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春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是一本由[英] 阿莉·史密斯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5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读后感(一):春天是文学的季节

我以为这本《春》很温和,但全书一开篇就是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气势,让我不禁倒吸一口气。越是往后读,越觉得震撼。

越读就越觉得这个书名真好。春,即将来临的4月,是料峭的月份,是重建的月份,是大地乃至意识苏醒的月份。

更是需要联结的月份。

作者阿莉在《春》中写了很多事物,因为春天能容纳下那么多。她写了当下不确定的时代、创伤、衰落,以及鲜有存留的善意和希望。她写了一场漫长而深沉的怀念,也写了向外延伸自我的努力,更写了聆听、文学与真诚。

书中有作家、诗人、艺术家、编剧,有孩子、年轻人和老人,也有逃亡者和追捕者。他们本没有交集,但时代的洪流将他们裹挟到一起,让他们进入同一辆列车。这一辆车,正是开往春天——打破一些固有的观念,找到一些新的可能,做一次突破,来一场联结。

理查,导演,走在缅怀朋友的路上时明白,他的长途奔徙是为了爱。

帕蒂,编剧,热爱文学,她读莎士比亚、里尔克、曼斯菲尔德、狄更斯、雪莱,她看卓别林,听贝多芬。她代表着那个失落的黄金年代。

布丽特,普通人,感受力强,情感丰富。但她是一个被驯服的人,不知不觉地协助管控难民。她是春天的枯枝,她需要被唤醒,需要改变。

弗洛伦丝,苏格拉底式的女孩,善的化身。而善的实现,需要勇毅、倔强,需要有敏锐的判断,需要有同理心。

这些人穿越于过去和现在之间,驰骋于记忆与未来之间。他们发问,对话,讲述,倾听。这长路漫漫,而爱在诞生,在蔓延。

他们的故事始于春天,但历经了四季。他们所处之地是废墟,而废墟之上可重生。他们不同,但他们并不为相似性而生,而是尝试去理解,去发现这世界的多样性,这世界的辽阔。

“她穿过一片泥泞的原野。无论走到哪里,她的脚所触碰的地面,都有花朵从一无所有之中涌出。”

人生有限,不要紧;春天会消逝,不要紧。总有希望会盛开。

《春》读后感(二):季节四部曲丨她是我们时代的伍尔夫

书名:《秋》《冬》《春》

作者:阿莉 史密斯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最早接触到的是秋,这本2017年出版的书在当年非常红,脱欧的主题也很吸引人。后来在浙江文艺的共读群里渐渐了解了这位非常“摇滚”的现代英国女作家,对她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

季节四部曲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也是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现当代外国译作系列之一。这一套书做的设计非常好看,翻译也很讲究。阅读的顺序是秋冬春夏。

小说从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出发,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将伊丽莎白等一众英国人民在脱欧时期的精神状况投射其中,全书由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少女时期的回忆交叉组成,共同交织出一幅当下英国社会生活图景。

当四个人,陌生人和家人,聚集在康沃尔的一个有15个卧室的房子里过圣诞节时,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人?

阿莉·史密斯将温暖、睿智、快乐和不妥协的目光投向一个后真相时代,这个故事以历史和记忆为根基,深植于常青树、艺术和爱。

阿莉·史密斯着眼于故事随时间流逝的变迁,并以莎士比亚最耐人寻味的作品之一《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在难以置信的时代发生的不可能的故事。在高墙和封锁之间,史密斯打开了——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改变自然。它将改变故事的本质吗?

希望永存。

英国的《卫报》如此评价——

《春》表现出了对分裂的英国那些失落的灵魂的强烈凝视。随着“季节四部曲”的出版,阿莉·史密斯在英国小说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春天是“伟大的联结”,这句话也适用于史密斯本人。

《春》现在有出版社官方的共读群,想加入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留言。

延伸阅读

阿莉 史密斯

《纵横交错的世界》

《双面人生》

《艺想》

《春》读后感(三):在她笔下,文字是一条鞭子,是一条毒蛇,是下了毒的蜜糖

英国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季节四部曲,开始于“秋”,终止于“夏”,每一部都以小人物的日常视角审视改变世界的历史变局,作品中充满残酷的变革、冷峻的现实以及羁绊的温度,也许正是因为书中探讨的历史背景太过敏感,因此作者巧妙将一切敏感的信息深藏在故事的表象之下。

《秋》表面在写英国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与邻居丹尼尔跨越72岁年龄的忘年之交,深层却潜藏着“英国脱欧”“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和“女性艺术家职业天花板”等问题的深层次探讨,折射出的是普通民众在英国托欧后的生活细节,和精神层面不可避免的割裂感。

《冬》表面在写一群人聚在一起过圣诞节的故事,但深层却是在探讨“(人际)羁绊”与“(终将)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结束,更在于更多美好事物的终止,文学的死亡、艺术的死亡,甚至希望的死亡……故事的开头就是一连串长达千字的“……已死”,以此戏剧般地拉开序幕。

而穿插在故事之中的另一条引线——一直与故事主角索菲亚对话的头颅,仿佛“死亡”的具象化,“两人”支离破碎如梦呓般的对话,就像直对死亡的絮语,最终冰雪尘封世界,一切归于沉寂。

《春》表面在写两段看似毫不相关,以“逃亡”为开端的交织缠绕的故事——电影导演为悼念亡妻,踏上一条“灵魂出走”的追悼之路;移民局监管,因无法忍受工作中的阴暗冷酷、疯狂偏执,选择出离。深层却潜藏着“右翼势力”“移民政策”“种族问题”等极其敏感的政治话题。

如果说作家都是驾驭文字的高手,那阿莉·史密斯就文字的魔法师,在她笔下,文字是一条鞭子,是一条毒蛇,是下了毒的蜜糖……她极擅长调动文字不同侧面的表现力,幻化出超脱于现有维度的文字张力,让叙述本身成为故事中极其具有表现力的一部分。

例如:她描绘主人公的精神崩溃,句子仿佛碎了一地的玻璃般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描写被不公平待遇的移民的愤怒时,使用了长达千余字的不含任何标点符号的一连串咒骂,带来一种文字如机关枪喷射而出,直接扇到脸上的冲击;描写新闻的荒诞时,将各种新闻段落胡乱拼接成大段文字一股脑丢过来,产生一种同时打开十几台电视机,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同时向你啸叫的聒噪感!

阿莉·史密斯很擅长驾驭不同文体,并善用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去为内容服务,所以我们能在这本小说中看到“剧本”“戏剧”“诗歌”“新闻”,甚至不知道是什么的各种文体,作者也非常善于驾驭排比句,常常一整章只有同一种句式,反复强调一个主题,例如《冬》开篇那长达一整章的“**已死”,这种极具气势语言风格,带来一种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这是为何阿莉·史密斯的文字常常充满实体般的力量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