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由《国家人文历史》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读后感(一):读唐宋八大家故事,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说起唐宋八大家,你还记得吗?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澈。他们当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呢?韩愈为何会成为八大家之首呢?王安石以笔做刀,成为变法的操盘手。苏轼一生被贬,却仍然乐观面对。苏澈在哥哥的光环之下,自有一片烟波。

苏澈可以说一辈子都活在哥哥苏轼的光环下,他们同一年科举,本来苏澈一篇对策论让仁宗关注了他。但无奈哥哥苏轼太能考了,居然考了第三等。

在宋朝,科举第三等几乎是前无古人,苏轼考中第三等,也为“百年第一”。因为宋朝考试分为5等,第一、二等形同虚设,几乎不录取人,一般情况下,考试考中了第四等就是考中了。

第三等,一般也不录取人,除非特别优秀,从宋朝建国到苏轼,整个宋朝才只有2个人考中第三等。其中一个就是苏轼,而且还是正经八儿的第三等。

书名:《唐宋八大家文学课》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出版社:华景时代

很多人以为苏澈能成为唐宋八大家是因为他是苏轼的弟弟、苏洵的儿子。其实,这是不了解苏澈才会这样说,当你了解了他的一生后,你就会发现他是名副其实。

苏澈出道绝不是因为苏轼的光环,反而更多的是被他的光环所掩盖。苏轼一生从来没有取得过执宰之位,而苏澈则做到了副宰相。

王安石之变,苏轼看到的全是不好,所以他不顾一切,一生都在反对新党因此一直都在被贬。而苏澈却明白,北宋确实需要改革,所以他支持改革,但是不支持改革太大,后来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他自动退出变法阵营。

虽然后来再次得到提拔,并做上了副宰相,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大量打击新党。苏澈看人还很准,他很早便看出来蔡京的狡猾,可惜皇帝当时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苏澈一生多次被贬大部分都与苏轼有关,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记恨,反而为了救兄而拼命地往上爬。虽然,他一生都活在苏轼的光环之下,但是他从来没有感觉心里不平衡,因此也成为八大家中最长寿的人。

苏澈不但在仕途上比苏轼要好,写的诗词也不差。他写的《黄楼赋》,当时宋人以为是苏轼代笔,一度让苏轼苦笑不得。苏轼因乌台案而入狱,苏澈一篇文章感到了宋神宗,苏轼也因此得以出来。

本书收录了八大家的故事,从他们的生平以及所写的诗词进行讲解,作者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八大家。

我是瑜见书阁,坚持每天分享一本新书,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读后感(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死与生

唐宋八大家的名字一出现,中学时期晨读课上那些死去的记忆又开始攻击我的大脑。当年的晨读课上,大家都埋头苦背,老师来回巡逻,看心情点名叫到教室外面,一对一抽查大家的背诵成果。

语文老师经常摇头晃脑念着“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的顺口溜,不断给八位大作家“打标签”——“军旅文人”韩愈、“仕途黑洞”柳宗元、“刚直全才”欧阳修、“自学成才”苏洵、“大器晚成”曾巩、“革新政客”王安石、“豁达肆意”苏东坡、“沉静内敛”苏辙。

在读完《唐宋八大家文学课》之后才意识到 ,八位文坛大将各自的人生可不是简单的标签就能完整概括的。有些从小到大就在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标签其实有失偏颇、不够公正 。

作为超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只有读书为官、撰文作诗的经历,更多的还有交友、游历,以及因为自身才华遭追捧、又因为理念不被认可而遭贬黜,... ...

“唐宋八大家”每个人都多少有从政经历。虽然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可以说唐宋八大家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缩影。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分为八章,按照出生时间挨个排开,每一章围绕一位人物重点展开,八位互相之间相对独立但偶尔有交集。

无论是“排佛”不成反遭排挤的韩愈,“改革”停滞不前备受争议的王安石,又或者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把贬戳之途当做旅途”的苏东坡... ...被记录下来的不止有高光时刻、优秀作品,更有各位大师人生经历中的失意、挫折、困厄甚至是不那么光彩夺目的时刻,呈现出来的是大师们复杂、真实、立体的形象。

经典如《师说》《醉翁亭记》《六国论》... ...哪怕我们再熟读能诵,在了解到八位大文豪的人生经历之前,看这些作品只能从文学层面有所领悟。但结合书中的细致分析、背景知识的介绍,更能够结合起来厘清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

这些“古代进步知识分子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有共鸣与启迪。

视角虽是八位大作家的微观呈现,但作为历史爱好者、古代文学爱好者来说,我们更是能够从中窥见中国文化的来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映照了此时此刻知识分子们的境遇——一千多年过去 ,有太多德才兼备的人都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但这片土地永远都在重演差不多的悲剧和喜剧,太阳之下并无太多新鲜之事。

《唐宋八大家文学课》读后感(三):看完这本书,可以了解不为人知唐宋八大家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说喜欢,我会更喜欢苏轼一些,原因是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他挫折的人生所展现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豪迈所感染。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更多的是挫折和不顺,从他们的诗词中汲取能量,这才是文学大家的意义。 · 读完本书之后,深有体会到这句话“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多为仕途不顺、遭贬疏、或锒铛入狱,或发配边疆,无论是“排佛”不成的韩愈、“改革”不下的王安石、还是“一生都在贬黜路上”的苏轼,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即使在生如逆旅,都会一苇以航。

①这本书着重从文人的读书、为官、交友、游历、遭贬黜等人生经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唐宋八大家的形象。

可以说是从深层次解读了八大家的人生经历和他们诗词作品对当时后世的意义。

②叙述中按照历史出场的时间顺序,先后围绕韩愈(唐)、柳宗元(唐)、欧阳修(北宋)、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而展开。 · 这样叙述的意义在于,能够弄懂八大家的作品的深度含义,一方面是他们的作品来源于前人,比如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开启了中国新思想时代。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他们的继承创新,三苏、王安石的文学运动,不仅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③书中的装帧和插图令人惊喜,阅读时加上八大家的书画作品,一下子就能联想到那个时代,立刻有了可视的风景。 · 我很喜欢书里八大家中的作品鉴赏,特别是结合了当时他们的经历,心路历程来理解他们的作品,很多问题瞬间迎刃而解,这也验证了“杰作来源于生活”,名垂千古的雄文多在不平凡的人生中,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柳宗元遭逢二王八司马之变、王安石乃中国历史上罕见大变革之推手,但终遭败绩...... · 苦难的暴风雨不值得歌颂,然而历经暴风雨的精神却值得人们再三玩味,或许这就是文学的意义,也是八大家闻名遐迩的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