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100字

《自私的德性》是一本由(美)安·兰德 / 汪宇 编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 29.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一):忽然就开打了

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尤其是前半部分。它无疑是反佛教,反基督教的。它对我脑海中一直以来佛家的“无我”,“无常”,“菩提之心”提出了挑战。立足于”理性“的客观伦理学,作者从“价值”角度重新定义了“自我牺牲”,“妥协”,“爱”。后半部分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美国政法体制的思想根源,让我相信美国的个人主义是其国家强大与富裕的根本,也让我相信,孕育出了如此自尊自信的美国人民的,正是安·兰德的思想。无论怎样,这本书触发我们思考,这是重点。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二):追求幸福的权利

去广州往返飞机上读完本书。作者深刻地鞭挞了利他主义思想。 《独立宣言》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兰德深刻阐述了这个真理,特别说到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幸福的权利。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必须靠自己努力追求才能获得。

由此展开,集权国家和福利国家都不会存在真正的幸福,只有自由的现代文明国家才能允许个人为自己奋斗,追求自己的幸福。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三):向边沁和密尔道歉

有点可笑,这个才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功利主义”。不过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心理利己主义”或者“客观主义伦理学”。之前看密尔的《功利主义》时觉得失望又愤怒,后来读一些伦理学的导论,才了然功利主义的重要地位。在这里向边沁和密尔道个歉。 功利主义其实是作为一种后果主义道德理论,对义务论道德做出反驳与回答。 义务论道德比如“十诫”、康德的绝对命令等,通过诉诸权威或者探寻良心来规定道德标准。康德认为道德永远只与原则的合理性相关,而与我们的行动后果无关。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则是后果主义道德。认为道德的标准应当来自利益,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边沁对利益进行量化,认为符合更大利益的行为就是道德,密尔则进一步进行质化,认为不同的功利有质的差别,不能仅仅用量来界定。 不过功利主义也是一种利他主义,安兰德的客观主义伦理学就是作为一种利己主义与之针锋相对。虽然有人批判安兰德的哲学为二流哲学,但个人还是更喜欢这一种哲学,觉得这个要比密尔更进了一步。 以下是在本书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客观主义伦理学》中做的部分摘录: 普遍意义的主观伦理学用“社会善意”取代“上帝”,并且认为伦理学是一个非理性的主观问题。 安兰德的客观伦理学是从理性角度考量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出发点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是保持生命,延长生命就是善,威胁生命就是恶。 在兰德的理论中,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生存规范,只能靠意识和理性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把幸福当作伦理学的目标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当作伦理学的标准。这是知识和哲学的堕落。” 兰德认为尼采的伦理学是“自私的”追求个人奇想(奇想是说主观的非理性的想法态度),边沁密尔孔德等是“无私的”为他人的奇想。 她认为享乐主义和利他主义是“道德食人主义”,这种理论往往认为,人们要获得幸福,就必须伤害别人。 “你们一直把恐惧当做武器,利用死亡来惩罚那些拒绝接受你们那种道德的人。我们则利用生命来奖励那些接受我们这种道德的人。” 安兰德的一个用词很有意思,“灰色道德”,客观主义伦理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道德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就算不是,那也姑且不要把善恶讲的那么清楚,就是灰色的一个标准,无关痛痒,只是服务于利益,而且是个人的利益。 再次向边沁和密尔致歉,也更加警惕自己的无知与滑稽。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四):《自私的德性》读书笔记

兰德捍卫自由市场,认为以血缘和人身依附关系为主要社会存在基础的伦理道德已经不能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在商品经济社会,交换是人类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以交换为纽带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是兰德努力的方向。

兰德反对通过“损人”来实现利己,兰德的伦理结构目的就是为了制止损人利己。在她看来,人的生命是价值的来源,也是价值的底线。如果说霍布斯开创了一种并非由共同信念支撑的人类共存哲学,那么兰德所建立的就是一种以有机体的生命来界分善恶的伦理学。

1.道德就是一套指导人们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价值规范,伦理学就是发现和定义这种规范的科学。(P3)

2.新神秘主义用“社会之善”取代了“上帝的旨意”。因而陷入了循环定义,如“善之标准就是对社会之善”。这意味着“社会”凌驾于任何伦理学原则之上,因为“社会”就是伦理学的来源、标准和依据。(P4)

3.有机体的生命就是其价值的标准,延长生命即为善,威胁生命即为恶。(P6)

4.指引植物功能的自动价值足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但却不能满足动物的生存需要。同样,动物意识的感知机制提供的自动价值足以引导它生存,但却不足以引导人类生存。人类需要来源于观念性知识的观念性价值观,来引导其活动和生存。然而,观念性知识是不能自动获得的。(P9)

5.对人来说,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理智”。人不能像动物那样仅仅凭借知觉的引导而生存。(P10)

6.客观主义伦理学的价值标准——人判断何为善恶的标准——是人的生命,或者说是人作为人而生存所必需之物。(P12)

7.适合理性生命的生存方式就需要两个要素:思考和创造性工作。(P13)

8.美德是人要获得或者保持价值时采取的行动。客观主义伦理学的三个重要价值是理性、目标和自尊。这三个价值相对应的美德是:合理性、创造性和自豪。(P15)

9.客观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政治准则是:没有人会首先使用武力对付他人。任何人都不能通过武力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任何价值。(P22-P23)

10.利他主义的伦理学理论把人视为献祭的动物,认为人没有权利为自己而存在,为他人服务是人存在的唯一理由,而自我牺牲是其最高的道德责任、美德和价值。(P24)

11.人们生活的道德目标就是获得自己的幸福。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其他所有人漠不关心,人类的生命对他毫无价值,他没有理由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但这的确意味着:他不用让自己的生活服务于他人的福利,他不用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减轻他人的痛苦不是他首要关心的对象,他给予的任何帮助都只是例外,不是常规;是慷慨的行为,不是出于道德责任。(P43)

12.世界上也许有“灰色”的人,但却不能有“灰色” 的道德准则。道德是黑白分明的规范。(P81)

13.群体本身是没有任何权利的。个人加入群体,并不能因此获得新权利,也不能因此失去他已经拥有的权利。个人权利的原则是所有群体或社团唯一的道德基础。(P101)

14.利他主义道德建立在神秘主义之上:要么基于旧式神秘主义信仰超自然的法令,如“君权神授”;要么基于现代集体主义者的平均主义神秘,把社会视为超组织,就像某种超自然实体那样,远离并高于其个体成员。(P102)

《自私的德性》读后感(五):个体的权利:自由的精髓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的风景,变幻无常的流云,随着潮汐涨落的浪花,这些意象无一不提醒人们,时间在流逝……最近正在看Ayn Rand的《自私的德性》,读之受益匪浅,随笔录之,立此存照。以写作的方式獨立思索人生,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抚今追昔,虽略有遗憾,但心境还算保持着澹泊宁静,足慰平生。

Ayn Rand认为,“价值”是一个人行动所要保持的东西,“价值”这一概念预设了两个答案:对谁有价值和为何有价值。个体价值是个体私域追求的价值范畴,而所谓自我实现、个人成就、自我满足都是其表征,只有灵魂的底色和个人志趣、个体行动的追寻历程方是真正的个体价值。“社会”(society)作为一个实体是不存在的,所谓社会只是人类为实现契约同意而建立的行会、契约组织、自组织、government等形式的人类行动协同体罢了。极权主义社会只会将个体原子化,便于奴役和胁迫,自封为社会代言人的那些人“在道德上有资格去追求他们的任何幻想(或者暴行)”(Ayn Rand《自私的德性》)。而个体价值并不体现在集体行为中,仅仅是个体创造力在倏忽而至的灵感中的闪现,是人由个体行动将其贯穿实现的过程。

Ayn Rand对个体生命的幸福有这样的阐释:维持生命和追求幸福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把自己的生命作为终极价值,把自己的幸福作为最高目标,是同一成就的两个方面。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说,追求理性的目标就是维持生命的行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种行为的结果、酬劳和伴随物是幸福的情感状态。而一个人出生、生活直至死亡,归根结底,是孤独的。但这种“追求理性的目标”正是人类异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核心要素。个体的生存过程,从结果上看,就是不间断的理性抉择的过程。每念及此,都不禁感恩上帝赐予的正当理性与天赋才具。我想,这就是人区分於动物的self-consciousness,也正基於此,人类才逐步建立起今日之文明。然而,文明避免崩溃的唯一径路是人们认同理性的自私,亦即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

人生在世,沿途的风景有无数的断章,时而风景迤逦,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晦暗不明……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价值,定位并观照自身,是个体的抉择与独立思考的问题。观今日国中戾气深重,大抵还是很多人无法定位自身价值,或随波逐流,或陷于ethnic group、populism、身份认同的焦虑等迷思中不可自拔,甘受国家机器的奴役。事到临头,又缺乏正当理性的抑制,终至暴虐戕害他人,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不去西方正典中寻覓答案,却热衷、满足于在国粹故纸堆中寻章摘句去获得虚妄的“理解”,对实际人生则毫无用处。最近还有寄生虫滥用公权力殴伤律师的劣行照片,在网路上给人们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令人唏嘘!

Ayn Rand在《自私的德性》中写道:如果有人希望倡导自由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那就必须认识到,资本主义不可或缺的基石是个人权利的原则。安·兰德把握了理性自私是通往自由之路的密钥,individualism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核心观念。她还说过,“人不能将追求幸福和献祭性动物道德地结合在一起。”理性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天然冲突,前者是合乎人性的,后者则是违逆人性的。

Ayn Rand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体在所谓的集体主义中是无足轻重的:“集体主义再一次向人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个人没有任何权利,集体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权威以及不受限制的权力,个人在自己的群体之外没有丝毫重要性。”她还认为并不存在真正的“集体”、ethnic group的概念,in fact,运用常识即可判断,所谓的集体、种族(或换种说辞,民族)都是由个体组成的。刻意用集体、ethnic group语境来代替individuals,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的把戏罢了。个体不是也不应是“献祭”,这是最起码的通识,集体、ethnic group语境却常被利他主义-集体主义所利用,成为戕害、贬抑个体独立思考的工具,最终达到奴役个体的作用。

Ayn Rand在阐述利他主义的欺骗性时说,“由于自然没有自动确保任何人的安全、成功和生存,因此只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规范那专制的僭越和吃人道德才允许人们认为(或者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他不管怎样都能够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从而确保某些人享有安全。”Ayn Rand认为,如果你考虑“Society”要为Poor man做点什么,那就是把自己设定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有权处置每一个人,有权分配个人的Property以及生命、幸福。so, 陷溺於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人不可能拥有happiness,只会陷入专制极权的无穷尽的奴役之中……崇仰、信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是一种自我设限,这种“信仰”要么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要么就是无可救药的stupid。

言且至此,Ayn Rand的思想精辟而简明,而这种理性的自私正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愿有更多的人走进安·兰德的精神世界,认清自己及周遭的环境,更准确的定位自身,这也许就是深入Ayn Rand的世界所认识到的自我个性的价值。时光如水,夏日的余晖倒映在流淌的岁月不居中,沙鸥逡巡在江面,感受Amazing Grace的自然奇景,内心获得久违的平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