,一直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专业培训的重要参考书。在“梦的分析”研讨会中,荣格用英语进行演讲,对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尤其是梦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同时,也有对社会、宗教、文化及诸多层面心理问题的探讨。该研讨会基于荣格的一位男性个案的系列梦境而进行讨论,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荣格使用扩充技术对梦进行深入且广泛的分析。此外,在研讨会中,荣格对中国的道家思想与《易经》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将中国文化概念与其心理学概念进行类比与探讨。

2.5 第五卷 梦的分析(下)

同2.4。

2.6 第六卷 意象分析

《意象分析》选自《意象:荣格1930——1934年研讨会记录》。它是继荣格的《梦的分析》(1928——1930)之后,荣格系统表达与阐述其思想与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系列讲座。本书选译了其中第一卷的第一篇至第三篇(原文1——427页,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是克里斯蒂安娜自性化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不仅包含梦的分析,也包括在积极想象技术的应用下产生的丰富、生动、极具象征性的意象。荣格通过其“意象分析”讲座中被分析者克里斯蒂安娜的临床资料,依靠积极想象的技术,完成了他的原型心理学。

2.7 第七卷 情结与阴影

《情结与阴影》包括情结与阴影两部分,这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理论。在情结部分,选取了荣格的《情结学说》《情结理论回顾》《情调性情结及其对心理的普遍影响》《情调性情结对联想效价的影响》《一个作为范例的妄想型痴呆案例分析》,以及《母亲情结》和《母亲情结的积极面》。

在阴影部分,本书则摘录了荣格《写给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的前言》《荣格给弗洛伊德的一封信》《关于炼金术中宗教和心理学问题的介绍》《精神墨丘利》《致维克多·怀特教父的两封信》《分析心理学中的善美与邪恶》《阴影》《良知的心理观》《与阴影的搏斗》《灾难之后》和《答约伯》。

2.8 第八卷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选译了荣格有关心理治疗的重要论著,其中包括《宣泄的治疗价值》《实践心理治疗的原则》《移情心理学》。《宣泄的治疗价值》原稿为英文,荣格在该文中定义了“宣泄”的专业内涵,评价了其治疗价值,同时讨论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移情关系。在《实践心理治疗的原则》这篇论文中,荣格引入了一个新的分析关系构想,即两个个体之间进行对话与讨论的辨证过程。《移情心理学》则是通过对炼金术象征的诠释,讲述了心理治疗中的移情关系,以及分析心理学的自性化过程。

2.9 第九卷 荣格自传

《荣格自传》由荣格及其秘书安妮拉·亚菲共同完成。该书中《童年》《中学时代》《大学时代》《晚年思想》以及《旅行》中的两部分由荣格亲自撰写,其余部分则是通过荣格口述、安妮拉·亚菲整理而成。该书于1963年发行了第一版,且不断重印至今。它是公认的学习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最好入门书之一,也是接近与理解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