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锦集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锦集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是一本由严耕望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一):文笔精炼,不愧“史纲”

在全书开篇即讲明论述重点:以汉唐制度为典型。并初步介绍政制演变规律。

分先秦、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介绍,文字极为精炼老道,引用史料、史家评论,以政事、政论辅政制。每章总结,反思利弊兴衰。书末总结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认为秦汉郡县、察举制最优。

缺憾:涉及军事、兵役、税赋制度极少,对政治制度持狭义观;亦无涉明清特务政治和内廷机构制度;清代编缺漏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纲纠误兼谈自己认识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一版 2020年第十次印刷本

第二编第一节 第五十页 第五列 秦变法图强……率诸侯朝天子于逢泽。

此条误也,逢泽之会主盟者为魏惠王。原文或脱,或误。

(暂时发现此一处不妥者)

第二编 第二章 辅政制度 严耕望先生的观点与祝总斌先生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可谓针锋相对,可以对照阅读,辩证看待。

本书应属于纲目体史学著作,严耕望先生提纲挈领,以区区十几万字勾勒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适合阅读群体:

1.有一定中国历史认知但并不精通者

2.通晓政治史者,此作有金针度人之用。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三):提纲挈领,广征博引

对于政治之类始终没有多少兴趣。不过,还是慢慢的读完了这本严耕望先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作为先生上课的讲义,本书提纲挈领,广征博引,参考考古成果,对中国政治制度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严耕望在绪论即对政治做出了解读,引用中山先生的话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又说:“制度”就是约束社会人群行动的共同规则。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变化较少,所以,“政治制度”一般注重在政府组织与人才任用。

这本书正是就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政府组织及人才任用展开讲述,分别辅政机构、中央机关、地方行政制度、人员任用几个方面,清晰地勾勒出历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发展、得失。这些知识,对阅读古代史籍,了解古代社会,的确事关重大。

严先生更多的靠史实讲述,旁征博引,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想来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妙语如珠,讲的很精彩的。毕竟,这只是讲课的大纲。

无论如何,这是值得一读的书。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四):扎实稳重

严耕望此书是他往昔授课的讲义,去世后有其弟子编辑出版,“于青年学子之认识国史政制,至为便捷”。读后的感受是先生这本书很好,朴实简明,但言之有物,所引用的材料都有出处,正好可以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纵论历史大势之不足(当然钱先生的宏论也非一般人所能把握)。二书对读可谓相得益彰,引发很多思考,需要细细体会后再说。有一种感受,一个王朝能延续几百年,在制度的设计方面有诸多可观之处。

在秦朝,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考选、监察之权于一身,一个真正尽职的皇帝如秦始皇极为辛劳。此时皇帝权力受到如下的相对限制,如前朝所著律、朝议制度、天谴等。因皇帝制度产生三种权力,宗室(如秦之公族,汉光武帝宗室不得在公卿位者,宗室不得典三河)、外戚(因后宫太后而产生,太后临政,惟恃父兄辅政)、宦官(出入禁中,最能与皇帝接近,故得用事)。东汉外戚与宦官之争,实际上即皇帝与太后之争,而基本原因是东汉皇帝多短寿,致多幼主与外立者。组织或者制度是对权力关系的一种反映。

严先生认为,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历代多为三级制,或参以二级,或参以四级,有时同时参以二级、四级者;惟秦汉为郡县两级制,且无参差,区划等级最简明,上下行政易于贯彻,少承转之弊。第二,无论等级与名称如何变动,但恒以县为最低行政区,二千余年迄今不变。第三,县之幅员虽少变动,而上层区划则变动极大。

秦汉时中国第一次走上统一之途,能维持四百年之久,察举制度(后演变为科举制度)起到了相当的功能。

田余庆去世前一天还在伏案工作,摊开的书中,左边是严耕望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右边是先生自己的《拓跋史探》。虽然是偶然,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严耕望治史的成绩。严耕望的书确实耐读,扎实,这也是我最近的感受。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读后感(五):读《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本文首发于网站 什么值得买

严耕望先生撰,17.1万字,280页,8编(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章各有侧重,描述汉唐着墨最多),繁体竖排。建议以编为单位阅读,同时用《国史大纲》(通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史)、《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经济史)、《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经济史与历史地理学)等书做底子,本书专精于政治制度史,对其他领域涉及甚少。

严先生是钱宾四先生的弟子,因《治史三书》初识严先生,继而知晓此书,该书系大学讲稿,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是严先生唯一一部从先秦贯穿到清的中国政治制度专著,其文笔之精炼程度,已近难易一字之地步(金文的引用、史书段落的引用、近当代史家论文的引用,甚美、甚棒!),严先生治史功力了得。每章的结构均为展开—总结的结构,对整理思路非常有效。

为了让读者更合理妥当的了解政事运行的机制,本书用了很多现代语言来诠释过去的制度,例如概述汉代丞相制“集权的信托制度”,以及对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地方自治”的引用,还有在唐制中引入了“政务官”“事务官”概念,明代之“内阁制”的现代解释。有些内容可以看出钱穆的影子,比如说“政权的开放”。而传统的政治制度也比较清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其实就是两个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皇权和官僚系统(相权)关系,当了解这两个关系之后,该书寥寥几笔勾勒出几千年来的治乱循环中政治制度的迁延变动。(汉唐两章的重要意义在于此时这两个关系上的巨变,官制、定员、管辖,切分条理)

该书也不是说没有缺点,比如说译名略老或者说没有将香港的译名转成大陆译名,比如摩尔根还是用的莫尔甘,要不是后边缀了一本《古代社会》还真不识得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