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欢喜读后感1000字

空,欢喜读后感1000字

《空,欢喜》是一本由胡赳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欢喜》读后感(一):啥是当代艺术?

说真的,对艺术是啥,还真没概念,只是凭自己的欣赏来看待作品,那个美,那个丑。

对艺术终结了的看法,也算不是第一次看到,只是不知是啥意思。然而读过此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现在的艺术,已经脱离了传统,脱离了纸笔。想摄影、摄像、行为、工艺品等等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是看是谁在弄它们。

想想,达利的《泉》,只是在便池上签个名,立马就成为艺术品,身价百倍。正如书中写的那样,现在的艺术已经进入个人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身边拥有纵多的工艺品。就看他如何将它们转变为艺术品。

我,对待这些,还真不习惯,这是炒作么?

图书中,对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家进行了阐述,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当代艺术的前沿,感觉很不错的图书,内容也不长,短小精干,用几页纸陈述了某样观点、某位艺术家。

《空,欢喜》读后感(二):和当代艺术来一次深度拥抱

作为一个小年轻,偶尔深刻沉静,偶尔简单好动,经常小清新,也磨文史哲,但是“当代艺术”这样高深的殿堂级的概念,似乎一直离我很远。

但是,赳赳老师却在这本书里给予所有的小年轻们一次公平的契机,让我们可以与当代艺术来一次拥抱,哪怕只是轻轻地 擦肩而过。

关于当代艺术,赳赳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腔调和视角,做了全方位、多口味的剖析。

有关于当代艺术整体情状的描述,有艺术圈里种种怪像的揭露,有二十多位最具代表意义的当代艺术家的点评刻画,更有100多幅最具价值珍藏作品的集中披露。

你可以看到他的犀利、他的宽阔、他的调侃、他的幽默、他的理性、他的动情。

赳赳老师以四年的心血积攒,全情投入,深度拥抱,真心对话,

所以——这部作品,怎么说来,都是值得一读,都是动人的。

空,不是无,而是一场欢喜。

推荐它。作为入门课、作为随身卷子、作为艺术收藏参考,都恰如其分。

《空,欢喜》读后感(三):当代艺术别样花

当代艺术别样花

【《空,欢喜:扯一扯当代艺术》,胡赳赳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3】

当代艺术长什么样?这似乎是一个永恒之问。因为从不同人的眼中必定看出的是不同的颜色,由此也将当代艺术推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边缘。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要有一颗被艺术包裹的内心世界,从内心出发,就能够找到属于你的当代艺术范畴。所以,胡赳赳的《空,欢喜:扯一扯当代艺术》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他用的是“扯”字,而不是正经的“说”与“谈”,因为在他的眼中,当代艺术乃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只是结果却是“空”的,你似乎捕捉到灵感,又的确没有获得什么;你感觉有了提升,又仍然在原地徘徊。

尽管如此,在作者的“扯”中,我们却能够清晰看到他力图展现的一张画卷,那些当代艺术家们犹如画卷上的轻盈色彩,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艺术的领域内,每个人必定有着不同的特点,而这也正是艺术存在的价值,也杜绝出现仅仅模仿而陷入的困境。陈丹青、何多岺、徐冰、曾梵志,这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名字就可以将当代艺术画卷逐个填补起来,让整个当代艺术的状态灿烂如花。这也是作者从众生里所能洞悉的点滴,是每个艺术家不同的特质才构成了当代艺术整体的模样,所以这样的模样看似是整体性的,却又是别样的,有着五彩斑斓的特征。

在当代艺术的世界里,“万象”和“众生”似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众生并非芸芸而是各自独特,才最终呈现出当代艺术的万象形态。所以,当作者“扯”到当代艺术的时候也进入了这样的领域内,从当代艺术的各种批判、各种观察、各种观点出发,恍如一个当代艺术的万花筒,能够让读者在这里捡拾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那朵花。毕竟,尽管当代艺术呈现出如此斑斓的样子却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深刻体会,你仅仅需要捡拾属于你的那朵花即可,别的花纵然有无限风情,也只是过眼云烟。因为我们想拥抱我们想拥抱的,但我们只能拥抱我们能拥抱的。

对于当代艺术,到底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别把艺术当神,别拿艺术当真。这是作者给出的态度,自然也是对于当代艺术的一种观点。但是,对于艺术,对于大师,对于天才,我们都能够从书中获得点滴的感悟,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艺术家,更是不妨走进当代艺术的边缘,欣赏这朵别样的花朵。如果你是艺术家,更需要时常进入这样的空灵世界,来回踱步。因为无论你欣赏,还是不欣赏,当代艺术都是那样一朵花,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绽放,阅尽繁华,悄无声息。(王传言)

《空,欢喜》读后感(四):谈谈当代艺术的是非

“1.8亿”“4.255亿”……当这些天价数字不断刺激人们敏感的神经时,注定了艺术在这个时代里的喧哗与骚动。当代艺术更是争议不断的中心所在,它是通行证,凡是艺术作品被贴上“当代艺术”的标签,便可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上畅通无阻;同时它也最易被人诟病,被李陀归纳为“烂柿子”理论。当代艺术圈,有太多的声音在主张,有太多作品浑水摸鱼,反而让评论家们退避三舍,不去趟这浑水,而胡赳赳偏要于这浑水中沥得真金,写了这本《空,欢喜:扯一扯当代艺术》,于“万象”与“众生”两个篇章中谈谈他的观察,他欢喜的作品。

这本书并没有考究式地用理论词语建构晦涩难懂的文章,将当代艺术隔在高高的象牙塔里;也并非吹捧式地用通俗词语组建流行文章,愉悦观众,将当代艺术拖进全球化的名利场狂欢。而是以深厚学养建立起思想资源的高地,进而点评当代艺术,谦称为“自说自话”,实则做出了客观且中肯的评价。

“万象”部分涵盖广泛,从三代知识分子的美学语境、89美术大展反思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性”;从批评家对艺术的虔诚到丹托“艺术的终结”论断;从艺术区的建设到绘画流派;从抽象艺术到如何去看一幅画?既有历史性艺术事件的回溯式探究,更有对当下艺术圈各生态环节的细致考察。写作时的旁征博引,不论是中国儒家的“依于仁,游于艺”,还是道家“大象无形”、“心与物游”,抑或是西方现代主义美学,“阐释”、“本质”、“存在”等理论,于他是运筹帷幄,激扬文字。

扯完“万象”,便聊“众生”。而“众生”部分,自然是众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评论当代人的创作是最不易写好的,若批评极易得罪人,若赞赏又极易被人视为吹捧与炒作,左右为难。《空,欢喜》中点评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类别的艺术家,一路读来,也为作者捏了一把汗。他用诗性轻盈的文字直抵艺术家的创作核心,也透过这些艺术家更深入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在一个数字时代,连胶片照相机都变成古典工具的时间里,透过“只是在画画”的陈丹青,他看到了对艺术的执着与自由;透过“左脑毛泽东,右脑科学家”的徐冰,他看到了艺术并没有铲除什么,而是做了别人想都没想过的事;透过收集“地契”的毛同强,他看到了艺术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及梳理;透过描绘“末世风景”的苏新平,他看到艺术对生命的全部好感与热爱……

说不完的“众生”,他撷取片段,只为“空”里的欢喜。一本书的文字虽不能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是是非非,但于读者能管窥一二,能鉴赏、批判、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来。

《空,欢喜》读后感(五):狼藉的欢喜

我很怀疑,如果面对这本书的是一个过去并不了解当代艺术的读者,到底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是繁华后的空,还是勉强能琢磨出一点欢喜。

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容易说清外延,难以概括内涵的概念。在零八零九年前后,艺术品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可能是少数的几个涨幅华丽地超过房价,但是又暗潮汹涌低调过猪肉价的商品,在大量的资本操作里,到底是什么在推动价格的上涨,是艺术性?还是艺术品中的中国性?

而胡赳赳的《空,欢喜》号称要扯一扯当代艺术,于是在开篇的《这就是当代艺术》里,从“当代性”“现代性”聊到“全球化”;从“观念” “转换”谈到“装置”“媒介”,一段未有定论的推导以后,当你以为他要在概念里钻进牛角尖的时候,忽然话锋一转,开始谈东方美学里的“境界说”,进而谈到“艺术的修养”与“人性”,批判的旗帜就此竖起,当代艺术之肤浅、之哗众、之半吊子,劈头盖脑。

原来厘清当代艺术的概念并不是他的目的,表达对于当代艺术(其实主要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普遍的不满才是。但你看这些不满发端处其实是他本人古典文人情怀的挫伤和浪漫的理想主义要求被忤逆。所以胡老师总是张口闭口“心物一元”“超然物外”又或者“依于仁,游于艺”。世人总有一些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需要寄托于人,艺术家和艺术品是最完美不过的载体,发现“所托非人”,貌似理性的批判一番是很合理合情的宣泄,只是这还要硬说欢喜,未免透着一点狼藉。

尤其批判过后如何是好,他说:“它(当代艺术)扎根之处的根系尚浅,它并没有将自己融入到一种伟大而自觉的文化传统中。这意味着它有着大有可为的余地,这值得庆贺,正是由于当代艺术的‘不足’,才成为广阔天地。以上便是我对当代艺术的全部意见,我必须宣称我只是在自说自话。”看,多圆满又多地道的批判。完全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纯属个人意见”,换而言之,被评价对象何去何从,他概不负责。

当然作为近距离围观当代艺术的媒体人,而不是投生其中的艺术家或者学者,胡老师没有确立一种概念,贯彻一套理念的义务和责任,展示一个媒体人应该有的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也许本身就足够了。况且在《万象》版块里,也不乏妙语,《写给青年艺术家的一封信》《艺术家攒人品》《谎画》把针砭时弊的不满,化成了嘴角一抹笑,很贯彻《新周刊》自造的“知道分子”身份,且有巧有妙。只奈何篇章编排透着专栏凑堆的气息,没有脉络线索,一些看起来很时效的文字,比如为某一个展览写的捧文,或者描述某个艺术家早已经完成的作品“正在进行中”,都相当给本书的新鲜度打折扣。当代艺术写得有点不当下,总有一种看到好看但过季款时装的遗憾感。

往下走过《万象》到了《众生》,吊诡之处浮现,胡老师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局总是贯彻“水平有待提高,拼的全是中国味”的口径,可说到个人又总有敬叹,仿佛大家比比皆是。总让人感觉这本书似乎在说一个东西,又好像是两样事情。好恶标准非常微妙。幸亏《众生》中所选人物在中国当代艺术上大小都是可以算得上家,徐冰、何多苓、冯梦波……全当看当代艺术群像,横向比较,各人脉络传承隐藏其间。只是图书配选代表作品总是与正文所提不同,加上布局随意,总觉得读者要是没那么懂行,隐藏的脉络也许很容易就被错过了。

所以只能说作为胡老师的作品,内容透着欲抽身冷眼抽不脱的违和感;作为一个编辑的完成品,内容罗列感大于结构感,和封面的暗纹和零零落落的烫金,倒是挺好的呼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