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是一本由[美] G. 约翰·伊肯伯里( G. John Ikenberr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读后感(一):战后秩序构建的逻辑

本书是作者约翰·伊肯伯里在冷战结束不久,意图探讨历次多国参与的世界级大战之后,战胜国利用自己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国力优势,如何主宰并重新部署世界形势。

作者在书的开头提出了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美国拥有如此集中的权力,却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寻求制衡美国或组建抗衡美国霸权的联盟,然后用书中剩下的章节来一一解释。

战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现代,会越来越多倾向于利用制度战略来限制随意、武断地行使国家权力来建立有利而持久的战后秩序。

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有支配、放任或推动战后秩序制度化三种选择。所形成的战后政治秩序主要有均势秩序、霸权秩序与宪法秩序三种。宪法秩序是一种各国通过达成共识的规则、制度和正式法律职权所构成的框架来限制或约束权力行使的政治秩序。作者也着重强调了宪法秩序的优越性,而这主要是通过其他两种秩序的比较之下凸显出来的。

不难想见,均势秩序和霸权秩序在各国间实力接近、每一方都想占据与对方竞争中优势的时候,只要边境地带有一点紧张态势,剑拔弩张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在缺少居间协调国家的情况下,就使得均势秩序和霸权秩序注定是一种各方躁动不堪的局势。

而在宪法秩序中,由于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越来越少,各国在彼此间的谈判中就更倾向于选择妥协,也就更容易选择用宪法秩序来捆绑住彼此。

一站之后的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空有一腔改变世界局势、用一次和会来终究所有战争的豪情,却克服不了英法想要一次性阉割掉轴心国战力的妄念,签订一个终究要破裂的合约之后灰头土脸回到了美国,可国会还不给通过。

而到了二战结束,美国极力推动战后秩序制度化,而此时的世界各国,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满目疮痍渴望经济恢复和发展,所以都积极配合美国的号召,站在美国背后,一起对抗苏联。

对比1815年英国的做法与1945年之后美国的做法,以及1921年后与1945年后世界各国的做法,可以看出霸权国如果利用自身优势构建最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局势。

(为什么中国没有谋求霸权,却有那么多西方大国极力遏制中国的崛起?)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读后感(二):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

这几天看了约翰•伊肯伯里的《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一书,对社会学或者政治没什么研究的我,感觉真的太难读得懂了。先来介绍一下作者约翰·伊肯伯里,他是生于1954年10月5日,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1985年),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及伍德罗·威尔逊学院艾尔波特·米尔班克讲座教授。他把美国国内政治、美国大战略、西方秩序作为研究核心。在美国战略理论界、政策分析界、政府机构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被公认为继保罗.肯尼迪、约翰.加迪斯之后美国最富盛誉的战略学者,自由国际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学术研究从国际关系理论和美国战略起步,多年来著有《自由秩序与帝国野心》、《大战胜利之后》、《国家理性:石油政治与美国政府能力》、《国家权力与世界市场》,《国家权力与世界市场》这本书是与 (美国)约瑟夫.格里科合著。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得先把标题上面的几个关键词理解一下:比如什么是制度?

于是我找到了复旦大学教授唐世平给出的一个定义:制度即社会规则:包括宪法/法律/政策等正式原则,也包括规范/禁忌/惯例等非正式规则。制度是具有约束和帮助行为体的作用。社会由各种规则来支撑,相关联的制度构成一个制度子系统,而支撑社会的完整制度体系即社会“结构”。

总而言之,这本书其实就是讲大战之后,赢得胜利的主导国如何运用其实力建立国际秩序。作者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论证制度理论。失衡的权力关系与稳定的政治秩序并不相容。当秩序由民主国家构建,失衡的权力关系则更有可能成为催化剂。在伊肯伯里看来,制度性建设有赖于两大核心变量:即“权力的差距”和“民主”。

一方面,权力越失衡,领导国就越具有“讨价还价”的优势,并获得其它国家对“制度性协议”的认同,因为它能够避免其它国家所担心的问题,即被“主导”或“抛弃”。

另一方面,“民主”国家自身所具有的政治“透明”、“分权”和“开放”等特征,为协议的达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具有相似国内政治秩序类型的国家,更有可能同意加入其中。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美国政府正式告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美国于2021年7月6日正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美国暂停了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意味着美国将永久停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在最急迫需要全人类共同对抗灾难之时,美国进一步地摧毁在二战后一手缔造的世界秩序,直接打破了对“规则、开放、协调”等国际主义观念的承诺。正如伊肯伯里所说,就目前而言,仍然拥有霸权的美国才是对自由主义秩序破坏最大的国家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读后感(三):秩序约束与权力延续的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伤亡和破坏程度最为惨重的现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欧洲作为两次大战的主要战场,同样遭受了其难以承受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重新洗牌。资本主义世界的权力中心由“欧洲”转移至“美国”,同时苏联在东欧的崛起以及其共产主义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由英国所主导的殖民经济体系,被美、苏两国各自主导的新的利益分配体系所取代。二战之后的冷战,持续时间超过45年,这期间美苏两国除了在军事层面上的竞争和对抗外,双方所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争丝毫也没有放松。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掌握了建立战后世界秩序的权力,美、苏双方都试图通过世界秩序的设立或重建,维护自身利益的延续性和扩大所在政治阵营的影响力。作为战后秩序的参与者与当事人,战胜国与战败国是如何通过制度平衡权力和权力的约束性?战胜国之间,即强实力国和弱实力国如何平衡约束和合作的?

这本《胜利之后》的作者是普林所顿大学政治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阿尔伯特·G .米尔班克,政治和国际事务教授,普林斯顿国际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本书主要探讨的话题就是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的重建。战胜国要如何行使新掌握的权力,又将如何凭借这股力量构建新秩序?通过研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后安排,看到:强国确实会寻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但随之诞生的秩序类型取决于这些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出承诺并约束自身权力。

表面上看制度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但实际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可以利用制度来获取更多的益处。占据主导权地位的国家答应在制度秩序下行事有两大理由。其一,制度能够让次要国家更加支持他们建立的秩序,这降低了霸权国家的“执行成本”。其二,制度可以创造“一系列优势”,这种优势甚至可以在创造制度的霸权力量衰弱之后依旧延续。

首先,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可以利用制度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并锁定其他国家,让它们的政治走向自身所乐见的方向,从而将权力延续下去。如战后美国制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让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百废待兴的欧洲输血,逐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并建立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其次,制度可以约束霸权国武断任性,通过提供承诺,让其他国家选择顺应,而不是寻求制衡。主导国在自主权受限方面的牺牲换取的是实力较弱的次要国家的默许与合作。实力较弱的次要国家也能通过制度协商得到一些好处。第一,有了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至少在约定的框架下行事,某种程度上变现得更加温和与合作。第二,制度可以让较弱的国家在秩序内获得“话语权”,为它们与强国进行协商提供空间和渠道。

全书从专业角度论述战后制度与战略约束的核心理论与经验主义观点,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和阅读门槛。书中结论来源于作者针对该内容的多年研究结果,同时提供了详实的史实资料和数据对比。该作品获得了2002年美国政治科学协会“国际历史与政治”最佳图书奖,作为一部了解国际政治领域的学术佳作,推荐有该方面需求的读者阅读。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读后感(四):《胜利之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二战之后,世界秩序稳定70年的根源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就是在极为混乱的状态下过来的,各种灾难层出不穷,特别是战争让上亿的人口死于其中。但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长时间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虽然局部战争还时有发生,但涉及到大国之间的战争再也没有发生过。是什么原因让二战后的世界维持了如此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呢?这就是美国学者G.约翰•艾肯伯里所关心和检讨的问题。 和平稳定是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上的,而所有的秩序都是混乱之后、特别是大型战争结束之后,由胜利方所决定。作为胜利方,他们有着最强的能力,有着最强的话语权,他们的决策就会成为今后秩序的基础。因此,艾肯伯里这本著作也被命名为《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制度重建》。而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秩序,是在宪法秩序的基础之上的而建立,而建立这种秩序,作为当时的领导国美国在这其中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在一场惨烈的战争之后,战胜国必然需要维持自己战胜的地位,并取得积极的回报。但哪种秩序可以让权力回报的成本更低,这一定会在战后秩序的选择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更高的收益,在政治中也一定是适用的。《胜利之后》把战后的世界秩序分为均势秩序、霸权秩序、宪法秩序三种类型。而这些类型都是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或被战胜的、有影响力的领导国所选择的秩序类型。

在均势秩序中,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而各个政权必然为了维持自己的安全、稳定和生存的权利,积极发展自身的能力。在这种世界秩序中,随着各国发展的不均衡,必然有大国崛起。大国崛起,小国追随,就会形成各个联盟;当联盟的矛盾不可调和时,战争又成了不可避免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这个世界时间最长的秩序状态,特别像欧洲这种地方,就是在战争、和解、建立秩序、再次战争的过程中前进的。 霸权秩序,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际秩序。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后,他们建立的各个海外殖民地,一定是这种秩序的典型代表。殖民地是没有任何主权的能力的,他们只会任人宰割,而作为霸权的国家,也必须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这种秩序。当然,任何霸权都无法持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的世界已经再没有了殖民地。虽然美国一家独大,它有着称霸世界的能力,但还是无法完成霸权秩序的统治。 而二战之后,建立世界秩序回报成本最低的就是建立一套“”宪法秩序”。宪法秩序,这是本书的作者所创造的专有名词,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一样,在世界的秩序中,也要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规则和制度。战后胜利的领导国,这时他们有着无上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霸权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也可以通过各种规则制度,让自己的利益可以长期而稳定的留存下来。而这时建立的规则制度必然是偏向于领导国的,但又给失败的国家以各种支持和援助。在这种前提下,规则的制定和建立就是不会受到阻挠的,而规则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有着路径依赖的能力,就会一直稳定的维持下去。即使后来者想改变这些规则和制度,也是成本大于收益的。这也就是现在的世界秩序各种规则的来源所在。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起了以美元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建立起了遍布全世界的军事基地;建立起了美国为主导的各种多边组织;就像联合国、世界开发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都绕不过美国的阻挠。这就是美国二战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了的世界秩序。

这种建立在规则上的世界秩序,也需要用规则来维持,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一手把这套秩序建立了起来,但现在却也在亲手毁掉他,美国在全世界的各种退群,也就是它在毁坏秩序的表现。也许现在的世界秩序在等待着一次重新的整合吧。 艾肯伯里在这本书中引用了近现代的几次战争之后的国际秩序来论述他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整个的世界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就像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并不是美国想要放弃霸权主义?毕竟它们的霸权思想一直都存在,但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无法建立霸权主义的世界。全球化让世界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世界只能建立在一个有规则、有制度、有秩序的基础之上。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修订版)》读后感(五):《胜利之后》:探究大战后国际秩序之构建,解析世界政治中制度之作用。

《胜利之后》:探究大战后国际秩序之构建,解析世界政治中制度之作用。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体按照某种原则、规范、目标和手段来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以及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和整体态势。

在这个主权国家的世界中,秩序如何建立并维持?谁主导秩序?谁从中获利构成秩序管理结构的规则和制度是什么?各个国家如何为持续的竞争与合作制定规则与协议?

世界政治并不是各国简单的在无政府状态下运作---它是一种拥有规则体系,包含谅解与期待的活跃的政治秩序。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的主题就是探究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建构。即赢得胜利的主导国如何运用其实力建立国际秩序。书中作者主要参照的是 1815 年维也纳会议、1919 年巴黎和会、1945 年雅尔塔会议和 1989 年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的理论探讨。作者在书中认为国际秩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均势秩序、霸权秩序和宪法秩序,而宪法秩序逐渐成为主流并对世界国际关系产生重要深远影响。宪法秩序指的是,通过达成共识的规则制度和正式法律职权所构成的框架,来限制或约束权力行使的政治秩序。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主要行为体,尤其是主导大国权力分配、利益分配、观念分配的结果,而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创立与运行。正是由于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各主要行为体,尤其是主导大国,权力分配、利益分配、观念分配的结果,因此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政治文明程度、军事实力大小、社会治理水平和地缘政治态势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异,大国之所以能够影响国际秩序,是因为构成国际体系的国家所拥有的权力是不平等的,鉴于此,大国必须努力避免采取引人注目的破坏秩序的行为,满足世界上某些公正变革的要求。

秩序是所有政治体系的核心因素。对各国政治家而言,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其政治行为的重要目的。国际社会是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存在。如果能够在制度化的关系中实现约束和承诺,就可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实现更加复杂更加具有合作性的秩序战略约束,就是通往这个新世界的护照。

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

可是建立国际体系与建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行为者进入社会关系并创立社会结构,都是为了更多的谋取各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建立的世界秩序,与其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书中作者构想的宪法秩序能起到的对主导国的约束作用,有所高估了,这些年来,美国在外交经济和军事政策均以单边主义为基础特征,没有见到战略约束的迹向。冷战结束后,美国实力超群,于是大力推行自由主义外交政策,试图将尽可能多的国家转变为自由民主制国家,同时发展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国际机构,这种“自由主义霸权”不仅行不通,反而导致国际安全局势恶化、战争频发。

国际秩序本身就很复杂,它有着多个层次,多个方面,不单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强行施加的政治结构。如果美国想在21世纪长久的延续它的战后秩序,就必须不遗余力的确保权力和制度的协调运转,而不是这种为所欲为的危险的单边主义政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