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是一本由[英]弗朗西斯卡·韦德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读后感(一):女性就其自身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块纪念H•D的蓝色牌匾,让作家弗朗西斯卡•韦德不禁驻足凝视,而后他深入挖掘,完成了传记《女性如何书写历史》,关于梅克伦堡广场、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五位女性、关于 自 由 和伦敦的故事呈现在你我面前。

这本曾经获得多项文学奖的热门作品,承继伍尔夫“书写不同历史”的未竟之志,记录了H•D、塞耶斯、哈里森、鲍尔以及伍尔夫这五位伟大女性的生平,书中不仅有她们的个人情感、日常生活,也翔实记载了她们的职业生涯、政 治 观 念、文学成就和所属社会群体。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即使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女性也不能轻易出门,更别提进入餐厅等场合了。这种女性无 自 由 的社会环境、动荡的时局、以及新 思 潮 的涌现,激发了女性主义运动。伍尔夫曾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提到:“女人要想写作,得有钱,还得有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句话在当时可谓是 爆 炸 性 的发言,因为它暗示女性在社会上也有 自 由 的权利,可以追寻“女性就其自身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女性没有 自 主 权 的社会环境里,五位女性勇敢地逃离,来到梅克伦堡广场,寻找的可能是伍尔夫笔下字面意义上的一间房,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更 深 层 次的,她们寻求的是 自 由,一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作,去生活,去爱的 自 由。

H•D、塞耶斯、哈里森、鲍尔以及伍尔夫,选择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布鲁姆斯伯里区,作为萌芽地,用书写的形式记录她们的所见,用不同的方式挑战社会的偏见,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为 自 由 为和平而奋斗。她们见自身更见天地。她们的思想激发了无数人的热情,激 活 了被压抑的社会力量,引 领 着社会的变革。她们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也以她们的名义继续追寻 自 由 与和平的理想。

读《女性如何书写历史》,不仅可以从五位先锋的精神世界中汲取别样的力量,还可以用她们的历史智慧引导人生,安抚身心。聪明的女孩们也不妨读读这本书,以获得更多的成长和精神支持。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读后感(二):女性的权利,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女性争取来的

文/夏小忧

谁是新晋顶流?说是上野千鹤子一点都不过分吧?这个女性主义者,由于一场和“北大才女”的对话,一夜之间点燃了全民对“女性主义”的讨论热情。

她说:“家庭不是女性的天职,也不是女性的归宿,女性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女性主义不是为了追求特权,而是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每一句都让人醍醐灌顶。

其实女性的权利,从来都不是等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女性争取来的。

人类历史上,也不乏像上野一样,始终走在历史前沿,为争取女性权利作斗争的伟大女性,比如伍尔夫,她在女性几乎隐形的年代勇敢发声,提出女性写作权被大大剥夺的观点。

诚然,男尊女卑的现状不会一下扭转,伍尔夫的发声也像在沙漠里植树,效果微弱。但只要不断有女性加入,沙漠终会变成绿洲。这就是呼吁女性发声、鼓励女性写作的意义。

何止是伍尔夫,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涌现出一批“新女性”,她们选择背离传统的生活方式,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书写,只为能像男人那样被尊重,堪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致敬,作者弗朗西斯卡·韦德用细腻的笔触,深度还原了弗吉尼亚·伍尔夫、艾琳·鲍尔、简·艾伦·哈里森、多萝西·L·塞耶斯和希尔达·杜利特尔(笔名H.D.),这五位伟大女性在不同时间,机缘巧合生活在同一座建筑内的故事。

那时伦敦炮火连天,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她们依旧笔耕不辍,原因只有一个:书写“伟大男性”的书籍数不胜数,而女性,向来只能接受被遗忘的命运。

身为女性,必须以反叛的姿态站出来,提醒这个世界: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作家们默契地宣布:

“不允许女性使用书房的房子,不算家。”

“女性应当打破规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女性想取得任何成就,就要始终保持个性,尤其是结婚后。”

“比起教导女性只需感受、无需思考,更该告诉她们如何长大。”

在破除偏见的道路上,她们只是开始,不是结束,现在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你准备好了吗?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读后感(三):狠狠读了!女性一定先要爱自己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硝烟不断、战火连绵,在战火下伦敦,5位杰出的女作家,在相近的时间选择了同一处住。是什么原因,吸引着她们选择了这里?她们又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写下了充满力量的作品?她们产生力量的支点在什么地方?这些作家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回想起来,我确实鲜少看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国外史书,正如书中所说,似乎史家之笔更愿意书写男性,在战火中的伦敦,在梅克伦堡广场上,孤独地立着一位女子的雕像,这座雕像似乎在控诉,在反抗,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因受限于性别而被书本忽略,或始终无法施展才华的女性。本书的开篇,一场西方女性运动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在我眼前拉开帷幕。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群体人物传记,记述了5位著名作家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生活。作者将这5位女性作家的生活叙写成书,意在提醒女性朋友们,在任何时候,发出不同的声音,为女性打破界限,为女性重塑全新的叙述方式。

在这本书中,我第1次认识了这位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个写下《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和《雅各的房间》等作品的杰出女作家。在我认识的国外杰出作家中,大多数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坎坷人生,然而弗吉尼亚却是蕞令我心疼的一位。弗吉尼亚的父母是重组家庭,在年幼时,弗吉尼亚被她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侵害,这便是她极其痛苦的童年,也是造成她患上精神性疾病的直接原因,弗吉尼亚与她的丈夫过着30多年的无性生活,致使佣人都在背后嘲笑她,59岁的弗吉尼亚,不看病痛滋扰,在乌斯河自S,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有些人走了,却以另一种方式留了下来。 弗吉尼亚在《一键属于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性从物质条件、精神状态上被剥夺了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我想她之所以这样说,可能和她的出身有关。出身贵族家庭的弗吉尼亚,因为女性这一身份,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可她拥有一位作家父亲,童年时期,她经常在父亲的书房畅读,又听父亲与那些哲学家们讨论哲学思想,这间接促使她受到了极为浓厚的文化熏陶,于是她拿起笔,走向文坛,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她的名字。

书中所描述的主题其实源远流长,鲁迅弃医从文,意在拯救麻木不仁的人心,5位女作家,在女性不被允许读书的时代背景下,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写作当中,她们坚毅、勇敢、不屈不挠,致力于打造出一个女性可以获得平等的社会思想,我希望女孩子们都能花上三五天时间,与5位作家进行一次真切的交谈,聆听这些女性作家振聋发聩的声音。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读后感(四):不被定义的女性们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是一本讲述五位女性在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Bloomsbury)的故事,她们分别是: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推理小说家多萝西·L.塞耶斯、古典学学者、翻译家简·艾伦·哈里森和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艾琳·鲍尔。

这本书主要探讨这五位女性是如何在20世纪初的英国,作为女性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声的。作者通过她们在梅克伦堡广场居住的时期,展示了她们的思想、生活和创作方式,同时也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英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她们在当时男性主导的文化领域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五位女性既有广为人知的共同点——捍卫书写历史的女性力量,也有不为人知的共同点——她们是同一个社区的“超时空邻居”。H. D. 和塞耶斯在这里生活时,正处于探索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伍尔夫和哈里森则在此度过了人生末尾一程;鲍尔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之久,塞耶斯和伍尔夫则都只在这里生活了一年。

作为女性的代表,她们分别为在人生迷茫时、女性中年时期和女性步入老年时期如何面对人生做了表率。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H. D都表达了“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可以自由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需要被迫扮演预先安排好的角色,遵循已成定规的剧本”的观点。

多萝西·L. 塞耶斯在面对中年时期则认为:“别盲目相信中年人的那套说辞,什么青年是人一生最好的时期,之后生命再没什么值得期盼的……坚持做好你相信应该做或是真正想做的事,到四十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的完成了这件事,并且开始真正地享受这件事。”

简·哈里森身为女性,在古稀之年仍不惧做出重大转变与牺牲,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对于“ 如何生活”这一问题,未必只有单一的答案。简·哈里森在职业生涯中不被预期设限,拒绝安定、沉闷的退休生活。她不因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旧规则而义愤填膺,而是开始不以为意,处之泰然。她研究的是古老的过去,着眼的却是将来。

作者弗朗西斯卡·韦德通过对这五位女性的生活、创作、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她们的不同面貌和人生轨迹,同时也通过她们的经历,反思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角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认识女性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此外,作者的叙述清晰明了,语言简洁精炼,让人读起来很容易沉浸在书中。本书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不仅涵盖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而且对这些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这不仅是一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更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书,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认识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