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笔迹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笔迹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笔迹心理学》是一本由郑日昌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笔迹心理学》读后感(一):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个丰富情感的人

广义上来说,每一段文字背后是一个世界。因为这段文字是一个人有感而发,或失望,或平静,或兴奋,或虚伪,,,文字本身带着感情,文字背后的作者本身也带着感情。我们通过电脑写字也好,笔和纸写字也好都是带着感情的。

只不过电脑无法洞悉人性看到文字背后的写字人的秘密。仔细想想每种字体,字形背后确实藏着很多秘密。如果你上学的时候留心过一定可以注意到。基本阳刚气质比较重的人写字都比较重,比较自信的人,写字都比较大。爱干净,有洁癖的人基本写字都比较整洁。心里很慌的人写字一般不稳定,都是东倒西歪的。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感悟。作者讲的比较深入。很惭愧只是大略把这本书浏览了一遍。有机会,有心思的时候会静下心来深入去研究。

《笔迹心理学》读后感(二):深入分析人的潜意识心理、个性品质与书写笔迹的关系

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笔迹的,比如,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笔画的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连笔程度反映着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

在笔迹心理学中,结合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由中外著名笔迹学家合作研究,获得过欧洲笔迹学会大奖,是我国第一部笔迹心理学的权威著作。这本书的初版于2000年出版,虽两次印刷,发行数万册,仍难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来信索书者众多。应读者要求,这次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作者对全书内容做了修改和补充,以全新面貌呈现于世。

里面很详细地讲到了“练字矫正28法”,很适合中小学生书写习惯培养,同时能矫正不良个性。公安、司法、精神治疗、人才测评等专业人士也可以得到很多借鉴。

《笔迹心理学》读后感(三):笔迹线条的触觉情绪

笔迹最稳定的特征,是笔迹中的线条。笔迹线条的书写是凭手感,手的主动触觉。触觉以其原始的敏锐感存在于我们身体中,它直接产生快乐、痛苦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胎儿即使在子宫内也是有触觉的)。书写这种主动触觉,是我们习惯性的动作和个性的体现。在笔迹线条书写中无意识地反映出我们对自己所喜欢的触觉情绪的依恋。

通常情况下,如果书写者不去回味,并不会强烈感知自己在书写中的这种主动触觉,这是由于书写的主动触觉作为一种个人持久的习惯产生了感觉适应性。一旦产生这种感觉的适应性,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也就容易忽略。这种适应性对书写者不但不产生妨碍,反而使书写者驾轻就熟,顺其自然。如果我们对书写的主动触觉感知强烈的话,它必然会妨碍我们对笔迹结构的注意,反而不利于日常书写目的达成。

如果说我们写字时在字的结构安排上需要视觉和有意注意的控制,那么在线条的书写上就完全是凭主动触觉的无意识参与。即使是不需要思考语言内容的单纯的写字,我们有意注意的中心也需放在字的结构上,而不是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上,此时,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化、习惯化的运动,它已成为我们个性的无意识外化动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